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

时间:2012年09月13日 信息来源:宿豫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摘要:以班级和家庭为素质教育实施的最基本的落脚点和突破口,强调班级管理中的和谐关系,重视和谐模式的建立,引导班级里的每个学生用个性化的目标引领、激励自己,主动和谐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和谐发展,人际互动。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而教育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获得幸福。幸福人生的根本特质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主动和谐地发展。
    用远大目标引领学生主动发展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愿望,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教育的奥秘在于唤醒和激励。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向真、向善、向美的愿望,不断地呵护,不断地引领,不断地激励,那么,向真、向善、向美的愿望便越来越强烈,最终成为指引自己前进的巨大动力,实现主动和谐发展,实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使受教育者获得向着某个方向前进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来自于何处?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受教育者个体自身。社会的力量,我们较难掌控,然而家庭教育力量、学校(班级)教育力量以及学生的自我发展内驱力,我们却可以很好地把握。人赖以生活的外部环境,对人的作用很大,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和班级是学生生活的两个至关重要的环境。班主任应该发挥主导和凝聚作用,提高学生家长的教育水平,优化学生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家庭教育与班级(或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这些目标的实现,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从细微处着手,积极敏感的体察各种变化,适时作出调整。这些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 和谐班内人际关系互动
    可以说, 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调动全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的重要保障。班内如果形成的是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交往氛围, 就能使每一个成员心情舒畅、愉快积极地投入到班集体生活中, 使班集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这不仅需要班主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关爱学生; 也要班主任在同学中努力倡导团结协作的精神, 并高度重视对班内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如果班主任能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处处给予学生热情的鼓励,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 如果我是学生会怎样? 我需要些什么? 等等, 学生就会感到班主任平易近人、可亲可敬, 从而乐意接受班主任对他们提出的要求, 也就容易认同班级管理目标, 走进“亲其师, 信其道”的状态。在本人做班主任期间,记得有一次我去宿舍检查,发现我们班有一个宿舍学生正在打扑克,按照常规处理方法学生的扑克要被没收,学生还少不了被严厉批评,从学生心里角度他们也会认为我会这么做。他们当时的表情表明他们很害怕,但是我的举动很让他们意外,我走过去说:“我可以加入吗?”他们不知所措,不知道我的意图何在?一脸茫然,但是还是硬着头皮和我打起了扑克,随着打牌的进行他们也逐渐放松下来,这时我边大牌边随意说着学习期间不能打牌的道理,我说得并不重,甚至还有点轻描淡写。后来我就走了,没有没收他们扑克牌,但是过了一天,我发现我的办公室桌上多了几副扑克牌还有一封信,我打开一看是他们的保证书,写得挺深刻认识到错误所在,最后他们还提了一个建议:可以通过班级组织扑克、象棋比赛。后来我在班会课上说了这个建议,结果同学们都很赞同。班级不用说从那以后变得更加和谐而又有活力。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学生才能因受人尊重而充分体现出主人翁意识,与老师平等交流,积极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
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样需要高度重视。就目前来说, 独生子女占大多数, 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因此, 班主任要精心设计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转换、移情、自省、批评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学会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合作, 明确责任, 诚信做人。记得前不久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我们班一个学生苗通的姐姐打来的,声音很急促的说苗通骑摩托车摔倒了,家里父母不在家要请个假带苗通去医院。晚上班会课我说了这事,我问同学们我们怎么做?不一会班级里开始讨论起来,最后决定下课后让班干先打电话问问情况并要祝福他,然后再视情况做下一步,我表示同意。令我没想到的是苗通同学第二天早上就来到学校,一瘸一拐的来到我的办公室显然他的伤没好,想想这是职业学校啊,很多生好好的身体也要找老师说自己病了什么的不来上课,而且他的成绩也只是一般,在我印象里他肯定不会是我眼前的这样情况,我看了他的伤处说:“伤的不轻啊,在家养好了再来也不迟。”听我这么一说他到急了:“不行老师,我喜欢我们班,而且快考级了我不回去。”看我还板着脸他又说:“不碍事,是硬伤医生说了注意点没事的,真的。”怕我不相信还特意又强调一边“真的”。看他决心这么大我就同意了,刚好是课间,虽然我们班在三楼,还是有同学看见苗通一瘸一拐的走向教室,这时跑下几个学生扶着他上教室了。看到这一幕想到苗通说我喜欢我们班这句话,我真的很感动,我想正是同学们的关心让他感觉到温暖,这种力量我想是巨大的。班内非正式群体同样不可忽视。首先要认识到在班级中自发形成的小群体是一种正常现象。它对满足学生交往的心理需要、丰富班级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其次, 要根据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分类指导。对那些积极向上、兴趣爱好一致而结合起来的小群体, 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 使其在班级建设中发挥作用; 对那些玩心重而不热心集体活动而结伴的小群体, 班主任有责任教育他们关心集体、诱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 对于学生小群体存在的消极、懒散、违纪等不良现象, 班主任要花大力气及时进行教育, 特别要注重做小首领工作, 引导他们向健康方向发展。第三类小群体在班级中往往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此时切不可采取简单粗暴、一味压制或分化等措施, 因为这样做极易造成小集体与老师的对抗, 深化矛盾。
    二、构建和谐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工作不比其它, 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鲜活的个体。所以在管理过程中, 首先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来组织他们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 在管理上发挥班主任的指导功能, 重视养成教育, 逐步实现由扶到放: 另一方面, 要走向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还要进行: 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协作与奋斗精神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维方式教育、自信教育、个性教育等等, 将生命注入德育, 让管理富有成效。其次要重过程管理。“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滞后性。如果我们过分强调结果, 就可能助长形式主义, 做表面化文章; 也容易使学生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某个结果而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如果我们重视过程, 尤其重视学生知识智力的培养, 就能为我们的学生注入发展后劲, 使之终身受益。
班级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影响班级管理的因素很多,比如,班主任老师的人格魅力与课任老师的协调配合,教师的批评艺术等。但班级管理工作要始终围绕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这条主线来进行,班主任要根椐班级学生实际,变换和调整工作方式及各种管理手段,去努力营造一个学生能学好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此外, 班级管理也离不开各任课教师的支持。由学生所喜欢的教师帮着做一些摸底、协调、沟通的工作, 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一潜在因素, 支撑班级管理。
管理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任何成功的班级管理不在于教师做的多与少, 而恰恰在于能否调动大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在班级管理中, 如果我们能坚持师生和谐互动, 就能带来学生的和谐主动发展,也必然能实现个人发展与班级前进的双赢!

上一篇:让班主任工作“活”起来
下一篇:上课随想
(作者:宿豫中专孙政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