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时间:2015年12月07日 信息来源:宿迁经贸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关你什么事,走开!”说完,崔某同学推了我一下,走出了宿舍,留下了恍深的我和满地的烟头。

刚开学报到那天,我对他印象深刻。一个人提着行李箱,把缴费单往桌上一放,“我来报名了”。我上下打量了下他,个子高高的,瘦瘦的,但眼神中带着忧伤。“你的父母呢,怎么没有一起来啊?”“他们不在家!”说话冷冷的,不带有任何的情感。

“老师你快来,崔某疯狂的在宿舍抽烟。”接到同学的电话,我快速的赶到现场。“把地上的烟头捡起来,听到没有?”我厉声呵斥他,气不打一处来。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恍神过后,我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把烟头捡起来,并安排好其他的工作。回到办公室我打了他留下的监护人的电话才了解到,这个电话是他爷爷的号码。从他爷爷口中得知这个孩子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甚至两年都不回家一趟,只是定期的把生活费寄给家里。孩子对其他人感情淡薄,不爱说话,但对爷爷奶奶很孝顺。长大了,自然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性,加上初中成绩不理想,同学们嘲笑他,有的老师甚至挖苦他,他就更不爱讲话了,更放纵自己了。了解情况后,我很心疼这个孩子,刚刚的气愤消失了,疑惑解开了,可怜的孩子!抽烟的事情,推我的事情我暂时放在一边,没有追究。当晚,我发现他感冒了,主动给他送去了感冒药,他接过药,没有说话,只是没有直视我的眼睛,低下了头;天气慢慢冷了,发现他仍然睡着凉席,我便把家里的毛毯拿给他,这次他说了声“谢谢”;一次打篮球,他不小心摔倒了,手上蹭破了皮,我赶紧从家里拿来了消毒水和创可贴,帮他包扎伤口,这次他摸着自己的脑袋,害羞地说:“是我自己不小心,辛苦您了”。半学期下来,孩子变了,开朗了许多,主动提出帮助老师做事情,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教师里经常能听到他爽快的笑声,我知道我的关心起了作用。

突然有一天,我收到了这样一则短信:老师,我不会说话,对不起,那天推了您。我从初中就学着抽烟,一天甚至一包,不过您放心,我会改的,以后能不吃则不吃!看到这条短信,我知道这孩子真的变了。

是孩子总会犯错,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上一篇:消除中职生厌学心理的教育对策
下一篇:让学生真正懂得教师的爱
(作者:李凌云 陈光亚推荐 录入sqjm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荐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