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2年07月18日 信息来源:宿豫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内容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深远和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青少年在道德认知及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认知偏差、责任意识差、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就其问题的存在进行原因分析:有来自社会的影响,包括大众传媒、不良的社会风气、网络等,有来自学校教育的因素;最后,就青少年 进行道德教育的对策提出粗浅的建议,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谈起。通篇围绕青少年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只有通过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才能提高青少年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才能培养青少年一代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 青少年 道德教育
    道德是照亮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是赋予人的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力量。没有高尚的道德,就没有高尚的人,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由于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就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与对策
    一、 青少年在道德认知及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偏差。
    1.不知不行,一部分人对个人、家庭、公共生活等领域的道德规范知之甚少,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就很自然地导致了行为上的不良。
    2.知而不行,大部分人对一些道德规范是知道的,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去遵守。
    3.知而不完全行,这主要表现在有人在和无人在不一样。比如,有些学生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却是蛮横无理。以上现象归结起来只说明一点,青少年中存在知与行的不一致,极大地限制了他们良好品德形成,甚至形成虚伪、自私、懒散等不良品德,严重的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潜动力。责任意识差。有些人做事缺乏认真负责态度,关心自己多,关心他人和社会少,对集体和公益事业缺乏必要的热情。还有些人社会公道意识差,在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等方面均做得不够。把自己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之外,总感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二)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 统一,人的自我价值只存在社会中才能实现。现在有些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必要的理想、信念,脑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错误观念,如极端个人主义、“哥们义气”、“金钱万能”等思想,强烈的腐蚀青少年的思想。有的,把勤劳、俭朴、正直、爱国、讲究民族气节、尊老爱幼、互相帮助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丢弃,把讲究吃穿享受,当成是人生价值实现的象征。
    二、 青少年道德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 大众传媒。大众传煤主要包括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例如,有的电影、电视作品为追求所谓的票房价格,用许多思想内容极不健康的作品吸引观众,宣传暴力、凶杀、色情等;有些所谓的纪实篇,把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细加描述;有的报刊不仅表现在非法出版物的增多,而且许多所谓的正规出版物也在合法的幌子下宣传一些不健康的内容。青少年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但具有极强的模仿心理和模仿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最容易做出违反道德规范要求的事情。
    2、 不良社会风气。社会现象形形色色、纷繁复杂,不仅存在真善美,也存在假丑恶,特别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许多新的游戏规则没有建立和完善,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出现。例如,有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在短期内可以暴富,有些人可以通过不正当途径升官发财等。这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会给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心灵造成污染。
    3、 网络。网络给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社会道德的开放性、多元性,但也给道德教育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电脑“黑客”及病毒制造等不道德行为不断产生;合理的个人隐私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往方式和情感方式;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等观念四处传播。青少年学生是极易受网络影响的群体,如不正确加以引导、处理,会给青少年的道德行为带来偏差
    4、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学校是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而学校对青少年道德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应试教育下,学校以追求升学率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出现了重智轻德的现象;其次,在德育教育中,老师是德育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样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后,在德育教育中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内省和实践这一重要环节。
    三、 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对策
    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
    1、 家庭教育。家庭是道德教育的摇篮,对青少年来说,家庭既是一个生活据点,又是一个教育场所,一方面带来温暖,另一方面能使生理、心理上得到满足。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是孩子学习的示范,因此,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从小培养其优良的道德,应从点滴做起,例如:创设和谐、民主的良好家庭环境;家长注重自身言行的示范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亲子交往和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促进其道德素质的提高,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道德教育的途径之一。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唯一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也更集中地表现为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学校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 搞活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识
学校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首先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也就是让他们对现阶段我国的道德关系以及与这种道德关系相适宜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即从不知到知,从片面的知到全面的知,从而提高选择行为和识别善恶的能力。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作为载体,例如:观看优秀电影、电视片,评选“道德之星”、“文明之星”,先进人物事迹报告等,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2) 创设校园道德环境,陶冶青少年的道德情感。青少年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行为中,如果没有真挚的感情,只凭“理智”去履行了应尽的义务,那么表现出来的也只是勉强,对“善”爱不起来,对“恶”恨不起来,缺乏热情。因此,陶冶青少年的道德情感应注意环境的创设,例如:在扮靓校园的同时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可以大搞墙报、黑板报、德育园地等橱窗;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园报刊等的开设丰富校园生活,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
    (3)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锻炼青少年的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在履行道德义务中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青少年履行道德所规定的各种义务,并不总是畅行无阻的,往往需要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阻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和思想进行讨论和批评,强调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还需要克服来自自身能力的限制,如某些个人欲念的干扰,情绪波动的影响等。从而树立坚忍不拔、不畏困难的道德意志。
    (4) 注重学生的行为训练,促进青少年形成道德习惯。所谓道德习惯,是指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上的自然而然的持续性的道德行为。学校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对于青少年自觉按照道德原则、要求来选择行为、调节行为和评价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是,这一切还属于道德意志范畴。更为重要的还在于把自觉的道德意志转化为实际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并经过日积月累而成为道德习惯。所以,针对性的行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训练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开设活动课、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有计划的训练学生道德行为,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的专门机构,在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中起着主要作用,所以必须抓好道德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教育要使青少年不断巩固、锻炼坚强的意志,确立坚定的道德信念,形成始终如一、表里如一的良好道德习惯,从而为他们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好扎实的基础。
    3、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指除学校、家庭以外的一切积极的教育因素。社会对青少年进行的道德教育,具有家庭和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要的而有益的补充。因为青少年的认识水平同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中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利用社会力量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丰富、具体的事例来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形成道德习惯。因此,社会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才能积极地促进他们的潜能、思维、创造力的继续发展,才能真正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上一篇:职业中学流生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如何在写作中培养创新思维
(作者:宿豫中专孙振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