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职中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教学合成“三个板块”。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师的共同心愿。针对学生作文中大话、空话、套话、不切生活实际主观编造等现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引导学生有意观察、感悟、体验生活,积累生活材料,让自己的写作始终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创新思维 个性 职中语文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际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不造假是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作文大都已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至于创新更谈不上。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在一起,诱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地去发现,去领悟。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环境,这才是教师观念的更新。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指导轻练笔、重形式轻内容”等现象,这样既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又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只有废除这些弊病,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实践。
一、读书——学生创造力必备的知识储备。
富兰克林说:“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同样,学生如果没有相当的知识储备,不注意吸纳时代活水,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在现代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学科间横向交叉、融合的趋势日趋明显,这必然反映到语文教学中来。我认为:读书是实现学生自我“充电”的最佳途径。欧阳修说:“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不正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吗?读书不仅为创造提供原材料,而且,能够启发学生作文创造的灵感。只有读书,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有创新精神的胜者。可以说,谁学会了读书,谁就掌握了开启创造之门的钥匙。
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广开渠道,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多读,多听,多看,多说,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我们班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读课中读中外名著,读其他精美的文学作品,读历史,读科学,读自然等等。此外,我们学校学生阅览室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供学生使用。在这样的大量阅读中,我指导学生作好读书摘记、读后感、文学评论。在保证学生阅读量的同时,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我们还精心选编文质兼美、时代感强、可读性强的文章,补充和规范学生自己进行的广博性阅读。我们的这种广博性和精选引导性相结合的阅读训练取得了多元正相效应,其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方面尤为突出的作用是: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写作语言,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很多学生在读了我们精选的美文《永远的巴斯滕》(从人文角度解读足球明星巴斯滕)之后感慨万千:“我们也要当这样的新球迷!高品位的足球!”很多学生在读了梁衡的《把栏杆拍遍》、《最后一个带罪功臣林则徐》等文章之后,主动到图书馆借阅梁衡先生的作品集,并且写下了相当不错的评论文章。在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们写出了文情并茂的佳作。
二、观察、体验生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
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缺乏观察力,他的头脑就很空虚,他的知识就是浮光掠影式的。要使生活真正成为写作素材,就必须观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学生观察生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意观察,另一种是无意观察。有意观察要“授之以渔”“授之以法”,对学生的无意观察要相机诱导。职中生受生活经验、观察水平的限制,不可能时时、处处、事事有意识的观察,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许多客观事物都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迹象,学生把这些迹象存在自己的“印象”里,久而久之,这些迹象就会被淡化、遗忘。教学时,教师要诱发他们存储在“印象点”里客观事物,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头脑里进行再观察、再分析、再思维而升华到用语言表达出来。观察生活仅靠教师授之以法、相机诱导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养成勤记的习惯。为此,我要求学生将观察所得及时记录下来,取名为《见闻录》。实践证明,这种做法简易有效,学生乐意而为之。
作文求真,生活就是真实;作文求个性,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自然就有个性。说真话,是什么写什么,有什么感悟写什么感悟,学生也只有将他们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的这些感受、体验表现在作文中,读者才能看到他们纯真、鲜活、率真的心灵。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我在班级办了“百花园”墙报专栏,为小作家的脱颖而出拓展可写作空间,学生的写作兴趣盎然。实践使我认识到:写作中如果有了兴趣,学生的思想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寓学于乐,寓学于趣,那么,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就会在“跃跃欲试”的“冒险”中爆发出来。
三、训练创新思维——锦上添花。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有三种特性:就其熟练程度和广度而言,具有系统性;就其灵活程度和跨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优化程度而言,具有独特性。
(一)通过“一题多做”“一事多写”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在写作教学中,要随时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并帮助学生选好思维的切入点,以求得在教学的“最近发展区”上尽快发展,让他们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去创新,从而取得预期的效果。这种能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在作文教学上就是“一题多做”“一事多写”,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生活实际确立写作的思路。例如:在指导学生根据“马路上摩托车越来越多”的现象进行写作时,学生有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快;也有反映摩托车尾气影响环境的,由于立意不同,作文的内容就不同。立意不同,能够避免千篇一律公式化,雷同化的不良倾向,是个性的体现;取材角度新,实际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自由发挥,抒写心灵,张扬个性,让“真”、“美”、“新”流淌与作者、文本、读者之间;形式新,独辟蹊径,可以多样化地反映生活。在具体的作文指导过程中,可采取由易到难的顺序,先提供一些触发学生思绪的材料,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写“放胆文”。如:以“变化”为题,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写:祖国的变化,家乡的变化;也可以从小的方面写:我的家的变化,外婆家的变化等;还可以写路的变化(泥路-石子路-水泥路),房子的变化(草房-瓦房-楼房)等。先要让学生自由地写,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作文,要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自由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自己的独特的作文来,而不是过多地给予条框,来束缚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诸如此类的训练,便可以逐步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进而选取最佳角度或最佳观点,写成较好的文章。
