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

时间:2015年12月09日 信息来源:泗阳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我在职中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教师,跟据以往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当前的社会职中的毕业生就业难度是越来越大,这是因为随着普通高中和大学教育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职业教育也应转变观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首先,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创造和创业教育的意识。开展中职生创新与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内职校都日渐重视这一领域,并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立创业基地、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企联系等方式,积极探索提高中职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举措。我认为,与传统的教育观念相比,创造和创业教育同样强调知识的积累,但更强调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同样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更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因此,职业教育必须进行从观念到实践的变革,要从民族振兴的高度来认识推进创造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推进教学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坚持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并举,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要进行专业方面的改革,要由强调“对口性”转向为“适应性”,实行专业教育,把单一的专业教学体系改为包容德智体美劳等多方位知识的综合教学体系;另一方面要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改革,要改变文化课教育和专业课教育分离的局面,强调综合性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其次,以个性化案例教学促进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中职生创新创业素质需要以优良的专业素养为前提,个性化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促使两种素质教育融合。专业课教师首先必须将创业的理念与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启发广大学生善于发现与拓展,积极参与创新与创造。在案例教学讨论中,可以适时穿插专业类的创新训练、行业领域的创业前景介绍等内容,引导学生形成专业创新意识与思维。构建开发创新潜能的知识框架,从而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技能的教育,以构建具备开发创新潜能的知识框架。个性化案例教学强调,教师仅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角。教师首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有意识地在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时穿插各种环节、细节。课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新颖、富有趣味性、难度适宜、有代表性的若干案例,以便吸引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引发创新思维。教师要结合案例难易、篇幅长短统筹安排时间。对于较为复杂的案例,可以事先发放材料,安排学生课前完成阅读、查找资料、小组作业等任务,为课堂讨论留下充分时间。为保证课堂讨论顺利实施,教师还要对环境布置、流程安排、评价要点、奖惩措施做好细致周密的安排。总之,教师自身应当兼具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并在认真研究、尝试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个性化案例教学能力。

最后,学与用相结合,营造发展创造教育的良好环境。营造发展创造教育的环境。不容忽视的是,教师授课毕竟只是一个微观层面,中职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个教育系统乃至社会、国家都给予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深入推进。教育者应侧重从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加以设计,关键是要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时间上,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权利,以获得宽松的学习环境;在空间上,应积极发挥学生社团活动、学校实践基地等载体的功能,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展示个性和创造力的舞台,使其在开放的环境下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总之,职业中学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从以上三方面切入,我相信对中职生的就业与创业一定会有所帮助。

上一篇:浅谈三创
下一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培养
(作者:泗阳中专刘光明 录入siy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