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林东教育杂感小品11 教育语言勿庸俗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9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教师立足教坛,时时刻刻都应胸怀神圣的使命感。不仅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要正确先进,而且所使用的教育语言也要规范文明,以发挥其“导航”之作用。

 课堂上尤应如此。然而,有些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不求育人之道,面对稚气未脱的学生,恣意点击社会“阴暗面”,热中于传播市俗信息,对于歪门邪道、低级趣味而津津乐道,信口雌黄,庸俗不堪。有的甚至反映出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精神颓废,心理灰暗,在学生面前全方位“开放”,全然不顾学生将会受到什么样的不良影响。殊不知,社会上还有许多“光明面”,沙子里也有发光的金子。他们更不明白那些积极向上的社会行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激励和带动的功能。

B·A·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教师们说过一句话:“假如你认为同集体进行教育性谈话的意义仅在于谴责不良行为,那就根本谈不上任何教育。”

他还有一句更好的话:“只有你的话语来源于美好而崇高的思想时,你才能传达一点心灵给别人。”

做教师的,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书也要育人,说话应有方寸。


(作者:泗洪中专 戴林东 编辑:sihzz)
上一篇:教师发展有“磨”道
下一篇:考试,应该走近教学
打印本页 导出pdf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