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宿迁职社网 >> 职教动态 >> 职教风采 >> 浏览文章
戴林东教育杂感小品6 仅仅是为了招到学生?
当教育市场由“卖方”转为“买方”以来,最令学校头疼的事情莫过于招生了。招生市场竞争之火愈烧愈烈,烟雾弥漫。面对着满天飞的《录取通知书》、踏破门槛的招生人员、打着“一流”旗号的招生学校,学生和家长陷入一片迷茫之中。不少人感叹道:“现在简直不知道选择哪所学校好!”招生工作是神圣的工作,通过招生,本来应该让学生和家长清清楚楚地认识学校,明明白白地选择学校,而现实的招生市场却将学生、家长引入了“迷魂阵”,这应该引起我们教育界全体人士的深思。笔者通过招生的亲身体验,深深地认识到学校招生,形式上是为了招到学生,实质上还有更为深刻地内涵需要我们去挖掘:
一、招生是意见听取的过程。招生工作将学校领导和教师直接地推到了学生和家长面前,使学校领导和教师能够直接地获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建议。在平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也强调要虚心地听取学生、特别是家长的意见、建议;但由于学校已经获得了对学生的“拥有权”,往往对学生、家长的意见听是听了,却难以将一些合理的因素吸纳到学校的办学智慧中来;学生和家长也会因各种顾虑,难以将真实的心声说出来。招生的时候,学校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明显地聚焦在教育市场的“供求”关系上,学校必须将自己的虔诚之心供奉给学生和家长,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才能让他们产生对学校教育的内心需求。所以,招生促进了学校主动、积极地贴近学生和家长。这个时候,学生、家长都会地无顾忌地将自己对学校的意见(甚至是偏见)、希望或建议,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这些意见不管是否正确,建议是否合理,希望是否现实,都寄寓着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诚心实意。学校招生的领导和教师应该敞开胸怀,洗耳恭听,铭记在心,刻骨不忘,并且要自觉地将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希望等整合到学校发展的策略之中。因此,学校招生既是听取学生和家长意见、建议的过程,又是学校发展动力孕育和生成的过程;不仅是为了扩充生源、获取财源,更是为了挖掘智慧生成的巨大动力源。
二、招生是情感渗透的过程。招生将学校和学生、家长心理距离拉近了,学校领导和家长要将真情实感渗透、融汇到学生和家长的心田。学校领导和教师走进学生家门,目的是要把学生揽入自己的怀抱,让学生成为自己学校的主人,用自己拥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智慧把他们培养成才。所以,虽然是初次相见,但往往一见如故,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满腔热忱,将自己的赤诚之心袒露给学生和家长。应该如同对待子女一般对待学生,毫无欺骗;如同对待亲友一般对待学生的家长,毫无隐瞒。招生离不开对学校的闪光点的宣传,离不开对学生志愿选择的引导,但在宣传和引导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从多方面贴近学生和家长:言语上要朴实无华、通俗自然,切忌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多用口头语、民间调,少用书面语,书生腔;有话慢慢讲、适时而发,不能语夺人口抢话说。表情上要和颜悦色、情真意切,从目光、声调、姿态上表情达意,态度诚恳。行为上要与学生、家长一致,入乡随俗,如归家门,握手、让座不能有一点嫌弃,要习惯、舒展,落落大方。在与学生、家长意见不同的时候,应该冷静面对,客观分析,以理服人,以情悦人。如果遇到家境贫穷的家长,因经济条件限制而放弃让子女上学,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当尽力为他们分忧解难,采取优惠、减免等措施为他们子女求学解决实际困难,以崇高的情怀感动家长,并且想方设法为他们脱贫致富出“金点子”。
三、招生是接受评价的过程。招生的过程应该是接受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大众评价的过程,是接受他们对学校办学情况检验的过程,他们由于是冷眼旁观,对学校的评价基本上是客观、公正的。现实中,人们容易将招生宣传中的力度凝聚在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展示上,对学校自身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缺陷则采取回避的方式,碰到家长的质疑,遮遮掩掩,不敢承认或正面给予解答。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其实,在绝对化的优点、优势的自我渲染中,已经让学生和家长反感,根本起不到招生的实际效果。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招生过程中,要把接受评价当作吸取办学动力、激发办学活力的良好机缘,因为在任何评价(即使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检查性、评估性评价)中,都没有社会评价对学校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有力。而学生(其实还没有成为自己的学生)、家长的评价则是社会评价的核心。他们评价学校,不等于单方面地揭露学校的“疮疤”和“病灶”,还包括对学校办学成绩、成果的肯定、赞赏、欢迎。被学生和家长肯定、赞赏、欢迎的做法,学校要保持、发扬下去;被学生、家长怀疑、批评、否定的做法,学校要慎重对待,该改变的要立即改变,这样,学校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因此,招生接受检验的过程,就是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学校招生人员应该虔诚地接受他们的各种评价。。
四、招生是素质提升的过程。招生工作直接地将学校教育推向了市场,将广大教师推到了竞争的第一线,学校应该把招生的竞争市场当作广大教师的练兵场。招生人员代表学校走出校门,来到学生和家长面前,他们的个人形象就代表着学校集体的形象,成为学校办学意志的代言人,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出文明的风采。招生人员在激烈竞争中,既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又孕育出大胆反省、客观解剖自己和学校的精神。在这种自我认识提高的过程中,密切了教师与学校集体的联系。所以,广大教师的教育理想复归于个人的专业发展与学校集体发展的同步轨迹。在招生过程中,学校的招生人员一般都要分组进行,集体的共同利益将分组进行的招生工作统一起来,不但宣传原则和内容要保持一致,就是接人待物的态度、引导动员的方式和方法、情感运作的技巧等都应当保持高度的统一,这对养成大家的团结合作精神无疑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另外,通过自己的努力招来的学生,广大教师倍感亲切,自然生发了浓厚的亲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自然爱学生如子女,对学生如朋友,也就自然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必然会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教师们通过自我反省和检讨,对自己的教育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欠缺也会想方设法加以弥补,自觉地进行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总之,招生能够充实教师的综合素养,对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教育之“名”要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