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从语文教学中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入手,探讨如何构建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生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生态 和谐 构建策略
当前语文理论课枯燥乏味,学生由原先对语文的高度兴趣逐渐趋向缺失。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课堂教学缺乏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总是在一种高压下被动地学习语文。要改变这种状况,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实现生态化。
所谓教育生态,我们应把它看作是一种学生发展的条件系统或环境系统。由此而论,语文教学生态,就是实践语文课程的条件或环境系统,就是最适合语文课程实践,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的条件系统或环境系统。也是在学生、环境、教师等的相互作用下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
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就是要让学生在语文环境和语文氛围所引发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满怀兴趣和乐趣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能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结过多年的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践,对构建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的策略,我有以下认识。
一、创设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生态的情境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语文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情感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语文学习内容,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中的意境,以此完成育人的目的,其方法是很多的:
(一)用音乐渲染情境
与理论教学和谐的音乐能让学生与作者在课文中抒发的情感产生共鸣。用音乐去渲染情境,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就是实践语文课堂教学的条件或环境系统,就是最适合语文课程实践,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条件系统或环境系统。背景音乐的选择必须要与课文本身的情感色彩相协调。大部分课文都可以用相关的主题音乐来烘托情境,以求更深地理解课文。
(二)运用多媒体丰富意境
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激发学生想象,使学生更能接受。语文教学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它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感觉:更强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运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真实的背景资料,扩大信息量,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加深印象。如我教《感悟珍珠港》时借助多媒体手段,把二战时珍珠港被炸的短片以及珍珠港现在的美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临其境,去联系、去追思、去想象、去感悟,这些,单靠嘴巴是达不到的。
又比如,课文中许多小说、戏剧节选片段,还有中外名著,均已改编成电影或者电视连续剧,所以在学习《窦娥冤》、《雷雨》、《阿Q正传》、《群英会蒋干中计》、《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把精彩片段引到语文学习中,既可以强化对作品的理解,也可以作为文学鉴赏内容的扩展与补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既调动学生的兴趣,又减轻教师的负担。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成才的动力。活泼的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能为学生创造机会,提供舞台,获得成功的乐趣,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根据我的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开展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相对于读写课而言,是语文教学的延伸,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学生都比较喜欢流行歌曲,当学生喜欢《隐形的翅膀》时我就让学生围绕这首歌进行一个小专题讨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程序:①你为什么喜欢这首歌?请你唱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明理由;②从这首歌中你学到了什么?请表达出你的见解;③你会怎样对待希望和梦想?整个活动都是学生唱主角,通过交流学生增强了言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布置课前演讲。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都有自尊心,渴望被认可。我在每节课前布置两位同学演讲。要求他们认真准备,选材要新,有趣,并能联系现实进行引申。同学们自然听得兴致盎然,在愉悦的气氛中开阔了视野。
(三)组织辩论会。针对现实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话题或热点问题,或教材中比较贴近中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的主题,开辩论会,能锻炼其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如《赤壁赋》一文写“主客对话”展现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把学生分成以“主”和“客”两方进行辩论“谁对谁错”。
(四)编排课本剧。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在排演的过程中自己去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如指导学生成功排演《雷雨》、《项链》等课本剧。
这些活动营造出语文学习的良好文化生态环境,通过熏陶感染,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走近自然,关注生活,提倡“说真话,抒真情”的教学
( 一)走近自然
从文学的角度讲,自然界“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的魅力曾为多少文人骚客倾慕不已,曾有多少诗文大家留下了璀璨的诗辞文章。教这些诗文时可把学生带入这些自然情景中,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当时感受到的情景和心情。如春日带学生去踏青,感受自然界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春天人们的气象,比较和朱自清的《春》景的异同……
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走出家门,去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山川田野,鸟兽虫鱼……利用旅游文化、古迹名山等,使学生沾上自然的灵气,融情入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二)关注生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世事”“人情”就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留心,作文何愁新鲜的语言,只要勤观察,何愁语言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精彩纷呈”的事件:环境保护、素质教育、农民负担、腐败现象、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恶化、贫富悬殊的加剧、精神家园的丧失、贫困、失业、失学、水灾、旱灾、民心、国际风云的变幻等等。把学生引入社会生活大课堂,让其经风雨,见世面,体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态,充实生活,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
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是在充分尊重学生基础上,力求在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自然、轻松,有效地通过语言交流和沟通来获得自我发展。
首先教师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方向;学会宽容,要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甚至错误;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社会化程度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差异性,实行班内分层教学,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你的课堂上都有收获,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其次,要沟通师生情感。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于学习。
第三,要加强互动。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形式。⑴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组织、指导下开展的具有“合作学习”性质的讨论,常见的方式是同桌同学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讨论。⑵在适当时还可以由师生互换角色,改变课堂操作方式,由学生组织课堂讨论,老师则还原到学生位置,直接参与讨论和课堂辩论。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形成开放、动态、教学相长的机制,也激发学生利用互联网虚拟情境,激发生态化学习的兴趣。
五、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每个学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根据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充分地观察了解他,顺应学生成长的自然加以引导而不是急于要影响他甚至改变他。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有自己的选择能力,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教师应该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发展其个性;要加强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个性的研究,要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在教学中关注并努力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使教学具有人性化。
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特别是“弱势群体”。让成绩未必优秀的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表现他成功的一面,在黑板上张贴学生的作品,宣传学生出彩的点点滴滴。
六、开放探究,激活思维,培养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让他们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教师必须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自由地探究,允许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实践。
(一)合理想象,发展思维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强,人物命运悬,思维角度广的好作品。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体会课文的深刻的意义,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以前听过一位语文老师的课,他讲闻一多先生的《死水》,在众人都以为他的课己经讲得很精彩该结束的时候,他向学生抛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假如面对这一沟死水的人不是闻一多,而是毛泽东、周总理、鲁迅和是我们自己,那又会有怎样的话语和行为呢?学生经过短暂的讨论之后,由推举出的小组代表发言,各抒己见。通过交流、比较,学生所能接受的和理解的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一首诗本身所包含的内容。
(二)激励为主,正确评价
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具有创新的潜能,并积极发展这种潜能。对学生创造性学习中思考解决问题的独特性、新颖性给予充分肯定表扬“褒奖”,使他们认识到自身潜能实现也是一种创造。着眼于学生发展,我在教学中不以标准答案禁锢学生思想,而用多维度、激励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赞赏,肯定其不同于别人的新意和创造性。这样做,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积极思维,创造力会更强。
总之,课堂生态是让置身其中的老师、学生享受到教学所带来的乐趣,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的审美空间,让课堂教学在生态环境中实现教育目标。一句话,语文课堂教学生态要追求这样的境界——让学生在语文环境和语文氛围所引发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满怀乐趣和兴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体验这种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来。
下一篇::加强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 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
- 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通知
- 宿迁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 1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
各县(区)教育局职成教科、职社教研室,市直职......
- 2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由......
- 3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
宿迁市教育局文件宿迁市财政局宿迁市人力资......
- 4宿迁开放大学召开2017年省技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目标和责任意识,提......
- 5宿迁开放大学跟踪调查毕业生
为拓展学生就业渠道,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