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学生是教育对象,管理对象,更是服务对象,坚持生本为先,立足学生心理实际,讲究方式方法,走通心与心,对学生的困惑和不良行为及时疏导,对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能给以满足,用爱心、耐心、诚心、信心服务学生,感染学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宽容 激励 疏导 真诚
钥匙之所以能打开锁,是因为它懂得锁的心。在教育中,教师也只有懂得学生的心理,才能有针对性进行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真正提高教育实效。然而在教育中普遍存在“超限效应”,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那么什么是超限效应呢?我先讲个故事: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经常发生。教师每天苦口婆心的唠叨、训斥,对学生的管理采取看、管、压、堵等简单机械的方式,对学生的错误反复批评,甚至挖苦、讽刺等。经调查,学生对这种教育方式及其反感,甚至逆反。因为职中生已有成人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要求成人平等地对待他们,而不希望被看做孩子,老是处于被管束、受教育的地位。尤其不喜欢“赤裸裸”的教育形式。当然,当学生犯错误或有不良行为时,适当的处罚和教育批评是有必要的,但要适度、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过犹不及。实践证明,根据学生心理实际适时疏导效果显著,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自觉接受管理。笔者介绍几种做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爱心倾注——下自成蹊
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缺乏爱心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一直倡导教师要给每个学生以母爱的仁慈、父爱的严格、兄弟姐妹般的平等与尊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真诚的关心爱护每个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随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一个个应试教育的受挫者进入爱的乐园,快乐成长。比如,我在做班主任时,有一女生晚上喝醉酒,跌跌撞撞来到我的宿舍,吐了满地赃物,我把她扶到床上休息,默默地把地上的赃物清除,然后趴在床边守护着她,等她醒来我高兴的说:“你终于醒了,你知道我有多担心吗!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喝酒伤身的”。她感动得哭了,对我说:“胡老师,你以后就看我的表现吧”。就这样她由一个我行我素成绩一般的学生变成一个品学兼优的三好生。
再如山西籍一女生“宫血”脸色蜡黄,身体虚弱,眩晕,我们把她送到医院,医生要求立即输血,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我立即垫付了几千元医药费,并安慰她放心治疗,费用问题学校会想办法的,因为她的家庭很特殊又及其贫困,她上学的费用是她暑假里做家教赚的,后来我们组织全体师生给捐了款。当时还有三个山西学生患有结核,我们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多次带他们到疾控中心检查拿药,因为他们环境不熟,语言不通,又远离父母。我们要给他们家的温暖和关爱,让他们健康成长,这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还有一个学生因患慢性病需喝中药又怕耽误学习,于是我买来碳炉亲自为她熬药。有时天气突然降温,我就拿出衣服给学生穿等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这样默默地关心学生的冷暖,无需空洞的说教,让学生沐浴在师爱的阳光里,还有什么理由不茁壮成长呢!正所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宽容尊重——心悦诚服
众所周知,职校学生较为集中地存在着心理失衡和行为偏差等现象。挫败、自卑、迷茫、动力缺乏症及各种不健康情绪使不少大失青春少年应有的色彩。面对这群“迷途羔羊”,我们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宽容,要蹲下来看学生,理解他们成长是一种痛,他们就是在不断犯错中长大。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不要盲目指责批评,我们要站在理解的立场适时的给与疏导,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和改错的空间。就是批评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学生成绩和优点再委婉地指出其不足,这样学生易于接受。特别是批评的话变为关心的话,效果显著。比如,有一次晚10点左右我到女生宿舍检查,发现少了一个,经了解这名女生在网吧准备包夜。我拨通了她的号码关切的告诉她:“一个女孩在外我们都非常担心”。她回来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胡老师,让你担心了”。我说:“回来就好,要不然这一夜我们就别想睡了,天不早了赶快休息吧!”我准备明天再找她谈的。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六点她就出现在我的办公室,愧疚而又诚恳地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去包夜了。她说是我的宽容与关爱感动了她。如果当时我在电话里责备她,也许她就不回来了。
还有一次,周末最后一节课,快下课时,有一名学生来到教室,红着脸说,她在宿舍睡过了。当时我不仅没有批评反而表扬了她,我说,她能在距下课还有5分钟想到来上课,非常难得!如果换别人,会怎样?有的学生说,可能就不来了。以后这位同学在也未迟到过。
教师的一句话,可以影响学生的未来,学生的一生。宽容需要技巧,给一次机会并不是纵容,不是免除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而是让学生以后更好的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准备。
三.善意微笑 ——美丽语言
我在学生时代有过这样的心理感受:有位化学老师上课非常严肃,冷若冰霜,满脸的“冬色”,上她的课犹如置身冬季。而数学老师上课幽默风趣,满脸“春色”,我们犹如置身春季,轻松愉快。那时我就想:以后我一定微笑着面对学生,不能再让他们“挨冻”了。
工作后,十几年如一日,我一直在履行自己的诺言,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因为微笑有利于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师生交往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比如,我在训练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说话时,有些学生腼腆、内向、害羞,我微笑着、鼓励着、期待着,直到学生大胆说话。这时教师的微笑就是内向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去表达自己。对于偶尔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的微笑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同时也意味着宽容和尊重。经常有学生给我写信:
“老师,你的微笑犹如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都盼着听你的课!”
