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艺术

时间:2014年12月22日 信息来源:泗洪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能为班级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教”与“学”却是一对矛盾体。尤其面对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和“疾风怒涛期”,他们随着生理的变化,心理平衡被打乱,其思想,情绪表现为不稳定,既敏感好奇,憧憬未来,又感情脆弱,容易消沉;同时孩童般的坦率少了,不肯轻易向人敞开心扉,内心深处潜藏着被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愿望,常处在自我矛盾之中。如何引导好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我认为良好地沟通至关重要。和学生进行一次卓有成效的谈话,既可以了解学习和思想状况,又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情感障碍,促进班级集体的建设,创建和谐班级。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呢?我结合八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班主任和学生沟通的“三步曲”。

第一步 观察和分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他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特有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志趣,大胆地让每一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故而,作为班主任,首先必须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和学生互动发展共同成长。在班主任工作中,每接任一个新班,都应该用大量的时间去观察、分析学生的性格。我们可以利用上课时间、休息时间、班级活动时间、就餐时间等一切机会仔细观察学生,可以从学生交往中看出哪些学生有号召力、哪些学生有组织能力、哪些学生比较成稳,通过各种途径来掌握学生的主要优缺点、学习成绩、工作能力、性格爱好以及家庭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付出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爱心”。

 第二步 信任和鼓励

马卡连柯说:“信任——这是头等重要的法律”。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发展,渴望更多的理解、关怀、信任。班主任应体察学情,以情感的魅力,以平易近人的形象理解、尊重、信任学生,以心换心,以诚待之把学生引向健康之路。班主任要用这把信任的金钥匙,去成功地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从而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便于师生沟通。

第三步 宽容和尊重

做好学生的沟通工作还应保持宽容的心态,用心去呵护学生,宽容是一个很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作为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用人格力量去感染、影响学生,应具有宽容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和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老师才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真正收到以情看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的效果。

对待学生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尤其是成绩差、行为差的学生,不能流露出厌恶的情绪。我们在宽容他们的不足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去换位思考,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他们渴望老师真心关爱他们,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需要老师用欣赏的态度赞赏和肯定他们。老师掌握了尊重学生的方法和手段,也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教育也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过去的教育方针强调较多的是:尊师重教。对尊重的理解和执行有失偏颇。其不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也需要教学相长,只片面强调对教师的尊重,忽视对学生的尊重,教育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只有对学生的人格、品质、性情给予充分的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循循善诱,才能在学生乃至全社会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对表现好的学生的更加严格要求是一种尊重,对刺头学生的宽容呵护也是一种尊重,尊重学生是教育的重要前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一个学生老师那里得到热忱的爱护和关怀,得到良好的感情体验时,他才会逐步懂得如何用高尚的道德情感对待别人,才会学会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尊重别人,关心集体、与人为善,克己奉公,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变成和谐的社会。

                                                  

                                                       (泗洪中专   谢仿铭)

上一篇: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
下一篇:发挥基地优势 做强专业品牌
(作者:谢仿铭 录入sih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