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15年12月09日 信息来源:宿迁经贸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学校的专业建设需要在企业和行业专家指导下,充分实施企业调研,紧跟宿迁区域产业发展趋势、适应机电职业岗位(群)要求,从分析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活动入手,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做优专业建设。

一、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明确。 

1.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

制造业是江苏工业经济的主导。宿迁市明确提出全市要以工业化为核心,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打造加工制造业基地和高效外向农业产业带。目前,我县共有机械制造、机电类企业84个,沭阳已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机电企业密集地区之一。机电企业的设备先进,高新技术力量强,企业使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原来传统制造业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与此相适应的是需要大量将机械和电子、自动控制技术等相结合,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2 .培养目标

面向各行业中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与生产自动线的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岗位群,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具备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营销和初步开发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相关机电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应用、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1.以人为本,构建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

学校以《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在企业和行业专家指导下,充分实施企业调研,紧跟宿迁区域产业发展趋势、适应机电职业岗位(群)要求,从分析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活动入手,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本方案,体现了五年一贯制的特色,努力实现人文素养培养不断线、应用能力提高不断线、智慧技能形成不断线,并将职业资格鉴定要求合理渗透与课程体系中。以强化岗位实用知识、技能为宗旨,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良好的实验实训基地条件,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

2.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大力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手段上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改革课程考核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考试形式,采用过程考核法、“考证合一”考核法现场实操考核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三、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来,学校积极争取省级基地项目,不断增加投入,强化实训硬件设施建设,设备设施投资达900多万元。建有普车、数控铣、数控车、加工中心、电工电子、维修电工、光机电、传感检测、液压气动、钳工、PLC、CAD/CAM、数控维修仿真等多个实训室。实训室按照现代企业运作的模式来进行管理,以“5S”的标准来指导管理实习实训以及生产,突出文化与素养,严格监督与检查,有效奖惩与激励;并以ISO9001的标准来促进实习质量以及生产服务品质的提升。

2.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在加强校内基地建设的同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本专业先后选择了一批生产规模适度,技术装备先进,运行良好,管理科学规范的生产企业与之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分别与江苏华力集团、江苏苏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苏科盛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多元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提供了有力保障。企业每年可提供约200人以上左右的顶岗实习岗位,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加强实习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对顶岗实习严格制订教学计划、实习方案、管理规定。实习前向学生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签订了学校、企业、学生个人的三方合同。对实习生加强跟踪管理,带队教师全程跟踪2个月,到实习地点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各种问题,确保实习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每学期期初、期末组织实习生定期返校,对他们开展实习期间的安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了顶岗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开设选修课,使学生能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专门化方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人文社科类课程作为选修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狠抓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同时,切实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该专业永恒的目标。一直以来,我们一直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重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会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角落,不断加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这一学校存在的基本职能。

五、加强校企合作,优化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效益

坚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校企合作的紧密度。一是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校企共同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共同完善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共同做好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推进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一体化。二是校企互动,互利共赢。学校与企业每年定期召开校企合作恳谈会,双方互认基地,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三是主动为企业服务。我们以实训基地为平台,积极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如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智能饮水机节电器项目,在我校及其它单位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江苏华立集团进行生产工艺及技术改造,节约企业成本15万元。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突破、教育先行策略,我校充分发挥师资、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面向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年培训达210人次。面向社会开展高级工、技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首届数控车技师培训班学员全部通过职业技能鉴定。

总之,我校五年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进一步增强了机电专业的办学活力,提升了教学整体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使得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形成良性互动、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

上一篇:论以职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推动班主任队伍建设
下一篇:地方政府如何在校企合作中当“红娘”
(作者:庄金雨 录入sqjm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