手机媒体对中职生的负面影响分析及其对策

时间:2016年03月11日 信息来源:宿豫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摘要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媒体仿佛阳光和空气一样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职生是处在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手机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改变着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值得重视的是手机媒体已经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中职在校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展开调研,分析和探讨手机媒体对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消极影响,提出针对性地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手机媒体  中职生  影响

一、手机媒体的定义及其特征

 手机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发展和普及,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即:便携性、移动性、个性化、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能够轻松实现多媒体的融合,传播效果更强大等特点。

手机媒体的最大的优势是携带和使用都非常便捷。此外,手机媒体由于体积小,可以随身携带,现在手机媒体基本上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了,如果哪天没带手机,就好像缺了什么。手机媒体在使用上也更加方便,更加智能化,只要用我们的手指轻轻一点就可以了,不管我们是在等公交还是坐在公交车上,或是打发一些零碎的或无聊的时间,我们都可以随时打开手机浏览信息、网上留言、互动交流等等。

  手机媒体的另一大优势就是互动性强。众所周知,使用传统媒体时,受众群体一般只是被动的接受,无法进行及时反馈。而手机媒体不但可以用多种方式(短信息、彩信、微博、微信等)传播信息,而且使用者可以及时地进行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手机媒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手机媒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手机媒体己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会受到手机媒体的影响。

二、中职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

众所周知,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情况己经越来越普遍,虽然学校三番五次禁止手机带入课堂,但收效甚微,对于尚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使用手机究竟是有害还是有利,一直以来是社会广泛探讨和关注的话题。为了了解中生使用手机的情况,特对我校一年级学生做了一次调查(问卷见附录一)。现将调查问卷的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1.手机使用的数量及来源 

班级

人数

有手机学生人数

所占比例

家长主动给买的人数

向家长要的人数

自己买的人数

亲戚送的人数

1

52

45

86.5%

22

20

2

1

2

44

39

88.6%

26

11

2

0

3

47

44

93.6%

19

23

1

1

4

47

43

91.5%

18

20

3

2

5

54

52

96.3%

22

24

3

3

学生拥有手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父母主动给买的,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在外地,有了手机便于和孩子联系;第二、孩子缠着买的,家长经不住孩子的纠缠迫于无奈才买的;第三、孩子自己买的,孩子自己利用零花钱和压岁钱偷着买的;第四、亲戚送的,节假日特别是孩子生日时,亲戚送给孩子的礼物。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中学生也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尤其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手机和话费越来越便宜,使得中职生使用“手机一族”越来越壮大。

2.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

班级

与家长联系

发短信

玩游戏

上网

1

34.5%

43.3%

18.5%

3.7%

2

24.1%

35.5%

20.4%

20.0%

3

28.3%

25.9%

20.5%&, lt;, /P>

25.3%

4

31.7%

25.3%

18.9%

24.1%

5

29.8%

19.9%

19.3%

31.0%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学生使用手机主要用于三大用途:第一、收发短信,学生认为手机可以收发短信,非常方便;第二、玩游戏,手机媒体功能越来越多和一台便携的电脑一样,学生利用手机玩游戏,由于手机体积小,有些学生将手机带到教室,在桌子下面偷偷的玩游戏,回到宿舍熄灯后钻到被窝里玩游戏,影响学习;第三、上网,手机媒体和互联网的紧密连接,学生可以上网看新闻,发微博,上QQ聊天,听音乐等等。但是处于成长期的中职生自制能力较差,很容易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难免会影响学业,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弊端。

3.使用手机的费用及更新频率

1)每个月平均话费支出

30元以下

3050

50100

100200

200元以上

24%

46%

24%

4%

2%

  (2)手机更新频率

半年左右

一年

两年

三年以上

从未换过

3%

5%

42%

47%

3%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每月手机话费开支大约为50元,少数支出在100元以上。手机的更换频率上并不是很高,因为大部分学生购买手机的费用是由家里人承担的。而学生每个月手机的的话费也是给家长提供的,因此总体上他们比较有节制的,消费太多家长也会对他们加以控制的。

三、手机媒体对中职生的负面影响及分析

如今的中职生,几乎都是“人手一机”,“机不离身”,手机到底该不该带入课堂,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困惑,我们不否认手机的有利影响,如便于和家长联系,使家长能够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缓解心理压力。但是总体来说中职生使用手机是弊大于利。

