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素养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时间:2015年12月08日 信息来源:泗洪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职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必须要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得以体现,唯其如此,才能实现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指引性作用。不仅如此,职校人才培养目标务必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中可以得出,职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素养型人才。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职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职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而现代职业教育是以人的职业素养全面发展为目标。职校素养型人才所具有的素养主要包括知识文化素养、职业能力素养、人格精神素养。

    一、知识文化素养。 知识素养包括文化知识素养和专业知识素养,是职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和提升的关键。文化知识是中职学生必备的知识,是职校学生人生发展和技能提高的基础。专业知识是职校学生学习本专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具备的一般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与专业基础理论课都不可以偏废。那种以技能发展为理由,缩减甚至取消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课时数,是职业教育的“短视”,是科技理性主义的“中毒”,无异于“杀鸡取卵”。

二、职业能力素养。  职业能力素养包括专业技能素养和社会能力素养,最能体现职校素养型人才的特色,体现为就业和创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专业技能是职校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技能,是职校学生的核心能力,是衡量一个职校学生是否成才的关键,专业技能的培养是衡量一个职业学校是否成功的关键。没有专业技能的学生就不能称之为合格的职校学生。社会能力决定一个人的就业定位,甚至是人生价值,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起到重要影响。

三、人格精神素养。人格精神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人生价值和创新精神,是学生发展潜力的内在指数。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发展,归根结底意味着成长的个体在种种不同的活动领域中愈益自主、自觉和自信”。职业道德决定学生职业发展的方向,人生价值决定学生职业发展的持续性,创新精神决定学生职业发展的高度。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把外在的“教”转化为学生内在“学”,来提高学生学生的发展潜力。

    这三者是“一体两翼”关系,知识文化素养是学生的发展基础,人格精神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动力,职业能力素养是学生发展的核心。如果一味地追求职业技能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知识文化素养和人格精神素养的缺失,最终导致发展主体的可持续发展丧失。所以对职业技能大赛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方能体现职校人才的培养,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泗洪中专 刘增爱)

上一篇: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依据
下一篇: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作者:刘增爱 录入sih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