“融开了满河冰冻的是温柔的春风,拂绿了遍野荒原的是无声的春雨,解却了心中愁绪的是您善意的微笑。”…
微笑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学生需要微笑,生活需要微笑。请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
四.借分激励——魅力无限
打击和责难足以使一个原本坚强的人变得灰心丧气,使一个本来很软弱的人更加怯懦自卑。一切打击和轻蔑的评语都会使人产生反感而自暴自弃。面对职校生这个特殊群体,我们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一些喝彩,少一些漠然;肯定他们的成绩——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不经意的夸奖,对学生来说都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比如某次期中考试,我任教的学科只有一名学生不及格,这位学生平时学习态度认真,如果如实公布成绩,会打击该学生的自尊。于是我决定借分给她。我把她找到办公室,先分析这次考试失误的原因,然后悄悄做一笔交易,如果她愿意我可以借分给她,但要收“利息”,而且是“高利贷”,期末要加倍奉还。她不仅乐意还非常感激,并表示一定会加倍努力。果然,期末她考了89分,期中她的成绩是56分,我只借了6分,这真是“暴利”。后来我又尝试了几次,“利润”都很丰厚。所以对生性善良,希望上进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多加鼓励。就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凡是鼓励办不到的事,批评责骂往往更办不到。打击一个人的自信是天下最残忍的事。
五.真诚帮助——事半功倍
职校生正值青春期,冲动、迷茫、自控力差,难免会染上不良习惯。这就需要教师给以矫正,真诚的提供帮助。如我带的班级中有一些学生抽烟,有的烟龄达7年。于是我和他们共同制定戒烟计划,逐渐减少吸烟的次数,每次进步我都给以鼓励,就这样他们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烟瘾。假如当初发现他们抽烟,就处罚批评,对于他们的不良行为只会起到负强化的作用,不仅无济于事,还会促使他们转入地下。
再如对有网隐的同学,我们组织学生辩论“网络交友利与弊”,主题班会“互联网—想说爱你不容易”、个别访谈、案例教育等。同时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又针对学生对网络的兴趣,进行知识迁移,组织“电脑平面设计”、“动漫设计”等兴趣小组,学生热情高涨,踊跃报名,活动效果很好。同时我们还适当布置一些网络作业,引导学生合理健康利用网络,把他们引人知识的殿堂,让他们做“绿色”网民。
六.故事引导——深入浅出
用故事引导没有明显的说教痕迹,学生易于接受,有助于学生明辨是非,改正缺点,形成良好品德,丰富知识。所以我们针对学生具体的不良行为选择合适的小故事给以引导。比如有一次10点左右,我到宿舍检查,发现两间宿舍的学生聚集在一间宿舍,且行为诡秘,看到我立即散开,问其原因,学生说没事,是到一起玩的。凭着多年练就的敏锐的观察力,立刻嗅出浓烈的火药味,当即进行调查,原来是女生要打群架,迅速找出双方主谋,分别引导她们倾诉,了解矛盾原因,让双方各自反省,并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次矛盾。第二天,学生冷静下来,召开女生座谈会,我给她们讲了《钉子》和《火山爆发》的故事。告诉学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火山,不理智的人心中是一座蠢蠢欲动的活火山,而理智的人心中是一座沉睡的眠火山,同样是火山,但活火山只有荒凉一片,而眠火山周围是一片绿荫。同时还教给学生控制情绪和化解矛盾的方法。于是学生解开了心结,矛盾双方握手言和,后来还成为好朋友。当班级缺乏凝聚力的时候,给他们讲《龟兔赛跑》的续集,让他们增强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当他们缺乏信心、自暴自弃、迷茫徘徊时,给他们讲成功人士的艰难起步。激励他们永不言弃讲《狮子和羚羊家教》等等。通过故事感染,学生学会了控制情绪,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正义感和责任感。这也是故事教育的最高目标。
