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服装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意识的塑造

时间:2012年08月19日 信息来源:宿豫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摘要:当前服装教育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稳固的专业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教师是重要性因素。作为合格的服装专业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外,还应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具备深厚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师德修养,在教学中能有效实现对学生专业意识的塑造,才能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专业意识 培养途径 技能素质 非技能素质
    不久前,学校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五年来服装专业学生的在毕业两年后仍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工作的人数只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47%。无独为偶,服装专业二年级在校学生要求调换专业的比率也在增加。经调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行业不景气,收入与付出不对等,有人觉得不适应岗位,有人感觉个人发展不畅等等,当然,这与行业发展的状况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但学生个人因素是主要原因,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专业意识的塑造。
    一、加强学生专业意识的塑造是专业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分析一下学生选择服装专业的原因,无非三种情况:一种是对服装感兴趣;另一种是自己无所谓,有学上就行的心态;第三种是遵从家长的意愿。当然作为专业教师我们都希望学生来源于第一类,但事实不是这样,后两种的学生比率还有上升趋势。作为教师,我们是无权选择学生的。“教师”的科学定义就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所以我们只有积极应对这种局面,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和个人魅力实现学生专业意识的塑造。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首先要破除“我的任务只是教给学生技能”的片面认识。只有成功塑造了学生成熟的专业意识,使学生开形成正确的专业认识和态度,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人才。
    二、专业意识培养途径
    (一)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
    1.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专业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可以自觉地产生各种情感,专业意识的形成前提就是学习的兴趣。所以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及时传递行业最新信息及适当介绍就业前景,通过学生关注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是培养兴趣的最好途径,只有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有愿望进一步深入学习。
    2.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专业教师在传授技能过程中应加大设计概念、服饰文化、史论等人文性理论力度,让学生一开始就对服装学科体系有个科学的整体认识,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地从感性到理性,从笼统到具体。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就业的依托,也是学生形成专业意识最直接的手段。技能教育同时要伴随情感教育,把专业思想的培养贯穿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自觉深入学习,形成把握知识或技能后的成就感与在此领域从事工作的信心,逐步形成专业意识和职业观念。
    3.加强学生拓展能力的培养
    在掌握必备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在专业教学中要体现学生拓展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考虑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展。就业只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人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才是教育的宗旨。项目教学是一种是培养学生拓展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成功经验。专业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整个过程中教师宏观指导学生忙碌于企业、市场、图书馆、实训室,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拓展能力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是专业意识的强化。
    (二)通过非技能素质的培养,塑造学生的专业意识
    1.非技能素质是专业意识的重要载体
    培养学生角色定位、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动机等非技能素质,意义十分重大。事业成功与否,往往是这些非技能因素决定的,富兰克林说“惟坚韧者始能遂其志。”梭洛则认为“只有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非技能素质是专业意识的重要载体,它直接反映学生专业意识。心理学研究证明,非技能素质直接关系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在人们的认识和行为之中,意志品质就起着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讲,意志品质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按照科学和规范要求,经历内心冲突,以正确的动机、目的战胜非正确的动机、目的,自学确定正确的行业目的,二是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排除内部障碍、外部困难,执行由首先动机引出的行为决定,努力地实现既定目的。良好的非技能素质,越来越为用人单位所重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局限在对技能和知识的要求,还要有良好的求职动机、品质、价值观等相关素质的支撑。
    2.发挥专业教师自身的影响力,培养学生的非技能素质
    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由于喜欢一个老师而发展到喜欢这门课程。这也是一个教育法则,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同,教育才能真正实施。在专业教学中这个现象尤为明显,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品质来影响学生,使学生爱学、乐学、亲师、敬师,使教育于无形中。要充分展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品质,给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勇于创新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终身学习的思想。良好的师德修养是传授专业技能和塑造专业意识的基础。
    3.加强专业教学中的美育、德育
    把握专业教育中美育、德育的渗透,重点要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要在专业教学中加强责任与义务教育,传达有关企业文化的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整合。让学生成为专业素质受企业欢迎、人文修养让企业喜欢、职业态度受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
    4.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再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实施,专业教师应成为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队伍。在正确引导学生就业期望值和择业态度,要让学生及时了解企业的用人制度与标准,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同时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学生自主创业的引导,拓宽就业途径,确立新型的就业规念。
    三、发挥专业意识塑造力,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一)科学的教学理念
    自1999年中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教育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包括各大服装院校对教育理念、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进行重新的审视。教育前沿的专业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学理念、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适当地在课堂上因材施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技术与艺术并重。
    (二)良好的教育机智
    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分寸。使教育具有实效性,能适时进行专业思想的灌输和巩固。
    (三)先进的教学手段
    服装专业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应熟悉并采用信息化这种教学手段,一方面有利于国内外最前沿流行信息的采集,为学生提供新的创作土壤、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们自由探索,培养学生批判性创作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鉴于服装与市场的紧密关系,实施信息化教学的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市场信息、动态设计,更加准确而又快速地把握市场。专业教师要能在教学中正确地使用它。
    (四)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体现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创造性教学方法上,具备项目设计的能力。专业课适当地采用合作式专题讨论,突出学生在创作中的主体地位。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师地位角色的转变,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发挥主动性的教学策略实施等,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总体来说,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能和教学技巧、完善的个性、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人际关系、锐意进取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成功传授知识与技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专业意识,才算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责任和良好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上一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关于中学生沉迷网络及网络犯罪的调查研究
(作者:宿豫中专魏国萍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