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办学 错位发展 在职业教育内涵质量上狠下功夫

时间:2012年08月29日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职社处、市职社教研室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宿迁市教育局职社处、职社教研室张用录

(2012年8月)

在全省中等职业教育迈入创新发展、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宿迁的职业教育发展如何定位?市教育局局长李公平提出了“规范办学、错位发展、在内涵质量上狠下功夫”的指导思想。李局长对宿迁职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务实地提出工作重点,强调加深内涵、提高质量是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根本。回顾建市以来宿迁职教发生的变化,正视面临的问题,就会深刻理解规范、内涵、质量对宿迁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一、回顾发展成果,增强提升内涵质量的信心

96年建市,宿迁的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相比,可以说还没有真正成为一块教育,没有一所国家级重点,没有一所省合格职教中心,事业规模在全省可以忽略不计。全市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实习设备总值、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职教年招生、在校生总数分别只有 1049 亩、9.45万平方米、136万元、272人、253人、4264 人、9526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33%,职普比例仅为1:2.2。职业教育发展十分缓慢,对职教工作者来说是“我要干”,工作重点是呼吁。

2002年起,市委、市政府从特殊的市情出发,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鼓励发展民办职业学校,努力构建公民办共同发展、多元共办职业教育的格局。其间,市、县(区)政府投入公办职业学校建设经费超过15亿元,到2007年,全市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实习设备总值、年招生、在校生比2002年分别扩大3.5、5、8、7和8倍,职普比例增加了20个百分点,实现了普职大体相当,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6%,解决了学有所教问题。这个阶段视为改革创新快速发展阶段,对职教工作者来说是“要我干”,重点解决的是职校少、规模小、条件差、比例低问题。

2007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办学机构达到56个。 职业学校“多、小、散”,被视为“瓜菜代”式的职业教育。2008年,按省教育厅要求,我市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到2010年,关、停、并、转38个规模小、质量差的职业学校,全市仅保留独立设置的公民办职业学校18所(公办11,民办7)。这一阶段视为资源整合,优化布局阶段,对职教工作者来说是“要干好”,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创建星级学校、示范基地、示范专业、课改试验点……。

到2011年,全市11所公办职校,有8所已创建成省四星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1所达到省四星级标准,1所创建成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1所正创建省三星。7所民办职校,有3所创成省三星级,有3所省三星创建整改。全市四星级、三星级职业学校数居全省中游。在新一轮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全省立项150个,我市16个,全省第二。全市录入省中职系统在籍学生位居全省前列。从此进入内涵提升质量提高阶段,对职教工作者来说是“要做优”,解决的重点问题是错位发展、提升内涵、提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

宿迁职教能在规模全省最小的背景下跻入省先进行列,能在没有一所省重点职中的基础上创建成8所省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进步之大令我们欢欣鼓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内涵提升质量提高我们更充满信心。

二、强化规范意识,在根治痼疾上痛下决心

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学生家长还不十分认可。这固然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家长培养子女的愿望不一致问题。人往高处想,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作为家长不愿首选把孩子培养成一线工人,可以理解。用人待遇和分配制度,是国家层面的事,一时改变不了。但职业学校招生困难,留不住学生,归根结底还是不规范造成的。要实现职业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还得从规范办学入手。所谓规范就是按照既定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使某一行为或活动达到规定要求。

办学目的不端,定位不准。任何教育的目的都是育人,而不是赚钱,小到幼儿园,大到高等学府,研究生院都该如此。只是不同层次的学校育人的标准、内容、方式……不同而已。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与普通高中学生一样,同样是未成年人,国家的主人,未来的建设者,更加需要系统的德育教育、文化教育、专业理论教育、技能培养……让他们真正学到终身发展和生存的本领和能力。培养合格的适用型技术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坚定不移的办学目的,任何职校以最省钱为前提,以追求盈利最大化都是有悖于办学宗旨的,必须纠正。

教育教学不规范,质量不高,学生不认可。思想工作缺少情感,学生不乐意。少数教师错误地认为上职业学校的都是差生,始终带着管教的观念教育学生,其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文化成绩相对差一些,其它方面还是优秀的、可塑的。他们是相信职业教育、带着新的希望和人生规划来到职业学校的。可有的学校把他们当做大人管,缺少感情投入,教育方法简单,活动内容单一,让他们不但没有幸福感、快乐感……相反产生厌倦、逆反、上当心理。教学缺少责,学生不满意。有的学校把全日制学历教育当做短期培训来安排,不执行国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规定,课程能减则减、教材能少则少、实训操作能停则停、考试考核能免则免……;少数教师备课马虎、上课味同嚼蜡、作业批改草率……,让学生没有兴趣、厌烦难耐、度日如年,学不到专业技能和营生本事,美好的憧憬破灭,只好另寻出路(辍学)。饭菜缺少味,学生不如意。学校食堂本应以为学生服务为主,可有的学校也把它当做赚钱的工具,或一包了之或盈利最大化,饭菜分量少、价格高、味道差。可想而知,一所玩不好、学不好、吃不好的学校能留住学生吗?职业学校要提高巩固率、毕业率,增强引力,必须让学生在学校玩得开心,有利于成长,学得顺心,有利于创业就业,吃得舒心,饭菜价廉物美。