七.沟通交流——走通心灵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怎样才能不辜负这一光荣而伟大的称号,教师就要善于开启学生的心灵,而与学生交流沟通是“塑心”的有效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给学生“把脉”,找到“塑心”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有利于“对症下药”。为此我们开通倾诉热线,搭建了师生交流的平台,我们把教师的号码、邮箱印发给学生,以便随时与老师交流。在晨会上我们还发起了《青葱岁月,让老师聆听你的心声》倡议: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经历过惆怅的黯然、孤寂的寒夜、压抑的委屈、落空的期盼、留不住的回忆……生命之中,有太多不能承受之重。心,常常在失落、焦虑甚至是痛苦中挣扎…”
通过倾听、交流、谈话,教师适时指导,解却了学生的愁绪,化解了学生的心结,让学生不再困惑 ……
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不求回报,严慈相济,这种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因为,一旦教师把爱种在学生心理,就会“亲其师”,然后“信其道”,这样教育才能实现其根本的功能。对后进生,作为教师更要多加关爱,使他们在这温暖的大家庭里成人成才。
上一篇::学生主体自我教育、自我参与体验【关键词】 宽容 激励 疏导 真诚
钥匙之所以能打开锁,是因为它懂得锁的心。在教育中,教师也只有懂得学生的心理,才能有针对性进行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真正提高教育实效。然而在教育中普遍存在“超限效应”,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那么什么是超限效应呢?我先讲个故事: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经常发生。教师每天苦口婆心的唠叨、训斥,对学生的管理采取看、管、压、堵等简单机械的方式,对学生的错误反复批评,甚至挖苦、讽刺等。经调查,学生对这种教育方式及其反感,甚至逆反。因为职中生已有成人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要求成人平等地对待他们,而不希望被看做孩子,老是处于被管束、受教育的地位。尤其不喜欢“赤裸裸”的教育形式。当然,当学生犯错误或有不良行为时,适当的处罚和教育批评是有必要的,但要适度、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过犹不及。实践证明,根据学生心理实际适时疏导效果显著,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自觉接受管理。笔者介绍几种做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爱心倾注——下自成蹊
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缺乏爱心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一直倡导教师要给每个学生以母爱的仁慈、父爱的严格、兄弟姐妹般的平等与尊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真诚的关心爱护每个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随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一个个应试教育的受挫者进入爱的乐园,快乐成长。比如,我在做班主任时,有一女生晚上喝醉酒,跌跌撞撞来到我的宿舍,吐了满地赃物,我把她扶到床上休息,默默地把地上的赃物清除,然后趴在床边守护着她,等她醒来我高兴的说:“你终于醒了,你知道我有多担心吗!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喝酒伤身的”。她感动得哭了,对我说:“胡老师,你以后就看我的表现吧”。就这样她由一个我行我素成绩一般的学生变成一个品学兼优的三好生。
