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课堂盛开

时间:2015年12月14日 信息来源:泗阳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内容提要: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着意进行或渗透对学生的爱心教育、审美教育、团队精神教育、人格自尊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科学观的教育;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责任心的培养。为了强化课堂作为德育主渠道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德育的监督评估机制,强调知行统一,注重德育实效。

关键词:课堂  德育主渠道  评价体系

 

但丁曾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时认为,她“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人”。宋代理学家朱熹也强调学校教育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学校之正,不患法制之不胜,而患理义不足悦其心。”可见,品德对于一个人的立身成人,后续发展,乃至影响社会,其作用不言而喻。品德的优劣,决定着人生的成败。诚如《致加西亚的信》一书说的那样:“人们更应意识到,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因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他优良的道德品质。”

再看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学校教育往往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德育建设成了走过场,职业学校也不例外。在职业中学,德育似乎更是文化课和技术课的附庸。作为德育主渠道的课堂, 也往往成为单一的传输知识和技术的渠道,似乎与德育无关。目前。加强德育工作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笔者经过一 段时间的调研和实践,在如何利用课堂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开掘课堂主渠道,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盛开

课堂是师生直接面对,彼此解读及感情交流的主要舞台。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敬佩往往来自于课堂,因此课堂也应该是教师实施德育的王要场所。

()以课堂进行爱心教育

无爱的阳光是灰暗的,无爱的北风是凄厉的,无爱的心灵是孤独的,无爱的社会是冷漠的。我这里所说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爱心的培养是一项细腻的工程,绝不是一两次爱心捐助所能解决的。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里,孩子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呵护着,成了家庭的中心,他()们的爱往往是单向的,只知道索取,不懂得给予,许多孩子直至高中还是如此。鉴于此,我注意从细处着手。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要有爱心,对父母师长要敬爱,对同学要关爱。让学生懂得投桃报李,“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鼓励学生见面问好,使用文明语言。作为班主任,每周可以评出“爱心之星”、“文明之星”。作为语文教师,可以用写周记的方式,让学生每周交一篇爱心手记,要写实,发感悟,内容可以是一句问候,也叫可以写帮助父母做家务,倾诉对师长的感恩之心,甚至济困扶危。让学生审视自己的心灵,感悟爱心的温暖。

职中班主任往往很难做,学生学风差,矛盾多,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班级气氛明显改观,同学关系和谐了,争吵声减少了,洋溢着笑容的脸增多了。有些矛盾甚至无需班主任出面,学生也能解决的很好。因为学生生受到了爱心的幸福,懂得用宽容的心去对待社会人生。

()以课学进行审美观的教育

审美教育,或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文学艺术以及其他各种美的形态对于人施加影响,以唤起美感的方式来对人进行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一定的审美创造能力,以达到陶情冶性,健全人格的目的。

①在学科教学中注入审美教育

就语文学科而文言,欣赏文学作品本质上就是审美活动。语言之美,形象之美,构思之美,立意之美,常常给人以美感享受。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学生不仅欣赏清新、细腻、精美的文学,陶醉于作者笔下的美景,也会感悟到作者忧国忧民的美好心灵;阅读季羡林的《富春江上》,不禁让人神思飞扬,跟随作者去徜徉崇山水,激发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感情;学习戏剧《雷雨》,又从周朴园的形象中,扬弃人性的优劣美丑。

②以审美眼光来评判牛活

生活是美的,但不排除有丑的成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是人的一种本能,没有正确的审美观,其对美的追求往往追得其反,成了“东施效颦”。职中学生当中,不乏有染发的、化妆的、戴耳环、戒指的:男生留长发、怪发的、着奇装异服的,口吐脏字,满嘴“国骂”,不以为耻,反以为“酷”,凡此种种,都因为他()们缺乏健康的审美观。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了朴素、自然、健康的审美观的培养。一次人物描写的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以本班同学为描写对象,着力捕捉对象的美感。不少学生从平时着装朴素,行为得体大方的同学身上找到了美的认可点,一位学生写道:“朴素白然是—种高尚的美,客观、实在,不尚藻饰,我终于领略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好处”。而另—位学生选择染发,着异服,经常拿手机在校园里招摇的同学作为描写对象,描写后评价道:“我实在无法感受到这也叫做美,外表的招摇我只能把它解读为不懂得审美或心灵的空虚。”由是观之,适当的指导,学生可以进行朴素、白然的审美判断,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

()以课堂进行团队精神的教育

现在企业乃至学校都在注重—种先进理念的培养,即团队精神。何谓团队精神?简单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不等同了集体上义。举—例子:每年在美国NBA篮球大赛结束后,常会从各个优胜队中挑出最优秀的队员,组成一支“梦之队”赴各地比赛,以制造新一轮高潮,但结果总是令球迷失望--负多胜少。其原因在于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团队一般团体不同,它是一个有机整体,团队成员除了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之外,同时具有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的能力。团队精神要求有统一的奋斗目标或价值观,而且需要信赖,需要适度的引导和协调,需要,正确而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的传递和灌输。团队精神强调的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的合作态度,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成员自觉地认同肩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目标共同奉献。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个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

