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CAD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15年12月08日 信息来源:宿豫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摘要:现在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总是存在着学生自我展现不多、师生互动不够、学生学习不够主动等问题,而如今,创新已成为时代主题,我们的教学难道不能有所变化、有所创新?我一直认为,言听计从、循规蹈矩的僵化教育,早已让教育走进了死胡同。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等方面做出大胆的创新,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使专业课向着轻松有趣、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我想:激趣教育既然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为何不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的兴趣激起我们教学热情,进而让学生的兴趣在脑海中的停留不是“一时”而是“一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

关键词:职业学校  CAD  课堂  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减轻学生的负担已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以往的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渐渐被摒弃。但教学主式的改变是否就意味着教学质量的下降?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话题。而对于机械类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更好地提高中职CAD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至少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机械类教师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充满着兴趣去学习时,学习效率会有明显的提升。一些教师也许会这样认为:“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不努力,智力差等因素造成的。”这样的想法不无道理,但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中职类首先要从兴趣开始。兴趣的浓厚和淡薄,往往影响到一个人做某一件事的成功与失败。兴趣的浓厚,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因素。牛顿对“成熟的苹果为什么总是从树上落到地下?”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开始,从而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发明了万有引力的定律,这说明兴趣非常重要。兴趣是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第一要素。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通过对学生的观察、问卷调查以及学生各门学科成绩的对比,发觉兴趣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机械不感兴趣,激发不起学习的愿望,成绩差是固然的,别说是创造。但相反,教师如果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绘图的兴趣,引导学生喜爱上这门课程,热爱这门专业基础学科,由感受兴趣到喜欢学,乐于学,这样学生的绘图能力便会提高,创造能力的潜在意识便会逐步形成,就能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空间。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某种事物开始感兴趣,凡是都问个“为什么”,教师再适当地加以引导、点拨,也许新的发明便从此开始,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训练的主线作用,往往得以体现出来。总之兴趣是创造发明的导火线,尤其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对多姿多彩的大川世界都带有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应创设机会,把握每一个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细节,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其产生创造的欲望。

二、机械专业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比如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习惯,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耳闻目睹,进入企业进行实践,让学生知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让他们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记录下来的就可以把它记下来,这样,学生天天动笔记录,积累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就多了起来。而在实践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积累大量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在进行CAD的绘图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不限绘图方法、时间,不规则绘图的步骤,学生爱绘制什么就绘制什么,想怎么绘制就怎么绘制,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表达,让学生的绘制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从而训练了学生勤动手的好习惯,也能磨练他们的意志,达到提高绘图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CAD专业教学中,我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训练,鼓励他们边读、边记、强练,为每一位学生做好每一节课的详细的作业记录,不在乎量的多少,只要求每天能坚持做一些,最终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CAD的作图速度,爱上CAD这门课。另外,我还会定期给学生举行一个CAD绘图比赛,请全体同学做评委,评选出每周的“CAD绘图之星”或“CAD绘图能手”。这样,每周坚持下来,学生的CAD绘图能力都会有显著提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生长期不懈的坚持,不仅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更是锻炼了学习的意志;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是丰富了我们课堂教学的目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勤思善问,“打打破砂锅问到底”,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运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发问,质疑。比如我在教学中就喜欢抓住制图步骤的多样性特点让学生质疑。教师、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或许会使学生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苦闷之中,但教育的佳境也在于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任何的习惯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都是在后天经过慢慢训练而形成的。尤其是中职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它所经历的过程必定十分漫长,训练的难度也更大,但教师只要坚持不懈,用科学的方法去训练,则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胡锦涛主席在“十六大”的讲话中已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策略。同理,学校教育也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这样的课堂也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课。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要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例如,在一节CAD的授课过程中,我发现一个装配图中的一个尺寸标定错误,我故意没有说,还是照书上的尺寸进行绘制。这时,一个叫张亮的学生举手了,我请他起来,他说:“老师,这个图形的这个尺寸有问题,两个小尺寸加起来总长度跟书上说的不一样。”我一愣,胡做定睛一看。然后,我着重其事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张亮同学大胆地质疑了书本上的知识,勇气和胆识值得大家学习。”从此,我班的学生就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质疑了,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作为一名具有新课改理念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能利用一切时机去把握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学习是最快的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要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地去丰富自我,完善自我。 

 

上一篇:“用”字当头,“趣”字为伴
下一篇:个性化学习的一剂良方——从一个成功案例浅谈微课
(作者:宿豫中专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