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的根基——养成教育 ——浅析职中生的道德

时间:2015年10月23日 信息来源:泗阳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常常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很难想象一个偷窃成性的孩子将来会是个廉洁奉公的人;也很难想象假话充斥、假货泛滥的地方能有诚信不欺的社会风尚。养成教育对于中学生这个思想敏感、可塑性强的知识性青少年群体,特别是职中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职中生处在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要控制、预防一些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和表现,就要求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全方位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拯救其不良品德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的强大合力,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养成教育;职中生;齐抓共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就把传道摆在教育的第一位,可见,师之责,首先是传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为师者,第一要务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可为什么我们这个德育在教育中始终占重要地位的国度,在一些地方、一些人身上,如今却连最基本的道德操守都已丧失?原因可能错综复杂,但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多年来养成教育的缺乏。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常常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养”。而一个人道德品质的确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在于一点一滴的养成。古希腊的哲人就曾指出:“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德只能在习性或制约中寻求”。古罗马的一位作家也曾说过:“在任何事情上,习惯总是极其有效的主人。”实际上,人日常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道德判断之类的理性使然,更多的是习性使然,所谓“习惯成自然”。比如说,谁都知道,闯红灯、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但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明知故犯?习惯了。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是其品德、人格的体现;国民的行为习惯,就是一个国家道德水准的体现(故有“德行”之说)。很难想象一个偷窃成性的孩子将来会是个廉洁奉公的人;也很难想象假话充斥、假货泛滥的地方能有诚信不欺的社会风尚。
   养成教育对于中学生这个思想敏感、可塑性强的知识性青少年群体,特别是职中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见。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了解,笔者发现导致部分职中生道德缺失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家庭教育的影响。当前部分家长普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家庭教育能力有限,水平偏低,过分溺爱或专制都易使子女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进而集体观念淡薄。更有甚者,个别父母行为不检点或有不良恶习,学生耳濡目染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背离,产生诸多负面作用。(二)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的学生,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懂得勤俭节约,花钱大手大脚,爱面子、讲攀比,不懂得珍惜。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的学生,由于家长凭微薄的收入艰难地为自己上学提供费用,他们能够体谅父母的辛劳,但在同学中,易被孤立、冷落,思想易波动,学习上易分神,时间一长,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形成孤僻、内向性格,产生自卑心理,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二、学校教育的失误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职中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在初中时就常因成绩差,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排斥。这使他们失去了进取心,空虚度日,很少考虑自身的前途,任何事情似乎与已无关,提不起爱好,消极对待,自暴自弃,甘愿落后。(二)教育措施不当。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唯我至上,不关心尊重学生,尤其面对学习差或轻易犯错误的部分职中生,较难把握尺度,易进行讥讽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或“鞭策”等本不应该发生和一些现象,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不容忽视的还有,个别教师的出言不逊,追求名利,奇装异服,还会给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起“示范”作用。另外还有个别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助长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社会上存在着的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些消极因素。(一)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对中学生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遵循的是价值规律,其逐利思想使商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就是为了盈利,所获利润的高低成为评价市场行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这很轻易导致拜金主义。扩大到中学生尤其是一些意志力更加薄弱的职中生,导致其缺乏理想,只讲实惠不思奉献;甚至个别职中生为贪图享受铤而走险——偷钱去上网,校园内抢劫、入室偷窃等。导致集体主义精神减弱,社会责任感淡漠。(二)一些不良社会氛围的影响。如色情、盗窃、抢劫、凶杀、恐怖的录像、书刊时有出现,带有色情、赌博色彩的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台球室等屡禁不止。不少青少年尤其是部分意志力薄弱的职中生易受坏人教唆形成恶习,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要控制、预防以上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和表现,就要求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来综合矫正。
   首先,国家应对文化市场加强治理,优化环境,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1)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和教唆犯,取缔具有反面诱惑力的影视片、录像片、淫秽书刊等,关闭具有赌博、色情性质的“卡拉OK厅”、游戏厅和网吧,通过创办历史博物馆、科技少年宫等为中学生提供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2)舆论导向应多一点正面教育,少一点反面“教材”。
    其次,学校要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职中生进行思想教育。(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作为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师这份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班主任工作成了职中教育工作的重头戏,是对职中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主战场。学校必须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使之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育者。(2)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建设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创设具有职中特色的硬件文化氛围,每一景点的布置都精心设计,寓教育于学校环境中。教室、走廊张贴班训、校训、名人名言等,这样既有艺术性又有教育性。同时还要制订一系列具有职中特色的治理制度和日常行为规范,充分发动团干部和学生会干部参与治理。定期举办各类技能知识竞赛、文艺晚会等也是很有必要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通过举行“校园十佳”评选,举行诗歌朗诵,邀请专家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教育讲座,在教室张贴“八礼四仪”宣传画或座右铭,举办“八礼四仪”主题班会,举行“八礼四仪”校园签名,编写“八礼四仪”道德歌谣,开展国旗下的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增强学生的才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思想观念逐步成熟并向上。(3)加强适应性教育。在新生入学阶段就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规范其言行举止。开学初进行强化练习,并形成完整的德育网络,上下齐抓共管,发现违纪事件及时处理,使学生尽快适应职中的治理,逐渐改变初中阶段形成的不良习惯。(4)加强德育考核,明确学生权责。学校可制订一系列的德育考核方案,对每个班级每名学生进行德育考核,天天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选,当天公布、一周小计、一月小结、学期总评,评出“优秀班集体”,并与班主任考核挂钩。每个班也可制订德育操行量化考核制度,由纪律委员协助班主任进行考核。期末把德育操行量化考核得分作为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校园之星”的首要条件。这一系列的德育考核体系一方面使学生逐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进而扭转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形成良好的校风;另一方面使学生干部得到了锻炼,培养了他们自我治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再次,学校应引导家长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职中生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和习惯。引导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给子女树立榜样,建起和子女平等交流的桥梁,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从而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通过密切配合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总之,职中生处在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控制、预防、拯救职中生不良品德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的强大合力,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职中育人环境。注重养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根基;培养公民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浅析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作者:泗阳中专 录入siy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