我在班级编排小组之前,首先进行团队精神的传输,一是为形成良好班风,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作准备,二是为他们将来就业打基础。只体操作是这样的:

l、班级分成六个小组,按成绩、兴趣特长,男女性比例搭配。

2、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以小组为单位活动,可以互相讨论、互帮互学、提倡创新。课堂上教师提问寸有学生答不出来,同一组的其他成员要积极主动起来回答帮助解决问题。如果这一组没人能答出来,允许其他组可答。文体课上,文体特长生则起到带头作用,也叫以引导本组成员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3、评价体系,采用积分制,一项学习任务或其他活动完成得好,就得分,完成得不好,就不给分。最后评出最佳团队和最具潜力团队。

一学期下来,六个小组你追我赶,互不示弱,团结协作,互助互学的氛围形成了,同学之间也加强了信任。培养了一定的竞争意识。

()以课堂进行人格自尊的教育

未来学家托夫勒说:“新的浪潮不是创造某个到理想的超人,而是使分布于社会的普通人格发生变化;不是产生一个新人,而是重逆一种全新的社会人格。”素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核心,促进每个个体在与社会发展目标和谐一致的条件下,主动地开发个人潜能,以争取个性的最佳发展,努力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最大贡献。素质教育体现了人格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指出:“人格是人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真正构成一个人特征的、从而使个人与他人区别开来的各种心理素质的总和。”而“独立人格是指明晰的自我意识,创造性的爱和思维、开创性心向特征等几方面的统一和综合。”

职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生目标不明确,贪玩、逃学、自律性差,缺乏自立能力和健康心理,存在严重的独立人格缺失现象。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人格魅力的价值认识。我在教学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的文章《邓稼先》时,文中有这样的内容:“文革”初期邓稼先所在的研究院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他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1971年,在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同攻的时候,邓稼先去找工:宣队军宣队讲理,居然说服了了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真是个奇迹。”我问学生在那个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知识分子噤若寒蝉、人人自危的年代,邓稼先何以能如此?靠的是什么?学生联系课文,思考之后认识到靠的是他忠厚平实,诚真坦白的伟大人格。由此可见塑造人格的重要。

2、教师的人格表率。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外,还应有健全的独立的人格,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教学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浴春风,轻快无比;而人格偏离的教师,却能使教室造成一种紧张和恐怖的气氛,使学生上课时如坐针毡,惶恐不安。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证明,优秀教师应具有十二种人格特质:(1)合作的、民主的态度;(2)仁慈善良,体谅、宽容;(3)耐心,有持久力;(4)兴趣广泛,多才多艺;(5)有令人喜悦的仪表和风度;(6)公正无私,平等待人;(7)风趣幽默;(8)性情随和,行为坚毅;(9)对学生问题有兴趣,关心学生;(10)工作具有灵活性,有改创新精神:(11)善于利用表扬方法,尊重人格;(12)学业精湛,教学受学生欢迎。在课堂教学时,遇到学生犯错误等偶发事件,教师应平静对待,“软”处理,不宜伤害学生的人格。教师在工作上、生活中遇到挫折,也应坦然面对,不能把情绪转嫁给学生。

3、健康人格心理的塑造。塑造高尚人格,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那就是懂得自尊自爱,这是保持高尚行为品质的内在动力,能客观地评价自我,正视自身缺点和错误,勇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有自尊心,不服输,不甘落后;能看到自己长处并发挥所长,能正确对待他人的优缺点,善于取长补短;能正确对待他人成绩,不盲目崇拜,盲目追星,强调个人奋斗。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适当的手段,激发学生健康人格心理的形成。

4、主体意识的强化。主体参与足塑造学生独立人格的重要渠道,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管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适应社会各方而发展的需要。

5、自立习惯的养成。要求学小自己的书自己做,自己的任务自己完成。班会课上学生交流“自立手记”,实施一段时间后,不少学生好逸恶劳的习惯改了,不仅洗了白己的衣物,回家还帮父母做家务。

()以课堂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科学观的教育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每个公民的必备素质,是公民进取奋斗、自策自励、献身祖国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义化的互相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1、民族正义感和责任感的教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文化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的“拯民于水火”、“舍我其谁”的高度使命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视死如归的气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责任感,都会使学生得到中华美德的滋润。

2、民族自豪和民族科学观教育。祖冲之的圆周率,张衡的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等,都是领国际的发明,被称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被周总理称为“三钱”的中国物理界泰斗翘楚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他们都放弃省外优裕的条件,回归祖国,为民族振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因为他们,才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自豪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为民族振兴而发奋学习科学文化。