再如山西籍一女生“宫血”脸色蜡黄,身体虚弱,眩晕,我们把她送到医院,医生要求立即输血,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我立即垫付了几千元医药费,并安慰她放心治疗,费用问题学校会想办法的,因为她的家庭很特殊又及其贫困,她上学的费用是她暑假里做家教赚的,后来我们组织全体师生给捐了款。当时还有三个山西学生患有结核,我们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多次带他们到疾控中心检查拿药,因为他们环境不熟,语言不通,又远离父母。我们要给他们家的温暖和关爱,让他们健康成长,这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还有一个学生因患慢性病需喝中药又怕耽误学习,于是我买来碳炉亲自为她熬药。有时天气突然降温,我就拿出衣服给学生穿等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这样默默地关心学生的冷暖,无需空洞的说教,让学生沐浴在师爱的阳光里,还有什么理由不茁壮成长呢!正所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宽容尊重——心悦诚服
众所周知,职校学生较为集中地存在着心理失衡和行为偏差等现象。挫败、自卑、迷茫、动力缺乏症及各种不健康情绪使不少大失青春少年应有的色彩。面对这群“迷途羔羊”,我们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宽容,要蹲下来看学生,理解他们成长是一种痛,他们就是在不断犯错中长大。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不要盲目指责批评,我们要站在理解的立场适时的给与疏导,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和改错的空间。就是批评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学生成绩和优点再委婉地指出其不足,这样学生易于接受。特别是批评的话变为关心的话,效果显著。比如,有一次晚10点左右我到女生宿舍检查,发现少了一个,经了解这名女生在网吧准备包夜。我拨通了她的号码关切的告诉她:“一个女孩在外我们都非常担心”。她回来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胡老师,让你担心了”。我说:“回来就好,要不然这一夜我们就别想睡了,天不早了赶快休息吧!”我准备明天再找她谈的。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六点她就出现在我的办公室,愧疚而又诚恳地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去包夜了。她说是我的宽容与关爱感动了她。如果当时我在电话里责备她,也许她就不回来了。
还有一次,周末最后一节课,快下课时,有一名学生来到教室,红着脸说,她在宿舍睡过了。当时我不仅没有批评反而表扬了她,我说,她能在距下课还有5分钟想到来上课,非常难得!如果换别人,会怎样?有的学生说,可能就不来了。以后这位同学在也未迟到过。
教师的一句话,可以影响学生的未来,学生的一生。宽容需要技巧,给一次机会并不是纵容,不是免除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而是让学生以后更好的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准备。
三.善意微笑 ——美丽语言
我在学生时代有过这样的心理感受:有位化学老师上课非常严肃,冷若冰霜,满脸的“冬色”,上她的课犹如置身冬季。而数学老师上课幽默风趣,满脸“春色”,我们犹如置身春季,轻松愉快。那时我就想:以后我一定微笑着面对学生,不能再让他们“挨冻”了。
工作后,十几年如一日,我一直在履行自己的诺言,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因为微笑有利于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师生交往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比如,我在训练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说话时,有些学生腼腆、内向、害羞,我微笑着、鼓励着、期待着,直到学生大胆说话。这时教师的微笑就是内向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去表达自己。对于偶尔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的微笑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同时也意味着宽容和尊重。经常有学生给我写信:
“老师,你的微笑犹如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都盼着听你的课!”
