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更新。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传统意义的角色(对班级工作负主要责任的教师)理应发生转变。原本的所谓“师道尊严”,应被新型的班级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所取代,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达到与时俱进。
关键词: 角色定位 自主 创新 民主管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更新。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也有了改进与创新。师生关系也一改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而被新型的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所取代。只因如此,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对班级工作负主要责任的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相应的变革,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达到与时俱进。
一、由学生被动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化
班主任在传统意义上是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是对班级工作负主要责任的人,常常是事无巨细,事事必问,事事必管,因而,通常被人称为“管家”,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大多是一种“保姆式”的管理模式,其辛苦程度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即使这样,也往往是事倍而功半,教育管理的效果从表面上看,往往短期效应很明显,但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新课改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会限制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使学生依赖性增强,自主性减弱。久而久之,师生间的情感就会淡化,班级工作就不能保持持久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从“主任”的角色中淡化出来,转变班级管理的观念,做班级管理的指导者,协调者,监督者,防守实行自主管理,这样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让学生确切地感知到“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的真实性。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人人参与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这种设想是好的,然而,如何才能实现这一关键性的转变呢?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做好协调者和组织者,从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入手即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成为班级管理的标尺,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实现由被动被管理向自觉主动去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习惯这一概念的内在含义,习惯即习得的惯性,它是经过长时间习练逐渐形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习惯不是硬性规定,但其力量是不开低估的。洛克在《 人类理解论》中说:习惯在理解方面确立其思想的方式,在意志方面确立其决断。一般说来,习惯一旦形成,人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按其惯有的言行模式行事。当然,习惯有优劣、好坏之分,一个良好习惯能造就人的一生,同样,一个坏的习惯有会害了人的一生。因而,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也要真正能做到让学生从思想上认清不良习惯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发动全班同学自查、相互排查每个同学身上的不良习惯,让学生形成互助合作小组,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改掉各自身上的不良习惯,这样既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又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此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当发现学生改掉一个坏习惯时,班主任应在班级上进行口头表扬,也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等。从而,刺激他们想更好的方向发展。当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被改掉之时,也就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开始,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后,学生的学习成绩、班风学风、学生的整体素质自然而然的会有较大的改进与提高。
二、由经验型向实践创新型转变
做多年班主任的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自然会形成各自认为很有效的一套班级管理经验。但我要说,丰富的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某一时期的教育措施,对该时期的教育对象有效,但对新时期的教育对象未必就有效。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的知识需求变化很快,而且,消息的来源也很广。如果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不能及时地去创新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与措施,那我们还能跟上学生发展的步伐吗?创新从何而来,从实践探究中来,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头脑中始终要有实践探究的这种角色意识,并能根据学生在管理中的不同表现,适时的提出适合班级学生特点的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措施,在班级管理上要力求做到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理念下班级管理的工作要求。
三、由“家长专制型”向“民主平等型”转化
传统教育中的班主任,在班级中拥有绝对的权威。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最高统帅,因而,平时大多展现的是“家长”式的作风,在这种态势下,学生所能做的也就是顺从。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这样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可想而知了!