3、历史挫折观的教育。利用语文课或历史课,讲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解读圆明园的废墟,大清朝的不等条约,教育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

()以课堂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品质是根据某种动机,支配人的行动、思维、身体去先服困难,达到预定的目标的一种心理过程。它表现为:自觉性即遇事不盲目附和、动摇易变,而是坚持正确的立场观念、信念,不受暗示,不独断行当。果断性,即遇事能当机立断,毫不犹豫。自制力,指能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在应该行动时迫使自己勇敢地执行决定,坚决而顽强地克服一切困难实行预定的目的。坚持性,即遇事能精神饱满,坚持不懈地以充沛的精力,锲而不舍地坚持奋斗。失败不气馁,挫折不灰心,百折不挠,再接再厉。此外,意志品质表现在勇敢、机智、顽强,不畏艰苦,勇于克服困难等方面。

在体育课上应该重视意志品质的锻炼。

1、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动机,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只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将来成为建设的合格人才,才有激发学生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2、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①竞赛法,竞赛法是正比赛的条件下进行的—种方法,它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积极积进,不服输的意志品质。②游戏法,即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掌握和运用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机智、灵敏和独立能力,培养团体协作精神和自觉遵守纪律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3、注意方式的运用。①对于意志薄弱、对体育有畏惧心理的学生采用自我鼓励法,关键时候多鼓励自己,“我行,我一定行”,“只要努力,我一定不比别人差”。②对于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可以用循序渐进法,不必和其他同学一标准,降低标准,培养自信,逐步达标。

()以课堂进行责任心的培养

责任心是指一个人自觉承担与其社会角色相对应的任务的态度与行为,它作为个体人格、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最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生应该“诚实守信”“有责任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活环境”。

从责任心的培养来看,具体有以下几点:

①自我责任心:认真、自觉地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自理。

②他人责任心:尊重他人,信守对他人的承诺。

③集体责任心:热爱集体,有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

④家庭责任心:体谅父母,能承担一定的公共家务劳动。

⑤社会责任心:遵守各类社会规则

⑥环境责任心: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基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独生子女独立人格的缺失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愿承担责任,我行我素,甚至自私、褊狭职业学校学生更缺乏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应该常抓不懈。利用课堂进行责任心的培养必须切实可行。

1、教育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刻苦学习。不重结果,应重视行为过程。(自我责任心)

2、善待自己,笑对人生。处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遇到困难不退缩,不烦恼,坦然面对。(自我责任心)

3、诚实守信,言必行、行必果。(他人责任心)

4、创建集体责任心,发动学生写对集体尽责誓言,根据自己特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为班级添光彩。(集体责任心)

5、班级岗位竞选(集体责任心)

6、鼓励穿着朴素,勤俭节约,不仅是朴素平实的好习惯,也是对父母的体谅;鼓励主动为父母分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家庭责任心)

7、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的和平安定,自觉远离“三室一厅”,逃离犯罪,并帮助同学加强自律。

8、自觉维护周围的环境,保护环境的清洁卫生,文明美化。自觉爱护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比如不损害花草,不乱扔污染环境

的废旧电池及方便袋,易拉罐等。班级可安排专人收缴废旧电池、

易拉罐等并作记录。班会总结时予以客观评价。这些方面应该通过

课堂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在行为上实践。

二、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强化学科德育渗透。

德育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学校应强调以课堂为阵地,营造“课课有德育,人人重德育”的氛围,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改变班主任工作只重说教、不重实践的做法。改变教师只重“教书”、不重“育人”的习惯,学校成立专门的德育工作领导机构,由专人负责;出台相应的督查措施,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1、在课堂教学评估中增加德育内容评估,并占相当比重。强调方式方法,注重效果的反馈。

2、视班级学生违纪及教育结果情况评价班主任工作。

3、视班级学生亲和度及学生对老师的量表形象反馈情况来评价任课老师的德育工作。

4、从班级学生参加公共活动,比如开会、就餐的精神面貌和守纪情况,看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德育成效。

5、全程跟踪,建立品德缺失生档案,看其德育进展情况。

没有切实可行的督查措施,没有对德育成效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只会是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当然,要求真正做好这一项伟大工程,还要求所有的任课教师强化认识,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用生动有趣的教育手段来吸引学生震撼学生,并要坚持不懈,全身心的地投入进去。让德育溶入我们的生命,让德育与我们的教学生涯结伴而行。

德育,是件大事。江泽民同志指出:“抓好教育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德育,是件难事。它比任何一项工作,知易行难。良好品德的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不懈努力。改变以前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的状况,提倡德育的系统,深入、科学、创新;强调知行统一;注重德育实效;开掘课堂德育主渠的潜力,让美德的涓涓溪流,滋润每位学子的心田,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德育的春天,也必将拥有一个收获德育硕果的秋天。

上一篇:情感--课堂教学成功的秘诀
下一篇:谈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泗阳中专倪义琦 录入siy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