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高效的保障

时间:2012年09月12日 信息来源:泗阳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关于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思考

【摘要】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相关知识积累欠缺,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本文对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兴趣是语文教学高效的保障的观点,并从明确应用价值,“以人为本”,讲究课堂艺术等几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总结出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的方法,即先培养好学生的最佳学习心态,其次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很好地教学效果和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兴趣、效率

一、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中等专业学校是一个有着显著特色的学校,其中专生不受困于升学率,没有了升学率,就没有了压力,学习就没有了动力。通过与学生的聊天谈心发现,学生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不少学生认识不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学语文没意思,一提作文就头疼;还有学生认为,从小学开始就学习语文,语文早会了。但实际情况是这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能力差,具体表现为:错别字普遍存在,不重视也不太会使用标点符号,听课抓不住重点,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三言两语,逻辑性不强,阅读能力差,似懂非懂,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写作水平低,多空话、套话,有的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各种文体弄不清楚,有的干脆抄袭别人成果。关键大多数学生学习浮躁,边学边玩,心不在焉,自学能力差,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没有养成认真读书、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些都是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对现在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后,发现只有通过培养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化,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人才能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没有了兴趣,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 

(一)明确应用价值

中等专业学校有着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双重教学任务,针对许多中专生认为学好文化课没用的思想,教师在加强学生文化课学习重要性的教育之余,让学生认识到文化课在实践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与其将来面临的就业竞争,自我展示联系在一起,既加强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又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了语文作为基础工具的应用价值。 

(二)“以人为本”

老师只有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只有积极性高,才会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语文。因此,教师要善于蹲下身来,睁大眼睛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仔细聆听学生的真切感受,怀着一颗慈爱而宽容的心去引导、启迪他们,深入到学生中去。而不应唯我独尊、指手画脚、无视学生的情绪。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智力发展差异,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心态反应等,秉着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观念进行授课。教师若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诱导每一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和每一位学生交流,尊重理解他们,学生也会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三)讲究课堂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教学中新课的导入亦是如此,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新课导入得好,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新课情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课堂上常用的具有吸引力的导入方法有:

1、设置悬念

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介绍背景 

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是说,阅读诗文,应该了解诗文的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社会状态,知人论世。若要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是十分必要,这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也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 

3、分析题目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

此外复习导入、视频导入、故事导入、名言导入、歌曲导入、作者导入等也是常用的形式。一篇文章可以有好几种导入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导入这要因人、因文、因地而异,只要导入的精彩巧妙就是最好的导入。

三、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语文的学习可谓是方法多样,形式奇特,但针对于个人,应该根据个人的特点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对于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多数还处于心理发展的初期形成阶段,处于模仿家庭、社会、同学、老师的阶段,还不能够根据个人的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最好的学习方法。基于此,老师应根据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心理素质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佳心态,使其语文素养有较大的提高,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语文课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它比其他学科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健康心理、高尚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内容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树立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的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挖掘审美因素,启迪审美想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感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使学生透过美的语言受到潜移默化的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成为社会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程丽丽《探索适应高职教育特色的大学语文教育模式》

[2]肖慧 《培养中技生语文学习兴趣之我见》

[3]简尚高,曹章新《中学语文教学法》 华东师范大学《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实施方法研究

上一篇:打破传统模式,积极探索新路
下一篇: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泗阳中专李倩 录入siy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