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2年08月19日 信息来源:宿豫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该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学重要目标。
    关键字:素质教育 体育 教学 培养 创新
    体育学科是学校性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有很多方面是一秩的,而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特、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地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 积极创设培养创新能力的外因条件
    1.建立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产生创新意识,最基本的条件是活跃的思维。而学生思维的活跃有赖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注意的特点和好奇心里,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营造民族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在客观情景中产生各种疑问,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运动心理与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达到培育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目的。那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利于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
    2.积极构建具有创新功能的教学模式
    多年以来,体育学科教学以“三基”为教学目标,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技术传授为教学主要目的,形成了千篇一律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即: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这种模式以教育为中心,将教材比做“图纸”,力求把学生加工成“标准件”。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地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与当前的素质教育部相适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的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当学生以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为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的到促进。”体育教学要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构建以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的模式。在构建心的教学模式时,教师要着重考虑怎样巧妙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在体育场地、器材上求新
    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场地,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唤起创新的激情,如学习前、后滚翻时,如鲜花开放。又如,在教田径中的耐久跑时,可在练习场地上创造新颖,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在跑道上插上五颜六色的彩旗,学生们一看会觉得新奇,精神会为之一振。
在体育课中,还可以在器材上求新,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诱发创新激情。如在足球场上设置四个球门,增加学生的射门机会;跳秧歌舞时,让学生自带两条手绢,扭动起来会更加协调,更加有趣;自制的沙袋可缝两条彩带,投掷时空中飞舞,学生做投掷练习时,比起投掷时又黑又重的铅球,会更加积极;利用废旧轮胎和各种器械设计出的攀爬组合器械,比单纯的抓绳、爬杆学生更乐意参加。
    4.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教师是教学中获取创新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先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人。一个循规蹈矩、步人后尘,不研究学生创新机理的教师,不可能去超越常规教学模式。更不可能大胆地、独特新颖地创设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模式。他本身就不会创新,指永远也想不出来,他只能当一个“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接受心的专业理论和相关的教育,把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去引导学生发现新事物、新问题,使学生在尝试实践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探索培养创新能力的新方法
    方法是研究认识问题的途径。体育教师应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模式,这类模式应突出主体参与、实践尝试和大胆创新。
    1.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答案高速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方法原理和有关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蹲踞是跳远的助跑,采用发现法教学,教师预先不给正确的技术概念,而向学生提问:“原地起跳跳得远呢?还是助跑起跳跳得远呢?”。接着教师引出下面问题:“你觉得助跑的快慢与跳得远近有关吗?”学生通过练习和比较,可以得出“跑得越快,跳得越远”。进而又问学生“现在要跨过一条河沟,必须助跑才能跳过去,但起跳时不小心踩进小河就惨了!你们怎么办?”教师把起跳板假设为“沟沿”,沙坑假设为“河沟”,让学生练习、验证、体验,再由学生来谈练习体会。许多学生会发现快到“沟沿”时,凑小步和迈大步都会减速造成“掉进河沟”。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概括出蹲踞式跳远助跑的方法和要领。通过发现法的教学可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情景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大型体育竞赛的录像和电视,有意引入或创设具有情感色彩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加深学生的感情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如以生活展示情景,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像、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等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如在“抢救伤员”游戏中,用录音机播放战场上的枪炮声音,战车的轰鸣声,展示的呐喊声,创设出战斗的气氛,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步入硝烟弥漫的“战场”,迅速进入角色。生动的音乐使得“抢救伤员”的游戏更加形象逼真,学生情绪更加高涨,思维更加活跃。平时还可以通过体育节,运动会、军训以及郊游,来增加创新的体验,体味成功的乐趣。
    3.创造教学法
    创造教学法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性地学习,去创造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徒手操时我要求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每人创编一套操,按照徒手操创编原则,从头部、颈部、上部、下肢、躯干,设计出不同部位不同的动作,然后由他们自己来表演。学生在编排和表演过程中,既能领悟和加深对全身远动规律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 结束语
    培养创新能力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实践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是与教师的“干中学”和学生的“用中学”等活动紧密先关的。学生创新不管怎样描述它,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把它看成是一种内在、常规的活动结果,它总是带有不确定的属性。不同学生的创新过程是不同的、异质的、多样性的。没有体育技能很难有体育活动的创造力。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技能越高,就会产生更多的新设想、新活动。

上一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谈服装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意识的塑造
(作者:宿豫中专汪泼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