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2年09月12日 信息来源:泗阳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摘要:21世纪是崭新的创造世纪,个人的创新、创造素质与能力已经成为新世纪人才的基本特征与必然要求。推行全民创新与科学创造,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技巧,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且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1]。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育。而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并能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模式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一 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要从优化学生的思想品质入手,把创新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做法浅谈如下:

一、什么是创新思维

思维即思考,创新即与众不同或前所未有。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2]

创新思维是创造的核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一定可以具备的能力。我们应该把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培养创新思维的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当前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由封闭走向开放。所以开放式教学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使课堂充满生趣,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 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学生的参与下的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对于用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必根据固定的解题程序;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

2、活动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正符合顺应了新课改的发展理念。

3、探索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具有普遍性,只适合部分内容的教学。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发现式”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这种教学尽可能会耗时长,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它对于学生形成数学的整体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等都有极大的好处。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谈不上创造。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等,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作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注意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想象力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更显具体实在。我在立体几何教学第一节课,给出几个图形:

让他们通过观察,想象所展示的图形在实际三维空间的存在形式,体会虚线对于直观图所起到的作用。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要能迅速摆脱表面所展示的现象,干扰了敏锐的洞察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括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归纳提出来的,而仿生学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实例。

3、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主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动。

如在直角坐标系中,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x轴的正半轴上,求点C,使∠ACB最大,则C点的坐标为           

一道朴素的几何题,可以用三角法及几何法来解,我让学生能否创设一些情境作为背景,有的学生便想起了“在公园内一条路上选点拍摄两处风景”,“墙上挂了一大块肉站在哪里望最使人流口水”,等等。

4、灵感思维的诱发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即使最后我们并没有完美解决。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要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记得在讲解数列一章中有一题,已知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等差数列,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等比数列(公比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则(   

A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B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C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D
.不确定

为什么题中比较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然地回答:“中项!”要比较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呢?学生顿时在议论当中,最后结论是通过数形结合,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的大小总可以比较。

总之,人贵在创造,有创造才能出新。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为新时代培养更多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耀烈 《创新与创造力开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6.

2胡建军 《中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与思维文化》科学出版社  2002.9

3覃小平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九法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5

上一篇:兴趣是高效的保障
下一篇:探寻朱自清心迹
(作者:泗阳中专 苗锦荣 录入siy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