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院校机电专业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技术知识的传授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中职教育的特点,就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从课程体系的设计、实践环节的采用、教学模式的选择、考评方式的改进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机电专业;职业能力;教学一体化
作为与国家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如何让培养出的学生能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这就要求每一个职业教育者改变观念,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体系,以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机电专业是机械、电气、计算机控制等学科的高度融合,以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各中职院校必须深入了解现代机电产品的技术含量及企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认真进行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及培养模式的改革。本文探讨了中职机电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实践环节、教学模式、考评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并试行了教学一体化培养模式。
一、中职机电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为适应机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中职院校纷纷对机电专业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实践表明,现有机电专业教学模式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实训教学分散在各门课程之中,在课程的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且不少实训缺乏合理、完善的考核办法。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伴随着机电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理论教学中已及时更新,而实训教学却严重滞后。
3.专业特色不明显
各科实训之间的关联性较差,尤其是缺少工程实际案例,无法形成专业特色。实训教学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与整体优化。专业实验的工程特征不明显,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1.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这里的“能力”不仅指操作技能,而且指以操作技能为中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中职教育区别于普高教育。普高教育的教学是一种纵向为主的框架式教学体系.其核心是以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科学创造潜力为目标。但其毕业生出了校门并不能马上独立工作,需要一个见习期,有个师傅带一带才行。而中职教育的教学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其核心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其毕业生离开学校,只需一个短暂的适应期,就能迅速上手,顶岗工作。机电专业课程设计采用核心技术课程设置一体化(以专业核心技术为中心设置相关课程)和“四层一贯穿”(四层:公共课、专业理论、实训模块、岗位技能)的课程体系及“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
2.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往主要沿袭普通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缺乏实际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其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工作过程引导学习活动,侧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完成各种项目任务。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和促进者。通过学习体会的方式获得知识,而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教师要树立新的观念: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和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把学生由被动听变成主动积极参与操作,主动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者;教师要带学生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到了知识,真正提高了能力,这就是好课。教师既要能讲又要会做,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学一体化”模式。灵活地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行动导向教学法。
先带学生到相关企业做短期的认识实习,由于中职生大多不是源自企业,感性认识会对其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接着的课堂讲授主要在设有实训设备的教室进行.面对实物现场教学,加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做中学,主要进行机械、电工电子以及微机控制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等内容的教学。这些知识通用性强。适用于装备制造等各机电行业。为学生将来的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
(2)项目教学法。
课程具体内容和训练项目都来自企业。比如机电专业船舶电气方向,可采用电动液压起货机控制系统、电站并车解列等案例,先让学生经过思考,收集资料并独立进行复杂回路的分析,同时在实训台上进行元器件的选取、回路的搭建等,学生通过收集信息、方案实施、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等环节,为今后独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校企合作促进毕业生与生产岗位无缝对接
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实训基地,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邀请现场经验丰富的工人技师到学校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岗位技能方面的专题讲座,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技能强化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教学之中,多渠道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实践性教学的发展 。
学校还可以详细了解当前各岗位的设备情况、结合实际,组织专业教师编写实用性强、能使学生尽快适合岗位需要的实训或培训教材,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真正做到与生产岗位无缝对接。
4.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手段,改进考评方式。
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时,避免以往一卷评终身的评分方式。分别从动手能力、知识目标、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四个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1)动手能力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工作计划制定、元件的安装与调试工具的使用等方面的能力;
(2)对于知识目标,着重考核学生对元件工作原理、控制电路工作原理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方法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自我学习的能力;
(4)社会能力,则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责任心以及与他人的交流沟通能力。
5.以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重点,开展“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
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培养优势,明确校企分工合作双方的职责和义务,共同制定培训大纲、计划和课程。学生在校内进行理论教学和基础技能训练,在企业进行岗位综合能力培训和实践,双方实现设备设施技术信息与人才资源的共享,学校的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担任兼职教师或指导学生实训。
学生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企业能对学校的建设提出良好的指导,有利于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企业还能获得充足的人力资源,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校企结合可解决中职教育实训建设资金不足、实训教师不足等问题,使中职院校又有了造血功能。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发展中,注重开发和经营,创办与专业设置相联系的经济实体和服务机构,通过自身积累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创办经济实体,学院可以采用灵活的资金政策和运行机制,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制造与改造教学实训设备,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结束语
机电专业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工程意识的技术人员。因此,必须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把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课程知识与实践的贯通,缩短岗位适应期,成为企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转贴于 中国论文
下一篇::“教学做合一”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 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
- 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通知
- 宿迁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 1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
各县(区)教育局职成教科、职社教研室,市直职......
- 2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由......
- 3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
宿迁市教育局文件宿迁市财政局宿迁市人力资......
- 4宿迁开放大学召开2017年省技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目标和责任意识,提......
- 5宿迁开放大学跟踪调查毕业生
为拓展学生就业渠道,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