“融开了满河冰冻的是温柔的春风,拂绿了遍野荒原的是无声的春雨,解却了心中愁绪的是您善意的微笑。”…
微笑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学生需要微笑,生活需要微笑。请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
四.借分激励——魅力无限
打击和责难足以使一个原本坚强的人变得灰心丧气,使一个本来很软弱的人更加怯懦自卑。一切打击和轻蔑的评语都会使人产生反感而自暴自弃。面对职校生这个特殊群体,我们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一些喝彩,少一些漠然;肯定他们的成绩——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不经意的夸奖,对学生来说都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比如某次期中考试,我任教的学科只有一名学生不及格,这位学生平时学习态度认真,如果如实公布成绩,会打击该学生的自尊。于是我决定借分给她。我把她找到办公室,先分析这次考试失误的原因,然后悄悄做一笔交易,如果她愿意我可以借分给她,但要收“利息”,而且是“高利贷”,期末要加倍奉还。她不仅乐意还非常感激,并表示一定会加倍努力。果然,期末她考了89分,期中她的成绩是56分,我只借了6分,这真是“暴利”。后来我又尝试了几次,“利润”都很丰厚。所以对生性善良,希望上进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多加鼓励。就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凡是鼓励办不到的事,批评责骂往往更办不到。打击一个人的自信是天下最残忍的事。
五.真诚帮助——事半功倍
职校生正值青春期,冲动、迷茫、自控力差,难免会染上不良习惯。这就需要教师给以矫正,真诚的提供帮助。如我带的班级中有一些学生抽烟,有的烟龄达7年。于是我和他们共同制定戒烟计划,逐渐减少吸烟的次数,每次进步我都给以鼓励,就这样他们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烟瘾。假如当初发现他们抽烟,就处罚批评,对于他们的不良行为只会起到负强化的作用,不仅无济于事,还会促使他们转入地下。
再如对有网隐的同学,我们组织学生辩论“网络交友利与弊”,主题班会“互联网—想说爱你不容易”、个别访谈、案例教育等。同时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又针对学生对网络的兴趣,进行知识迁移,组织“电脑平面设计”、“动漫设计”等兴趣小组,学生热情高涨,踊跃报名,活动效果很好。同时我们还适当布置一些网络作业,引导学生合理健康利用网络,把他们引人知识的殿堂,让他们做“绿色”网民。
六.故事引导——深入浅出
用故事引导没有明显的说教痕迹,学生易于接受,有助于学生明辨是非,改正缺点,形成良好品德,丰富知识。所以我们针对学生具体的不良行为选择合适的小故事给以引导。比如有一次10点左右,我到宿舍检查,发现两间宿舍的学生聚集在一间宿舍,且行为诡秘,看到我立即散开,问其原因,学生说没事,是到一起玩的。凭着多年练就的敏锐的观察力,立刻嗅出浓烈的火药味,当即进行调查,原来是女生要打群架,迅速找出双方主谋,分别引导她们倾诉,了解矛盾原因,让双方各自反省,并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次矛盾。第二天,学生冷静下来,召开女生座谈会,我给她们讲了《钉子》和《火山爆发》的故事。告诉学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火山,不理智的人心中是一座蠢蠢欲动的活火山,而理智的人心中是一座沉睡的眠火山,同样是火山,但活火山只有荒凉一片,而眠火山周围是一片绿荫。同时还教给学生控制情绪和化解矛盾的方法。于是学生解开了心结,矛盾双方握手言和,后来还成为好朋友。当班级缺乏凝聚力的时候,给他们讲《龟兔赛跑》的续集,让他们增强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当他们缺乏信心、自暴自弃、迷茫徘徊时,给他们讲成功人士的艰难起步。激励他们永不言弃讲《狮子和羚羊家教》等等。通过故事感染,学生学会了控制情绪,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正义感和责任感。这也是故事教育的最高目标。
七.沟通交流——走通心灵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怎样才能不辜负这一光荣而伟大的称号,教师就要善于开启学生的心灵,而与学生交流沟通是“塑心”的有效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给学生“把脉”,找到“塑心”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有利于“对症下药”。为此我们开通倾诉热线,搭建了师生交流的平台,我们把教师的号码、邮箱印发给学生,以便随时与老师交流。在晨会上我们还发起了《青葱岁月,让老师聆听你的心声》倡议: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经历过惆怅的黯然、孤寂的寒夜、压抑的委屈、落空的期盼、留不住的回忆……生命之中,有太多不能承受之重。心,常常在失落、焦虑甚至是痛苦中挣扎…”
通过倾听、交流、谈话,教师适时指导,解却了学生的愁绪,化解了学生的心结,让学生不再困惑 ……
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不求回报,严慈相济,这种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因为,一旦教师把爱种在学生心理,就会“亲其师”,然后“信其道”,这样教育才能实现其根本的功能。对后进生,作为教师更要多加关爱,使他们在这温暖的大家庭里成人成才。
下一篇::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品质
(作者:宿豫中专胡晓梅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 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
- 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通知
- 宿迁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 1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
各县(区)教育局职成教科、职社教研室,市直职......
- 2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由......
- 3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
宿迁市教育局文件宿迁市财政局宿迁市人力资......
- 4宿迁开放大学召开2017年省技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目标和责任意识,提......
- 5宿迁开放大学跟踪调查毕业生
为拓展学生就业渠道,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