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专业改革培养模式之我见

时间:2015年12月09日 信息来源:泗阳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摘要: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形成了许多融合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的新兴领域和新型产业,必然需要产品设备装配、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而与之相矛盾的是中职电子类专业的萎缩。我们必须在了解电子电器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现状的基础上,考虑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适合,做出哪些调整。

关键字:电子电器专业  人才  需求  培养模式

 

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形成了许多融合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的新兴领域和新型产业,必然需要产品设备装配、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的支柱产业之一,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对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与现代企业对岗位()职业能力的新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人才培养滞后于科学的迅猛发展及生产技术的变革。因此,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一、电子电器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三倍于GDP增长的速度高速发展,通讯、家电方面的产品以及不少电子元器件的生产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仍供不应求,缺口近2000万。目前,在我国的技术工人中,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电子产业中原来的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工种由生产流水线替代,现代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主要有维修电工、电子产品维修,质量检验、营销与采购、产品设计、技术主管等。中职学校必须以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定位为前提。一是培养中、初级技能人才,而不是高级或高级以上专业人才,这是最基本的层次定位;二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型人才,更不是研究型人才,这是人才使用方向的定位。

二、国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生源与教育体系现状 

一方面我国中职绝大部分学生的情况是文化基础不好、怕考试、厌学、习惯懒散、不自信,最多也只有15%的学生是因为真正希望学习技能、或者是出于理性思考而选择上中职的。另一方面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育体系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 

(1)业设置缺乏针对性,职教特色不突出 

(2)课程设置侧重理论,教学内容较陈旧

(3)教学内容与学生基础存在矛盾 

(4)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忽略了企业的需求与学校的供给关系

三、职电子技术应用的教学流程创新的几点建议 

1.利用学校宣传手段,在教室、实训室等室内外场所,统筹布置图文并茂的职业名人故事、职业追求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成为“职业人”的观念。 

2.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专业技能教学的比重,建起专业兴趣尽快帮助学生完成由普通中学生向职业学生的转换。

3.除了考虑往企业输送专业方面的技能人才之外,也要考虑一些自主创业所能提供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戴永坚

2、《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王小东

3、《浅谈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宋明明

4、关于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5、《浅谈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马遥

上一篇:职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下一篇:中职文化课“多联系、勤练习、常巩固”的创新教育
(作者:泗阳中专吴玉琢 录入siy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