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的特点主要有: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第四,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第五,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第六,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
因此,基于学校层面的隐形课程通常在宏观角度下按实体层面、校园文化建设层面、管理层面、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等方面来构建。
1.实体层面
实体层面是指利用学校的物质载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模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
2.管理层面
管理层面蕴含的隐形课程元素则与学校的各种管理体制有关,如学校的规章制度(尤其学生管理制度方面,)、运营模式(少一点刚性,多一点柔性)、奖惩标准(如升留级制度、重修制度及制度的执行力等)以及发展理念等等,这些都悄无声息地对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作用。
3.校园文化建设层面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应吸取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对员工职业道德品质的要求,如爱岗敬业、团队精神、诚实守信等与之相关的教育内容,制定出操作性强、反映学生实际,符合企业文化需求的规章制度。院校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延续着过去的规章制度,缺少制度规范的创新,在制度文化中体现职业道德导向作用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要紧跟时代的脉搏,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对校园制度文化的有效渗透,弥补过去旧的制度缺陷对职业院校制度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
4.心理层面
隐性课程同样包括了心理层面,所谓心理层面,指的是院校的学风与校风、院校的传统等对学生的影响与教育。比如,学校的教育发展方向、办学理念等,属于心理层面的“认知”方面;学生的集体感、归属感属于心理层面的“情意”方面;学校师生通过彼此的交往和互动而习得的各种价值观念属于心理层面的“价值”方面;学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鼓励与期望,对学生的思想要求,则构成了心理层面的“理想”方面。由此可见,心理层面是一个渗透性很强的组成部分,心理层面形成的精神氛围,可以影响和感染职业院校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
5.行为层面
行为层面的隐形课程是说学生在进行各种活动之中,通过与校园中的教学环境、交际环境的互动而受到的影响。比如在与学校的管理者、教师的行为活动中所感受到的意志品质、人格气质等。其中教师形象的塑造是学校层面隐性课程开发与构建的重中之重。教师形象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学校层面隐性课程的建设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育是一个传承、创造和改革文化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追求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本身,让受教育者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泗洪中专 张新祝)
下一篇::浅谈教师廉洁从教
- 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
- 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通知
- 宿迁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 1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
各县(区)教育局职成教科、职社教研室,市直职......
- 2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由......
- 3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
宿迁市教育局文件宿迁市财政局宿迁市人力资......
- 4宿迁开放大学召开2017年省技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目标和责任意识,提......
- 5宿迁开放大学跟踪调查毕业生
为拓展学生就业渠道,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