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终身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时间:2012年08月11日 信息来源:宿豫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摘要:在终身学习制度的框架下,学习者的年龄、身份等差距在逐渐淡化,职业教育的短期性、技能性和社区性的特点愈加凸显,职业教育将进一步与成人教育相互融合。本人意在探讨终身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终身教育理念,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
    在我国,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这两个通用术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定义,职业教育是各级各类职业和技术教育以及普通教育中职业教育的总和。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越来越普遍地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的术语,用以替代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或职业教育。
    TVET包括的内容:1.普通教育中的技术和职业入门教育;2.为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的技术和职业教育;3作为继续教育组成部分的技术和职业教育。
    在终身学习制度的框架下,学习者的年龄、身份等差距在逐渐淡化,职业教育的短期性、技能性和社区性的特点愈加凸显,职业教育将进一步与成人教育相互融合。
    一、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巴黎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大会上作了《何谓终身教育》的主题报告,指出教育不应该停止于儿童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接受教育。传统教育把人的一生机械地分成两个阶段,其前半生用于系统地接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工作和生活是毫无依据的,现代社会的迅猛变革要求人不能把教育局限在学校教育的范围内,而应该是一个终身化的过程。换句话说,终身教育这个词所包含的所有意义,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的一开始到最后结束这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点与连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有机的内在联系。“终身教育”是指贯穿人一生的全面的、持续不断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所受到的各种教养、教育和训练的总和。它所倡导的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实用化等教育理念对世界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终身教育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初传入我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终身教育理念对职业教育的作用
    终身教育思想是一系列的教育理念,主张将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冲破传统教育不合理的僵化体制,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它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是人生中一切教育机会的有机统一。摆脱了简单的制度化、标准化的形式主义,使教育全面适应人的发展,趋向人格化和人性化。终身教育被很多国家列为未来教育发展战略重点。 终身教育具有以下特性:
    1、连续性
    作为把教育贯穿于人一生的终身教育主张教育的连续性,要求教育对整个人生负责,教育时限得到极大扩展,使人们可以通过不间断地学习,从智力、体力、情感等方面作好充分准备,从容面对各种挑战。
    2、开放性
    封闭式的传统教育缺乏与现实社会的沟通,难以顾及现实社会的需要,学生毕业后不能顺利融入生产劳动过程。终身教育扩展到家庭、社会、社团组织等与人们实际工作、生活相关的各种环境,为人们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变革提供智力支持。
    3、灵活多样性
    终身教育是一切教育机会的有机统一,对受教育者没有年龄、资历、职业背景的任何要求,对学习时间、地点、形式和手段等也无任何限制,具有灵活多样性。
    4、个性化
    传统教育很少考虑学生个性及其人生目标的多样性,只是依据统一的标准、要求和进度教授统一的内容。但是未来教育应该是分散、不集中、个性化的,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它尊重人的个性和独立选择,强调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随时可以选择最适宜自己的教育形式,以便通过自主自发的学习,最大限度地发展。
    5、整体性
    终身教育思想提倡教育一体化,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充分利用现代社会中所有教育力量和资源,将各种教育资源变成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使其有机整合,统筹安排、整体调控,在相互衔接的各种制度中,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一体化。 
    三、建立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体系
    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我们要做很多工作。建立一个终身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而这个体系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学校和企业的技术支持,心理和能力的协调。下面就终身制教育体系的建立进行探讨,希望在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制度化、法律化
    教育决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决不能由某个人自己随心所欲地去完成。所以,我们必须建立相关的法律来保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将其作为各自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使人们有法可依。建立职教相关法规和制度应将时间、地点、内容等诸因素列出,并将其制度化、法律化。将全社会的机构和部门及各色人群纳入社会发展的职业化进程的每一个环节,使职业教育成为社会、个人和企业的习惯。将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习惯化提供法律支持,使其由被动变成主动,然后变成互动。
    2、建立高效的职业教育管理队伍
    要想使职业教育高效,并完成终身职业教育。在技术层面要求学校和企业积极配合政府,共同建立一支高效的职业教育管理队伍,负责协调政府、学校、职教机构和企业等的关系,使各部门能够完成非常具体的工作和任务,实现资源共享,在实际上就形成一个环保型的职教模式和终身学习氛围。
机构成员应为各校对职教有独特见解的教师、企业中对职业前景有相当研究的专家,完成调查研究社会所需人才类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组编有关教材和指导书,对政府负责。唯有如此,我们培养的人才具有时代性,才能适应多变社会,不断自觉更新,推动社会进步。
    3、双元制、宽专多能型、多证书的综合学徒模式
    当前我国不少职业教育机构处于急功近利状态,为此,必须学会并利用别国优秀的制度和方法。在形式上采用双元制、宽专多能型、多证书的综合学徒模式.使职业教育具有可持续性。使企业、学校及政府三者互动,共同完成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终身化。
    4、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社会上有很多机构对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进行打击,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社会被认可程度很低,很多学生在工作中感到他们是夹缝阶层。这样价值取向不可能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成为积极型,更别想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
    但是人民网北京时间2009年4月22日有这样的报道,受国务院委托,教育部部长周济22日下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周济表示,我国将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周济说,为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将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对做出特殊贡献的技能型人才给予重奖并授予荣誉称号。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衔接,搭建有利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继续深造和再培训的“立交桥”。完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这说明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已经在提高。
    5、对学生能力和性格的定位系统
    由心理专家成立一个能力和性格的定位系统,完成入学前对学生的心理勘察。通过心理测试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能力、性格、人格等方面与工作性质和职业的定位,进而对学生进行分类,设计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使教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学生毕业后,无论技术、心理等都能完全适应社会,使职业教育处于良性发展。

上一篇:机械基础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心心相通”爱交流
(作者:宿豫中专王跃梅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