(二)“先指导,后作文”这是传统的作文指导的一般步骤,这种模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过多强调规范,是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先写后导”则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顺应可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先自由地写,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写”的基础上,使之既导向明确,有的放矢,又能保留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是:
教师通过生活再现,事物演示等多种方法创设写作情境,诱发学生写作情感,并随机出示习作目标。学生构思,选材,落笔成文。组织学生交流初稿,根据写作目标,自评,互评,教师随机点拨,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学生自改作文,力争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三)在写作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其思维的空间,训练其“寻找联系”的创造性思维。如结合《把栏杆拍遍》一文,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思维辐射,从不同身份的人物、从古到今、从自我到周围的时空等多方面,多角度不断展开联想,让他们在思考着相似、相关、相反的问题的大脑中,产生灵活性、变通性思维设想的心理环境——思维震荡场,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变通性的品质。当然,创造性思维,不能盲目,不能胡思乱想,其前提是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以及观察的多角度。这样学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四)通过 “换元运思”、“反弹琵琶”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这就是事物的多元性,事物的多元性决定了思维的多元性。如果在思维的过程中,换掉思维的某个元素或改变一下排列次序,那么,事物就会起变化。对于写作来说,它要求写作者不人云亦云,敢于发表与众人、前人不同的意见、设想,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能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在写作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是用“反弹琵琶”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换元运思”的创造性思维,如针对学生迷恋武打、言情小说,不分时间、场合,嗜读成瘾,严重影响学习的现状,谈感受,谈危害。反弹琵琶,翻新旧说,即可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潜力,教师要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成功会反作用于他们的作文思维,促使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从而形成“爱写作文”到“写好作文”的良性循环。综上所述,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运用各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学生作文只要能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了一点新意,就是创新的体现,就应加以肯定,长此以往,必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上一篇::浅析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关键词:创新思维 个性 职中语文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际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不造假是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作文大都已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至于创新更谈不上。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在一起,诱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地去发现,去领悟。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环境,这才是教师观念的更新。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指导轻练笔、重形式轻内容”等现象,这样既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又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只有废除这些弊病,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实践。
一、读书——学生创造力必备的知识储备。
富兰克林说:“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同样,学生如果没有相当的知识储备,不注意吸纳时代活水,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在现代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学科间横向交叉、融合的趋势日趋明显,这必然反映到语文教学中来。我认为:读书是实现学生自我“充电”的最佳途径。欧阳修说:“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不正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吗?读书不仅为创造提供原材料,而且,能够启发学生作文创造的灵感。只有读书,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有创新精神的胜者。可以说,谁学会了读书,谁就掌握了开启创造之门的钥匙。
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广开渠道,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多读,多听,多看,多说,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我们班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读课中读中外名著,读其他精美的文学作品,读历史,读科学,读自然等等。此外,我们学校学生阅览室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供学生使用。在这样的大量阅读中,我指导学生作好读书摘记、读后感、文学评论。在保证学生阅读量的同时,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我们还精心选编文质兼美、时代感强、可读性强的文章,补充和规范学生自己进行的广博性阅读。我们的这种广博性和精选引导性相结合的阅读训练取得了多元正相效应,其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方面尤为突出的作用是: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写作语言,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很多学生在读了我们精选的美文《永远的巴斯滕》(从人文角度解读足球明星巴斯滕)之后感慨万千:“我们也要当这样的新球迷!高品位的足球!”很多学生在读了梁衡的《把栏杆拍遍》、《最后一个带罪功臣林则徐》等文章之后,主动到图书馆借阅梁衡先生的作品集,并且写下了相当不错的评论文章。在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们写出了文情并茂的佳作。
二、观察、体验生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
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缺乏观察力,他的头脑就很空虚,他的知识就是浮光掠影式的。要使生活真正成为写作素材,就必须观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学生观察生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意观察,另一种是无意观察。有意观察要“授之以渔”“授之以法”,对学生的无意观察要相机诱导。职中生受生活经验、观察水平的限制,不可能时时、处处、事事有意识的观察,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许多客观事物都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迹象,学生把这些迹象存在自己的“印象”里,久而久之,这些迹象就会被淡化、遗忘。教学时,教师要诱发他们存储在“印象点”里客观事物,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头脑里进行再观察、再分析、再思维而升华到用语言表达出来。观察生活仅靠教师授之以法、相机诱导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养成勤记的习惯。为此,我要求学生将观察所得及时记录下来,取名为《见闻录》。实践证明,这种做法简易有效,学生乐意而为之。
