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个性发展 创新能力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习方式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变化。可以说我们对课程改革正在从当初的徘徊、等待、观望、困惑逐步走向尝试、探索和成功。笔者就从事职业教育的几年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教学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职业教育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职业教育不等同于学历教育,她培养的是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具有中高级技术水平的新型技术型工人,因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譬如,一个从事装配的技术工人,如果仅仅只会识读书本上的图形,而无法识读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图形,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他就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工作。
此外,在教学中,学生发现并指出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这是许多教师都碰到过的事。但一些教师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总觉得这是一件尴尬的事。特别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时候,经常性的会遇到教师没有接触过的一些问题,此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能否解决好此事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定位;二是课堂是否发扬教学民主,也就是说你在教学中有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比如:在进行工艺分析的时候,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给他们以实际操作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并给予实施,那教学的效果又将产生质的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甚至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教师不仅不能求全责备,还应该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学生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比如:讲《车工工艺》中一节“刀具刃磨”,全班学生都在背诵“刀具刃磨的方法”,不管效果如何,这一行为完全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取消了学生的思维。没有从本质上去让学生理解?没有生动的案例讲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讨论?没有让学生去发现生产实际中的知识点?这种教育方式就不是成功的教育。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来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我们必须保证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案才行,这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温总理2007年11月在大连视察职业学校时指出:把教学、求知和做事结合在一起,做中学、做中教;做中学才是真学,做中教才是真教。实际上,强调的就是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通过主动学习、实践,让每个学生在做中发现问题、掌握自己的不足,并能及时作出调整,让自己稳步前进。而我们教师则可以通过指导、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针对个体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笔者曾经在实训教学中做了一个实验:将十台数控机床分成十组,每组四人进行分组教学,让他们每组单独去操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差距出来了,有的组一个周能完成五个项目,有的组才能完成四个项目,有的组整体质量较好,有的组整体质量不行。我就总结了一下原因:四个人一组,一个人在操作,一个人在观察,其余两个人在分析工艺,做完后,四个人共同分析零件的那组取得进步最大;四个人一组,一个人在操作,三个人在编程,做完后不讨论,第二个人接着就做,依次类推,这个组单个零件做的最快,但是质量最差。这说明个体的发展离不开团体的进步,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这种合作学习的方法,这样他们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的步伐一致,齐头并进,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
下一篇::赏识教育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宿豫中专单野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 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
- 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通知
- 宿迁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 1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
各县(区)教育局职成教科、职社教研室,市直职......
- 2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由......
- 3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
宿迁市教育局文件宿迁市财政局宿迁市人力资......
- 4宿迁开放大学召开2017年省技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目标和责任意识,提......
- 5宿迁开放大学跟踪调查毕业生
为拓展学生就业渠道,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