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德育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时间:2015年12月04日 信息来源:宿迁经贸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的同时,也伴生了一些负功能,本文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减低其负功能,增强其正功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课教学;正功能;负功能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是把双刃剑,既提高了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又产生一定的负功能。负功能主要是指某物在其主要作用之外附带产生的不良作用。某个东西的功能如果超过了一定界限就会产生负作用。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同样存在这一问题。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在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但信息技术在它的正功能日益突显的同时,它的负功能也相伴而生。

    一、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正功能

1. 德育课内容更新快需要信息技术支撑

德育课时代感极强,德育课的很多内容都是和社会生活、时代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德育课的课程内容也必将随之变化。那么,在教学中势必需要我们搜集最新、最热的教学素材,而信息技术既为我们提供了搜索这一平台,又为我们提供了各种有效的展示方式。德育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其教学资源有较强的可开发性,而信息技术可以为我们开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

2.信息技术可丰富师生沟通途径,强化教育效果

    德育课与其他课程的一项重要区别就是其不以知识传授为终极目标的特点。德育课以知识学习为基础,以情感观念转变为目标,侧重于思想的教育与引导。思想教育不是课堂45分钟所能一蹴而就的,它必须还要辅之以长期的沟通和默化。信息技术可以打破人与人交往的时空局限,使人们更易深入交流。通过调查有75%的学生经常通过网络与人交流,而他们中也有16%的人表示网络对他们思想影响很大,有45%的人表示网络对他们有一定影响。因此,新的交流方式对师生间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以上都说明了信息技术对于德育课具有积极的正功能,但在人们强调科技的重要作用的同时,随之产生的负功能我们依然不能忽视。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负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凡开设一节公开课就必须使用多媒体技术,否则就被视为不重视,甚至够不上优课的标准。在肯定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推动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冷静的看到信息技术有时存在着被滥用的情况。信息技术的使用一旦过界,就使得信息技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教学产生了负面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1. 貌似增加课堂信息量,实则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5分钟,播放视频、音频势必会占用一部分课堂时间,这样必然就会挤占课堂教学的其他活动时间,使得课堂教学的容量反而降低了,降低了一节课的教学效率。

2. 貌似丰富了课堂内容,实则削弱了教师的个人魅力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虽然单调,但老师在课堂上抑扬顿挫的表达、激情飞扬的演说、惟妙惟肖的讲述、打动心灵的表述足以撼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应当用人格来影响人格,以素质来提高素质,以智慧启迪智慧。或许,只有这样做我们才更接近于教育的本质。德育课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心灵的感染,教育引导学生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而信息技术的滥用无疑会影响甚至削弱老师个人魅力在教学中的感染作用。

3. 貌似增添了课堂的气氛,实则减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课堂上有音乐、图片、视频,热热闹闹,学生看得投入,听得入迷,但如不深挖,课堂就会变成欣赏课,教学只是暂时吸引了一下学生的眼球。课堂上思想火花的产生需要老师和学生间的激烈讨论,需要老师和学生进行情感的碰撞与交流。而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时会使师生失去这样交流的机会。

4. 貌似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实则减弱了学生的想象力

只听老师的语言描述或许较之图片、音频、视频资料,不够生动形象直观,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他们在老师的语言描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思维自由驰骋。但信息技术有时恰恰用它的形象直观剥夺了学生们想象的机会。

5.貌似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实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过多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很容易偏离教学主题。德育课相关的资料浩如烟海,五花八门,如果老师不能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过多的图片、视频、音频的使用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偏离教学内容的方向。

二、增强正功能,减低负功能

基于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作用的反思,在德育课教学中应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正功能呢?

1. 资料的搜集要精准有针对性

网络上的各类资料浩如烟海,但并不是所有资料都可以用在教学中,德育课中可用的资料十分广泛,所以教师在搜集资料是要注意不跑题、不偏题,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资料。

2. 对资料要进行精雕细琢

对于搜集到的资料不能直接拿来就用,教师必需要对资料进行进行再加工,对资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依据教学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比如一段视频资料,并不是全部和教学内容相关,老师应对其进行剪辑处理,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利用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讲面试礼仪可以运用视频资料,但一定要使每一段视频都能解决一个教学问题,法律中的案例也要做到精准有效。

3.对教学资源进行再开发

     要充分利用一个资料,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从多个角度充分利用教学资料。一个资料有时即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在情感价值观念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中,网络上有很多的案例资料,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最好选取那些能够贯穿教学内容的案例,并充分发掘案例的法律价值,以及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价值。又如,在哲学课上讲联系的普遍性,让学生看有关雾霾的介绍,既帮助学生理解哲学概念,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适当运用信息技术

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就是要避免信息技术的滥用,遵循精简原则,即到非用不可时才用,用比不用效果更好时再用。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都必须由教学内容来决定。只有充实的内容和完善的形式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 摆正位置,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手段

信息化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学中的辅助性工具。

信息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形成,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设计者、组织者、启发帮助者和评判者,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运用信息技术要使教师变为引导者,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者和协助者,不能削弱教师的个人魅力的作用,学生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甚至也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者。而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信息技术扮演的只是一种技术工具的角色。

教学方式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接受能力,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有的放矢地采用多媒体,根据需要组织学生活动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能力,感染学生情感,促进学生的行为方式转变。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多媒体的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充分考虑课型特点和课程教学目的,结合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反馈情况。把握好多媒体的度,不让其喧宾夺主,避免学生长时间关注多媒体课件而疏于交流。

6.重视师生间的面对面交流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希莉认为,长期使用网络,会使学生变成只懂操纵键盘,控制机器的“冷血人”,不会组织思维,人机关系很好,但人际关系紧张,逃避现实。电脑阻碍学生身心、社会能力的发展,使之成为不能自拔的“网虫,飞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通过网络加强和学生的课后交流,比如学生遇到问题,可及时与教师、同学进行网上交流,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但千万不能以网络交流取代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形式。师生间面对面时的一个关爱的手势、一个信任的眼神都是网络交流所不能替代的。

另外,学生的网络沟通交流的对象大多为同龄人,同伴影响要比师长的影响大得多。所以老师不仅要主动加入他们的网络交流网络,而且更需要强化面对面交流的效果。

综上,提升信息技术对德育课教学的正向作用,降低其负面作用,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孔银芳.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思考.考试周刊[J]. 2010, (40):21-22.

【2】 朱永海.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层次.中国远程教育[J]. 2009, (3):65-68.

上一篇:宿豫中等专业学校六项“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题
下一篇:论陶行知职业教育观的现实意义
(作者:麻海燕 葛灵芝推荐 录入sqjm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