首先,手机媒体的使用使学生懒于思考,思维钝化。在这个被信息淹没的时代,学生对如潮水般涌来的资讯全盘接受,不会思考,更别提独立思考了。作家王朔曾指出:“拇指运动”培养出的更多是“知道分子”而不是“知识分子”。学生在手机媒体上阅读和接受的信息而就像一次性碗筷和日抛型隐形眼镜,随用随抛。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的广大语文教师很难看到学生原创性的作文了,很少有学生做到“以我手写我心”,众多的语文老师反应如今批改作文成为了一种煎熬与折磨,因为都是千篇一律的下载版。分析其原因就是学生整天与手机媒体接触,“快餐文化”已经深入脑海,日积月累思维已经形成一种惰性,只要学习上遇到丝毫的困难,就“百度”解决,长期下去就形成了不愿意做深层次思考的习惯,从而造成知识结构的扁平,从而形成思维的钝化。这种情形无论是对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还是对教师的教学都是极其不利的。

其次,手机媒体的使用干扰了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在中职学校的任教的教师我们都深有体会,如今对我们的教学形成最大的干扰和阻力的不是课堂上嗜睡现象,也不是爱调皮学生之间交头接耳或做小动作,而是“低头族”,即课堂上默不作声,异常安静的玩手机一族,这样的情形才是最可怕,也是给教学管理的最大障碍。笔者也耳闻目睹了不少教师因为没收学生手机而发生的语言或肢体冲突:就在两周前笔者身边的一位班主任教师在课堂上没收学生手机时发生争夺,导致该教师的手差一点被学生抓破;还有一位教师因为没收学生手机,而学生趁老师不在时私下又偷偷将手机取回,最后该学生反而让教师赔偿其手机。这两件事情的发生令我们一线教师都感到震撼,教师是否有权利没收学生手机,学校该不该从整体上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入课堂,这些都是一直备受争议的问题。

  再次,手机媒体的使用不利于学生之间的正常人际关系交往。随着手机网络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正在向着手机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延伸。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极度迷恋手机上网,经常使用互联网进行QQ聊天、发微信、微博等,感受到手机媒体带给他们的自由和便捷。因此学生在手机网络中也容易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可是正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职生非常缺乏自制力,所以很容易沉溺于手机网络之中。另一方面,手机媒体的通讯方便也为中职生的恋爱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我们发现,学生使用手机不是和家长联系的,而是主要用于交友的,甚至是交异性朋友,这种现象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的更大的难题。 

  三、解决对策

手机媒体己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职生作为手机媒体的成员,也在感受着手机媒体的影响。我们要为中职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使他们能正确的使用手机媒体,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教师要以身作则,垂范为先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加强师德修养,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上课期间不带手机走进教室,不相信虚假短信,在学生急需和家长联系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便利,借给学生使用。处处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感到自己不带手机的好处。

 2.注重教育引导为主

 第一、学校要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让学生从思想上实现转变,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学习文化知识上。第二、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机媒体给社会以及中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和手机使用不当带来的危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思想认识。第三、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我校设施先进、各种社团组织活跃,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广播站、百花园、文学社等多种学生刊物、网站、班级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多多参与,使各种校园媒体得到发展,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为中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多做沟通争取配合

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是影响他们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使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源,多渠道、多角度地为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创设良好的环境。作为学校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争取得到家长配合。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首先他们不了解使用手机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其次,他们也不知道学生带手机在学校主要是上网聊天、玩游戏的。因此,要多和家长沟通,并且通过一些活动让家长充分认识到不当使用手机带来的危害,让家长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工作,尽量不给学生配智能手机。学校家长保持一致,为学生的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共同创造良好的环境。

4.疏导结合,配班级手机

针对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手机媒体作为新事物不可阻挡的趋势,建议学校另辟蹊径、变堵为疏,为学生配备班级手机,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和家长联系,又避免了学生沉迷于手机而影响学业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学校出资为全校所有班级配备一部手机,并且每个月学校给每部手机补助一定金额的手机通信费。“班级手机”可以由学生自主管理,一般放在班长那里,主要用于学生在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有事可以和家长、班主任联系。  

 为了削弱手机媒体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从学校和家庭这些外部因素入手,更主要的还是中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中职生自身应提高认识、加强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应做到:第一、做到在校不使用手机,以免影响学习;第二、在家使用手机上网时,不浏览不良信息,善于上网学习;第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自身素质。

总而言之,迅猛发展的手机媒体与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发展及其价值观的形成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东西,让我们共同关注中职生的成长,关注手机媒体对中职生的各方面影响,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传递劳模正能量践行核心价值观
下一篇:工作中“差不多”要不得
(作者:宿豫中专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