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职校德育教学中道德情感教育

时间:2015年10月26日 信息来源:泗阳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摘要:教学过程是认识发展和情感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还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实施情感教育,要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休谟曾说过:“没有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只有当下、直接的情感才能激发意志,产生行动。”要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发展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感场的氛围中,积累道德情感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使道德情感得到内化和升华。

   关键词:情感 教育 德育

   德育课难上,职校德育课更难上,这是德育课教师普遍反映并力求破解的一个大课题。那么,如何激活中职校德育课并切实提高德育实效呢?依据从教经验,本人认为对于职校学生来说,情感教育是关键,因为德育课本身就凝聚着情感并作用于情感,各种德育活动无不表现为情感活动,诱发着情感的魅力。可以说,情感教育是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由知到行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德育的重要归宿,所以,无论于德育基础、手段还是目标来说,情感教育应该成为贯穿职校德育始终的一根红线。

   有研究显示,“学生们把不喜欢德育课的原因集中归纳为两点:(1)教材的内容问题,占总数的42.8%;(2)授课的方式方法问题,占总数的17.1%。而把喜欢上德育课的原因集中归结为一点,即:授课的方式方法生动活泼,占总数的39.9%。”可见,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发展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主体的平等性。 作为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位学生,和学生交流,给学生鼓励、关心、信心和帮助,努力培养学生和自己的情感。庄子认为“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意思是说只有真挚感情才能真正感动别人。在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起理解、尊重、信赖、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如果学生对自己有良好的情感,则就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迁移到所教学科中去,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动力。例如,我在助产班授课时,发现有个学生爱插话,喜乱发议论,许多任课教师对他有异议。有一次,我在讲授“护士素质”时谈到诚实守信问题,台下的他又发炮了:“哈,现在哪里还有诚信可言?我们学校就不诚信。”未待我开口,他还滔滔不绝地说生活条件差、专业设施不足等等,似存心向老师发难,引发全班同学的轰堂大笑。对此,我并没有立即训斥他,反而变得十分冷静,首先是尊重他,鼓励他把话说完;然后,肯定他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接着,我分析了当今社会现象,还问他有没有其它看法,最后使之诚服。没想到一番坦言和不经意间的一句鼓励,使他日后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变得更为守纪更有礼貌了。我知道,这可是学生期待已久的真诚和关心以及对平等人格的呼唤,我们不应该以简单粗暴的一句训斥予以打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尊重学生的每一次回答,用表扬、肯定、鼓励等手段运用非智力因素,小心地呵护他们的每一点思维火花,让学生在严而有序、活而不乱的融洽氛围中学会知识技能和做人的原则。

   (二)分析每课道德情感教育因素和内容,规划每课道德情感教育目标。 明确情感教育内容、规划情感教育目标是落实道德情感教育的基本前提。教科书中蕴含大量的情感教育内容。 教师在把握每课情感教育内容上必须认真研究每课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情感教育因素。同时,还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相关教育内容。在明确把握情感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站在教育目标的高度上,对每课的情感教育内容做出水平及层次的分类,使之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教育目标体系,也就是布鲁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称之为的“情感目标连续体”。依据这一理论,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针对道德情感教育的特点, 我们将道德情感教育目标理解和划分为“接受—→反应—→态度”三个由低到高的有序层次。由此形成的目标导向系统是我们实验的主要部件。三个层次的具体含义如下: 接受层,教师在教学中力图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育要求或内容产生注意。其主要标志是学生能关注教育活 动中具有道德意义的事物。在实施中,我们通常采用“察觉”、“专注”等字句来加以描述。 反应层,重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道德思辨活动,对道德事物能产生情绪的体验和感受,能积极参与 道德评价活动。其核心内容是带有感情色彩的道德评价活动的开展。我们多用“对……有感受”、“爱好(厌 恶)……”“对……肯定(否定)”等语句。 态度层,这是道德情感教育的较高层次和水平。其标志是学生对一类道德规范形成稳定、持久的选择愿望 。在表述上使用了“具有……看法”、“有……态度”等语句。

   (三)进行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选取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 以道德情感教育原则作指导,在教学过程整体设计中贯穿情感教育的线索,并选择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是 落实道德情感教育,提高教学整体效益的重要步骤。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与学生是有情感的主体;教材中饱含情感的因素。从情感教育的角度而言,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围绕教材而进行的相互间的情感交流、感染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实施定向培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学全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流程在整个思品课教学过程中通常由一些基本步骤组合而成。在实践中,我们将其划分为四个步骤来认识和设计。在每个步骤的实施中,教师又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

   第一,情感引发。指在开课时,借助必要的手段,配合导入环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关注于课题。在此步设计上要求教师配合课题导入,精心设计片断,以图建立教学主题与学生实际的关联点,使教学内容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配合导入环节常用的育情、激趣方法有:渲染意境、突出片断、创设情境、设置悬念等。

    第二,情感体验。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前提下,配合“学文明理”的主题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种内心体验,使之与教育要求相适应,达到共鸣的效果。设计此步,用好体验方法,要求教师要找准体验点,要激起学生多点而有序的体验。

    第三,情感深化。在学生产生与道德要求相联系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对一类道德现象较为稳定的态度。这是与“深化明理”环节相配合的。在深化情感方面,我们也总结了一些方法: 一、以情育情;二、以知育情,使学生在辨析明理、判断评价中反复强化情感体验,能达到情理交融,共同深化的目的;三、以形育情。在低、中年级教学中,多采用“以图育情”的办法。让学生在观察课文插图的过程中,反复受到道德形象的感染,使其情感得以升华。四是以境育情。

    近年来,以“情感领域”的激动、激活为特征的各种教育改革实验悄然兴起、方兴未艾。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研究与实验应该说是顺应“情感教育”这一主题的产物。我们相信:通过对这一问题长期不懈的研究和实践,一定能强化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能进一步推动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上一篇:让情感之花在学生心灵中绽放
下一篇:浅析电子科目理实一体化教学
(作者:泗阳中专 毕茜 录入siy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