作文求真,生活就是真实;作文求个性,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自然就有个性。说真话,是什么写什么,有什么感悟写什么感悟,学生也只有将他们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的这些感受、体验表现在作文中,读者才能看到他们纯真、鲜活、率真的心灵。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我在班级办了“百花园”墙报专栏,为小作家的脱颖而出拓展可写作空间,学生的写作兴趣盎然。实践使我认识到:写作中如果有了兴趣,学生的思想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寓学于乐,寓学于趣,那么,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就会在“跃跃欲试”的“冒险”中爆发出来。
三、训练创新思维——锦上添花。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有三种特性:就其熟练程度和广度而言,具有系统性;就其灵活程度和跨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优化程度而言,具有独特性。
(一)通过“一题多做”“一事多写”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在写作教学中,要随时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并帮助学生选好思维的切入点,以求得在教学的“最近发展区”上尽快发展,让他们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去创新,从而取得预期的效果。这种能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在作文教学上就是“一题多做”“一事多写”,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生活实际确立写作的思路。例如:在指导学生根据“马路上摩托车越来越多”的现象进行写作时,学生有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快;也有反映摩托车尾气影响环境的,由于立意不同,作文的内容就不同。立意不同,能够避免千篇一律公式化,雷同化的不良倾向,是个性的体现;取材角度新,实际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自由发挥,抒写心灵,张扬个性,让“真”、“美”、“新”流淌与作者、文本、读者之间;形式新,独辟蹊径,可以多样化地反映生活。在具体的作文指导过程中,可采取由易到难的顺序,先提供一些触发学生思绪的材料,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写“放胆文”。如:以“变化”为题,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写:祖国的变化,家乡的变化;也可以从小的方面写:我的家的变化,外婆家的变化等;还可以写路的变化(泥路-石子路-水泥路),房子的变化(草房-瓦房-楼房)等。先要让学生自由地写,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作文,要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自由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自己的独特的作文来,而不是过多地给予条框,来束缚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诸如此类的训练,便可以逐步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进而选取最佳角度或最佳观点,写成较好的文章。
(二)“先指导,后作文”这是传统的作文指导的一般步骤,这种模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过多强调规范,是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先写后导”则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顺应可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先自由地写,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写”的基础上,使之既导向明确,有的放矢,又能保留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是:
教师通过生活再现,事物演示等多种方法创设写作情境,诱发学生写作情感,并随机出示习作目标。学生构思,选材,落笔成文。组织学生交流初稿,根据写作目标,自评,互评,教师随机点拨,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学生自改作文,力争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三)在写作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其思维的空间,训练其“寻找联系”的创造性思维。如结合《把栏杆拍遍》一文,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思维辐射,从不同身份的人物、从古到今、从自我到周围的时空等多方面,多角度不断展开联想,让他们在思考着相似、相关、相反的问题的大脑中,产生灵活性、变通性思维设想的心理环境——思维震荡场,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变通性的品质。当然,创造性思维,不能盲目,不能胡思乱想,其前提是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以及观察的多角度。这样学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四)通过 “换元运思”、“反弹琵琶”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这就是事物的多元性,事物的多元性决定了思维的多元性。如果在思维的过程中,换掉思维的某个元素或改变一下排列次序,那么,事物就会起变化。对于写作来说,它要求写作者不人云亦云,敢于发表与众人、前人不同的意见、设想,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能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在写作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是用“反弹琵琶”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换元运思”的创造性思维,如针对学生迷恋武打、言情小说,不分时间、场合,嗜读成瘾,严重影响学习的现状,谈感受,谈危害。反弹琵琶,翻新旧说,即可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潜力,教师要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成功会反作用于他们的作文思维,促使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从而形成“爱写作文”到“写好作文”的良性循环。综上所述,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运用各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学生作文只要能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了一点新意,就是创新的体现,就应加以肯定,长此以往,必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下一篇::浅析职业教育中创业型人才培养
(作者:宿豫中专程海静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 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
- 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通知
- 宿迁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 1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
各县(区)教育局职成教科、职社教研室,市直职......
- 2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由......
- 3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
宿迁市教育局文件宿迁市财政局宿迁市人力资......
- 4宿迁开放大学召开2017年省技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目标和责任意识,提......
- 5宿迁开放大学跟踪调查毕业生
为拓展学生就业渠道,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