学制不规范,提前上岗,家长不接受。有的学校把全日制学生当成短期培训学员,以减少学校开支为目的,打着“工学结合、灵活学制、服务地方用工”旗号,不执行教学计划,不完成教学任务,不履行上岗实习报批手续,擅自让学生提前顶岗。不容分说,那些初中毕业刚年把的孩子,身体那么稚嫩,根本受不了在企业的流水线上一干就是八小时、十小时。坚持不住,他们想回到学校却没有了班级,只好回家或浪迹社会,本来一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成了氓流,家长能愿意吗?有的职校自以为讨了巧,实际是破坏了职业教育形象、毁坏了职业教育前程、阻断了自己下一年招生的路……。职业学校要改变家长印象,规范学制十分重要。

招生不规范,有偿招生,社会反对。有偿招生并非我市根生土长,也非我市专利,更非中职招生独有,不同层次形形色色,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虽三令五申、围追堵截,但有偿招生愈演愈烈。有的民办学校明知高价买生如饮鸩止渴、如吸毒自杀,仍我行我素;公办职校本应洁身自好,有的也拖鞋下水,从暗箱操作转入“公事公办”,把招生好处费变成“招生奖励”,还有加码趋势,把本应用在学生身上的教材费、设备添置费、实习材料费……花在了招生上,腐蚀了生源学校少数人,毁了教育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坑害了学生。凡把精力、人力、财力、物力都用在招生上,明知是死胡同,还闭眼往前闯的学校,其结果不言自明。规范办学要从招生环节开始,公办学校要带头不买学生,民办学校更不能暗自搞“买生竞赛”,必须把买生费用全部用于教育教学实训经费,这样才能步入良性循环。

三、强化质量意识,把功夫用在提高“六率”上

过去十年,衡量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看的是学校建设、招生人数,是粗线条的。进入“十二五”,衡量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看的是经费保障、规范管理、内涵质量、大赛成果,是“细剥葱”。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宿迁是唯一没有省属职业院校的市(全靠市、县区供养),经费尚难完全保障到位,专业教师中领军人才少,实训设备更新经费少,现阶段要实现高水平发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省技能大赛我市得分最少,国赛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创新发展没有实验区试点单位的现状,虽与经费保障有关,靠教育自身难以解决,但作为职教工作者仍背负重担、如坐针毯。要实现职业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六率”的文章,要在提高“六率”上动脑筋、下功夫。

一是提高巩固率。提高巩固率就是要留住学生,就是能够让学生愉快地生活、充分地训练、健康地成长,舍不得离开学校。那就要通过规范化的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让学生精神愉快、身心健康发展,对所选专业有充分的了解,学到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享受到热情的服务、价廉物美的饮食。这就要求学校开展适应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系列活动,安排贴近专业培养目标的技能训练,组织可供选择的创业实践。要求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充满感情。要求每位教师在“七认真”上下功夫,特别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我们强调职业学校更要面向全体学生,处理好少数与多数的关系,处理好技能大赛训练、对口单招技能训练与就业班教学训练三者之间的关系,立足普遍提高,让技术能手脱颖而出。三年制学生一年级巩固率(第二学期末)要达到98%以上,二年级巩固率(第四学期末)要达到93%以上,三年级巩固率(第五学期末)要达到90%以上。

二是提高毕业率。职业学校是否做夹生饭,培养学生是否半途而废,毕业率的高低是检验的标准之一。近几年,职业学校学生毕业率下降明显,原因是应急性招工增加,受“灵活学制、半工半读”影响,有的学校不按专业培养目标开展教学,不按规定组织学生顶岗实习,提前上岗的学生有的不愿再回学校。当然,也有行业企业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力,毕业证书的作用不大等原因。但主要责任还在学校管理不规范、要求不严格。今后,工科类、文科类专业毕业率分别要达到85%和90%以上,否则视为教育质量不达标学校。

