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2年07月17日 信息来源:宿豫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摘要:赏识教育以对学生的尊重为前提,采用积极的强化手段,在充分发现学生优点的基础上,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内心向上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文中以具体事例,展现了赏识教育在职业学校教学的良好应用。
    关键词:赏识教育 职业学校 尊重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和学生,两棵树,两朵云,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两个实体,他们应该是平等而且又必须相互尊重的。教育的本质应该使一个人成其为人。所以从一开始就得坚决地尊重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完好的百分之百的生命。敬畏生命是教育的伦理起点,成全生命则是教育的全部使命。赏识教育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通过表扬、鼓励和帮助,带动他们全面素质的进步和提高。 
    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深深地感受到赏识教育对学生所起的激励作用,希望这一方法能给同行们起一点借鉴作用。
    一、尊重个体、尊重差异,真心赞美、点亮心灵
    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一所技工学校,学生绝大部分为初中起点的毕业生,兼有部分高考落榜生。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考上四星级高中或理想的三星高中,部分学生学习习惯非常不好,在课堂上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记得多年前曾带过的一个班中有一名学生,上课时除了睡觉就是看手机小说,在多次教育无果后,我真是忍无可忍,一次课的课间,我将这位同学带到了教室外,劈头盖脸地训斥了一顿,但令我惊讶的是,这位同学对我的教育似乎无动于衷,将他那高高的头颅桀骜不驯地昂着,没有一点悔改的意思,这让我既尴尬又难过,我随即意识到可能是我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我对我当时太过鲁莽的语言和过激行为有所后悔。在经过短暂的沉默后,我调整好心态,用尽量平和的语气问他:“你上课为什么一点都不愿意听?是听不懂,还是老师的讲课方式你不能接受呢?如果是听不懂,老师愿意将你以前落下的知识补上,让你跟上进度。”可能是学生一下子还不能接受我态度上的巨大转变,问了他几遍,也没吱声,但明显看出他不再昂着头,而是将头低了下来,经过我百折不挠地低姿态询问,他终于说了一句让我内心极度不安的话:“我不喜欢这门课” !这句话对我的打击很大,许久以来,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我的课学生都愿意听,我的授课方法学生都喜欢。原来并不完全是这样啊!为了搞清原委,我接着问他:“除了不喜欢我带的这门课,其他的课是不是也不喜欢啊?”,他说不是,他喜欢XX这门课。虽然这句话让我既恼火又难过,但我还是尽量平静地说“那好吧,老师尊重你的个性发展,比尔盖茨还是一位半途退学的学生呢,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计算机方面的天才。如果你对XX课程很感兴趣,老师允许你在我的课堂里学这门课,前提是你不能睡觉,也不能玩手机,你能做到吗?”,他沉默了很久,小声地说:“老师,那我还是听你讲课吧,我尽量认真听”。我的内心一阵感动,我的真诚打动了这位学生。在接下来的一节课中,我发现这位同学真得做到了他的承诺,没有睡觉,也没开小差,而是认真听讲。其实,我知道他听得很费劲,因为前面的内容他不熟悉。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对这位同学特别关注,利用业余时间将前面已授内容帮他补了一下,在每次课堂上对学生的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巡视检查时,我都会对他的任务完成情况多加关注,对他的点滴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有时会说:“你看你这个任务完成得多好,其实你很聪明,如果再加上勤奋和用功,一定会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学生”,有时都被我表扬的不好意思了,挠着头嘿嘿地笑着。
    这名同学,在后来的学习中成绩越来越好,逐渐地,其他几门课的成绩也上来了,不仅如此,他似乎找回了自信,人也变得精神了,每次在校园里碰到他,离很远都会主动叫我“老师好!”,仅这一句话,就让我内心充满感动,我读懂了他眼睛里对我的感激,也发现了他对生活的自信。
    这次事情以后,我反复认真地思考过,正是老师真心的赞美和赏识,抹去了蒙在他心灵上的灰尘,激发了他要求积极向上的热情,让他在跨越一个又一个目标中体验了战胜自我的愉悦。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也遇到过很多类似的学生,在爱与尊重的前提下,我利用赏识教育帮助了这些同学找回自信,融入集体,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也帮助他们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这种品格,我想将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现在,赏识教育已成为我的习惯,成为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二、赏识教育以对学生的尊重为前提,充分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
    赏识教育是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平民教育家周弘老师全身心致力于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普及推广,周弘以探索人性为基本点,把赏识教育与人生幸福与成功相连结,提出了赏识教育与幸福有约,与成功有缘,将赏识教育拓展到人生包括人际关系等多领域。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有许多需求,但需求与需求之间又是有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被尊重和实现自我的需求日益强烈。而老师往往从“师道尊严”的角度,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
    而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多么需要来自教师、家长、成人切实而积极的期望。通常情况下,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成才的可能,只是他们的发展和成才呈现不同的特点及阶段而已。教师要热爱每个受教育的学生,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教师对学生的偏见和成见,会影响教师自身的情绪,形成对学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人为地造成一批“幸运儿”和“不幸者” 。这说明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寄予期望,同时要用行动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期望带来的温馨情感和切实的关爱,特别是真挚的鼓励。一旦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是真切的、那么便会在学生的心田中撒下自信的种子,这个种子便会在学生的心灵上长出一片神奇的绿洲。这正是应了那句老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三、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更需要采用赏识教育
    初中起点的职业学校学生是一群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有一般高中生的特点,又有其自身的个性。他们正值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其心理发展处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个人意识开始进入自我发展、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阶段。在学业上,底子相对较薄,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而且一部分人还存在着一种自卑心理,感觉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有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因而对前途感到渺茫,缺乏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而家长也在自觉可不自觉地灌输这种理念,认为孩子上了职业学校,以后能找个工作养活自己就行。这种观点更打击了学生向上的动力。
    所以笔者认为,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实施赏识教育,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一种极好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通过积极的正面教育,努力发掘其人格中每一个闪光点,对其善的行为多加赞赏,触发其处于潜意识状态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教师就是要做到用真诚的话语激励学生,将学生们黯淡的希望之火点燃。
    四、实施赏误教育中需要的几点反思
    依照笔者多年实施常识教育的经验总结,赏识教育并不是只对后进生起作用,对所有的学生都有意义。每一个人都渴望被尊重、被关注,在尊重和爱的前提下,它会让学生充分迸发潜能,找到自信,找回自我。
    常识教育要求教师有一颗包容宽广的胸怀。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的目光中,教师要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灵魂深处质朴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感,从而给学生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赏识教育要多用叙述性的语言而避免使用过多评价性语言。叙述性语言能针对具体事情作出形象的、准确的描述,学生能感觉到老师的具体鼓励和指导。而评价性语言只能泛泛地表扬,从而给学生一种蜻蜓点水的感觉,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真诚,效果则相差甚远。
    赏识教育也不是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对于批评,教师要讲究艺术,学会引导,让学生自我分析,正确归因,自我意识到错误,从而让批评变为鞭策学生前进的动力。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实际教学中关于赏识教育的一点总结,赏识教育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赞赏的本质要求,对学生施以尊重、理解、宽容、鼓励的教育理念,尤其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赏识引向成功,批评导致失败。如果老师真正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和外界的健康互动,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本身来说,都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体验。

上一篇: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学生的个性发展
下一篇:E个人的精彩—增强班级凝聚力之我见
(作者:宿豫中专沈国军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