新课改理念呼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是教育的根本,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新时期的教师要转变教育的理念,本着民主平等的,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放下架子,以“对话者”、“民主型”、“良师益友型”的角色走进学生的内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加强与学生的相互理解,沟通、协商,宽容,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理解在师生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快乐与自信,多给学生一点赞同与表扬,少一些责怪与批评;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怨恨与鄙视;多一些微笑,少一些冷漠。要知道,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微笑就是冬日里一抹温暖的阳光,它可以融化学生内心的冰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的班主任要适时地融进自己的情感,以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班主任应该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生活、学习氛围,把尊重、信任和微笑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班主任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成为学生认为可以值得信赖的人,也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理念下班主任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
上一篇::语文课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关键词: 角色定位 自主 创新 民主管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更新。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也有了改进与创新。师生关系也一改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而被新型的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所取代。只因如此,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对班级工作负主要责任的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相应的变革,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达到与时俱进。
一、由学生被动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化
班主任在传统意义上是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是对班级工作负主要责任的人,常常是事无巨细,事事必问,事事必管,因而,通常被人称为“管家”,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大多是一种“保姆式”的管理模式,其辛苦程度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即使这样,也往往是事倍而功半,教育管理的效果从表面上看,往往短期效应很明显,但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新课改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会限制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使学生依赖性增强,自主性减弱。久而久之,师生间的情感就会淡化,班级工作就不能保持持久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从“主任”的角色中淡化出来,转变班级管理的观念,做班级管理的指导者,协调者,监督者,防守实行自主管理,这样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让学生确切地感知到“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的真实性。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人人参与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这种设想是好的,然而,如何才能实现这一关键性的转变呢?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做好协调者和组织者,从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入手即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成为班级管理的标尺,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实现由被动被管理向自觉主动去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习惯这一概念的内在含义,习惯即习得的惯性,它是经过长时间习练逐渐形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习惯不是硬性规定,但其力量是不开低估的。洛克在《 人类理解论》中说:习惯在理解方面确立其思想的方式,在意志方面确立其决断。一般说来,习惯一旦形成,人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按其惯有的言行模式行事。当然,习惯有优劣、好坏之分,一个良好习惯能造就人的一生,同样,一个坏的习惯有会害了人的一生。因而,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也要真正能做到让学生从思想上认清不良习惯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发动全班同学自查、相互排查每个同学身上的不良习惯,让学生形成互助合作小组,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改掉各自身上的不良习惯,这样既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又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此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当发现学生改掉一个坏习惯时,班主任应在班级上进行口头表扬,也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等。从而,刺激他们想更好的方向发展。当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被改掉之时,也就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开始,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后,学生的学习成绩、班风学风、学生的整体素质自然而然的会有较大的改进与提高。
二、由经验型向实践创新型转变
做多年班主任的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自然会形成各自认为很有效的一套班级管理经验。但我要说,丰富的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某一时期的教育措施,对该时期的教育对象有效,但对新时期的教育对象未必就有效。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的知识需求变化很快,而且,消息的来源也很广。如果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不能及时地去创新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与措施,那我们还能跟上学生发展的步伐吗?创新从何而来,从实践探究中来,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头脑中始终要有实践探究的这种角色意识,并能根据学生在管理中的不同表现,适时的提出适合班级学生特点的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措施,在班级管理上要力求做到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理念下班级管理的工作要求。
三、由“家长专制型”向“民主平等型”转化
传统教育中的班主任,在班级中拥有绝对的权威。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最高统帅,因而,平时大多展现的是“家长”式的作风,在这种态势下,学生所能做的也就是顺从。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这样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可想而知了!
新课改理念呼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是教育的根本,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新时期的教师要转变教育的理念,本着民主平等的,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放下架子,以“对话者”、“民主型”、“良师益友型”的角色走进学生的内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加强与学生的相互理解,沟通、协商,宽容,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理解在师生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快乐与自信,多给学生一点赞同与表扬,少一些责怪与批评;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怨恨与鄙视;多一些微笑,少一些冷漠。要知道,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微笑就是冬日里一抹温暖的阳光,它可以融化学生内心的冰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的班主任要适时地融进自己的情感,以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班主任应该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生活、学习氛围,把尊重、信任和微笑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班主任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成为学生认为可以值得信赖的人,也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理念下班主任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
下一篇::职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初探
(作者:宿豫中专王亚政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 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
- 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通知
- 宿迁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 1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
各县(区)教育局职成教科、职社教研室,市直职......
- 2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由......
- 3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
宿迁市教育局文件宿迁市财政局宿迁市人力资......
- 4宿迁开放大学召开2017年省技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目标和责任意识,提......
- 5宿迁开放大学跟踪调查毕业生
为拓展学生就业渠道,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