三是提高技能鉴定率。技能教学是职业学校的最显著特点。学生到职业学校学不到专业技能就等于白上。过去,我们对技能教学质量评价疏于管理,今后,要加强与技能鉴定中心的合作,认真执行教考分离制度,尽快确定每个专业技能鉴定内容、标准和时间,凡国家已经开考的技能鉴定项目,有技能鉴定中心和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组织考核,凡国家没有开考的项目,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考核。学校要按学年、按学期、按月、按周制定详实的实训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尽可能延长实训时间,让学生充分技能训练。要加强与企业合作,拓展来料加工业务,努力实现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要保证实训经费。专业技能鉴定率要达到95%以上。凡不参加技能鉴定或技能鉴定不合格的毕业生不发给毕业证书。

四是提高升学率。对口单招考试是保证学生在校时间,规范职业学校教学行为,完善职业学校培养模式,衡量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口单招内容的设置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语数外所占分值(400分)照顾了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底子偏弱的实际,专业理论(300分)体现专业需要,技能操作(300分)突出操作水平。我们将把对口单招的参与率、本专科升学率作为考核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把文化课、理论课、技能考核成绩作为考核单招教师教学绩效的主要指标。

五是高层次就业率。帮助学生实现高水平就业是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一所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水平就业体现在专业对口就业率高(80%以上)、就业的单位用工规范(保险全)、工作稳定、待遇好,很多人向往。毕业生在当地就业率(40%以上)符合市委、市政府要求。

六是提高获奖率。大赛是培养技能尖子、才艺超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达到质量高度的体现。追求更高的获奖率非常必要,更重要的是普遍提高。目前,国家和省层面的有技能大赛、信息化大赛、文明风采大赛,省层面的有创新大赛、“两课”评比、创意论坛等。从我市取得的成绩来看,各种比赛都有所进步,但在全省我们还处后进,特别是技能大赛,还没有实现国赛零的突破。作为省级高水平示范学校,特别是国示范学校要有压力。

四、强化中心意识,把考评的重点转移到内涵质量上

学校的中心工作始终是教育教学,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育教学,人财物的安排首先要满足教育教学需要。2009年,市教育局就提出职业教育工作重点要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从数量扩大转向质量提高,从规模效应转向品牌打造。为规范职业学校招生行为、管理行为、教学行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同时下发了两个文件:一是《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建立规范有序的招生秩序。规范招生宣传,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误导学生,不相互诋毁;规范招生行为,阳光招生,不暗箱操作,不有偿招生。生源学校不得收取“介绍费”、“推荐费”,借机捞取好处费;规范市外招生,未经市教育局批准,任何职业学校不得擅自到省外招生。二是《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的通知》提出八点要求:把课程设置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首道关口,把开足开齐课程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把订足订齐教材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备条件,把保证学生在校时间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把提高实训设备利用率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把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把毕业证书发放作为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总结性关口,把质量提高和监控作为职教科研管理的中心工作。为落实教育局这两个文件,当年5月,市教育局召开建市以来第一次全市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会议,时任局长孙其松作了题为《规范管理 提升质量 全力加速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报告,他强调指出:职业学校要立足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强化学生常规管理;要立足错位发展,面向市场,狠抓专业设置管理;要立足质量提高,面向全体,规范课程设置管理;要立足教学过程,常抓不懈,规范教学“七认真”;要立足目标责任,端正行为,规范职教招生管理;要立足创优发展,品牌扬校,抓好职教创建管理。

2012年,李公平局长在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关于《规范管理 深化内涵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报告中指出,宿迁的职业教育要以“深化内涵、提高质量”为主题,以“面向学生、面向实践、面向市场”为主线,以“规范管理、制度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三个规范”、“三大建设”、 “三大突破”、“三大机制”。“三个规范”就是规范学生管理、规范教学管理、规范后勤管理。“三大建设”就是搞好品牌学校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三大突破”就是在师生大赛、对口高考、创新发展上求突破。建立“三大机制 ”就是建立创新发展机制、科学评价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经费政策、经费投入)。工作目标就是建立职业教育“招得进(招得满)、留得住(教得好)、出得去(好就业)”良性发展新秩序。

强化中心意识和工作重点,就是要求全市教育主管部门、职业教育教研机构、职业学校把思想统一到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上,集中力量、一门心思把内涵质量提上去,把职业教育的形象树起来。为普遍提高就业班学生的教学质量,市教育局职社处、职社教研室暑假期间组织修订了《宿迁市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学科)教学内容、进度、考核项目(重点)》,各职业学校要按要求制订新学期实施性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市教育局还将修订《年度先进职业学校评选办法》、《县区职教科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县区职社教研室年度考核办法》等,建立激励机制,把部门工作与职业学校工作结合起来考评,切实把评价的重点、激励的绩点移到内涵提升质量提高上。

上一篇: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下一篇:坚持四个围绕 提振社会教育
(作者:张用录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