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现在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现状,利用学科教学这一阵地,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挖掘学生优点、捕捉教育时机等方面初略论述了如何在旅游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旅游专业知识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旅游专业课 渗透 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成立时通过的宪章规定:“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整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也就是说,健康包含有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含义。其中心理健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生存质量的重要标准。
由于有自然素质、心理因素等内部因素和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不尽人意,导致学生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如情绪抑郁、闭锁心理、自私心理、逆反心理、多疑心理、退缩自卑、嫉妒心理、焦虑等)和不良行为(如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对于这些心理问题与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予以纠正,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发展。严重的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危害。
心理健康教育只针对一部分发现问题的学生有点像亡羊补牢,科学的教育应该面向全体,防患于未然。心理健康教育光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要做到这一点,只要每位教师在本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坚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的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诱发学生积极性的外在因素。在进行旅游专业课教学时,不可只着眼于教材、教法、教具,而忽视了心理环境这一极有潜力的教学资源。应该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专业课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逐步让每位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
如在上《江苏导游基础知识》时,可以采用一种方法“学生出题测学生”。成立学生学习合作小组,老师把任务分到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设计出本小组的测验题目。由于在此之前,已经由老师出题测验过多次,所以经过小组讨论出题的难度不大。这样做既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敏捷思维、主动学习、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1、游戏法:在讲《江苏导游基础知识》中的“特产”时,根据导游工作的特点,请每位学生说出一种特产,如果说不出或者重复,则由该学生讲一个笑话或唱一首歌。2、角色扮演法:在讲《前台与客房服务》中的“服务员的工作程序”时,请两位学生上台分别扮演服务员和旅客。3、实地考察法、猜谜语、小竞赛等等。这些方法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形成轻松自信的心境和创造的热情,而且还可以促进班级内思想感情的交流,提高社会交往的技能。
二、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脱离教材强加上去的,每一节课所要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该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自然的。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带着新的眼光和思路认真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出现的心理问题,便可从教材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讲解《江苏导游基础知识》中的“江苏历史名人”时,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些历史名人为什么能入选我们的教材呢?”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答案:因为他们曾经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过贡献。从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来也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学习“江苏的人文旅游资源”时,可以针对园林、水乡等旅游资源等引导学生分析:江苏的人文旅游资源不仅丰富多彩,而且独具特色。由此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从而激发学生将来建设家乡的热情。在讲到“江南园林的风格”、“淮扬菜的形成”、“昆曲的形成”等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分析江苏人历来就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心理,正是这种开放和包容的心理促使江苏的文化和经济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由此引导学生走出狭隘、闭锁、自私、嫉妒等心理阴影。
三、挖掘学生优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决定着你的情绪;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就有什么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情绪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当老师改变对某些学生的看法,就会收到另一种教育效果,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因此老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以充分的肯定,挖掘他们的优点,很好地利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自己取得成功。把成功、榜样、激励等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例如,对各类学生的作业和发言适时予以肯定和赞扬,并提出近期发展的新目标。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跟学生交流,要改变“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他们满怀期待。激发他们产生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发现竞争意识强的班级,就鼓励他们与兄弟班级展开竞赛。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当教师接受到这些学生的良好反馈后,他的“热情期待”再次受到强化,无意或有意地又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产生良性循环。在这样良好的心理氛围里就能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
四、捕捉教育时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拔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学生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接话碴时流露出来的不良思想,把握时机,结合旅游行业的特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使学生了解新时代我国公民的生活准则,认识到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都是当代公民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认识到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恰当地认同他人,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御,且能主动为社会贡献力量。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旅游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为祖国培养出身体和心理同样健康的优秀接班人。
上一篇::浅谈中职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途径方法关键词:旅游专业课 渗透 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成立时通过的宪章规定:“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整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也就是说,健康包含有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含义。其中心理健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生存质量的重要标准。
由于有自然素质、心理因素等内部因素和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不尽人意,导致学生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如情绪抑郁、闭锁心理、自私心理、逆反心理、多疑心理、退缩自卑、嫉妒心理、焦虑等)和不良行为(如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对于这些心理问题与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予以纠正,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发展。严重的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危害。
心理健康教育只针对一部分发现问题的学生有点像亡羊补牢,科学的教育应该面向全体,防患于未然。心理健康教育光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要做到这一点,只要每位教师在本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坚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的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诱发学生积极性的外在因素。在进行旅游专业课教学时,不可只着眼于教材、教法、教具,而忽视了心理环境这一极有潜力的教学资源。应该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专业课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逐步让每位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
如在上《江苏导游基础知识》时,可以采用一种方法“学生出题测学生”。成立学生学习合作小组,老师把任务分到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设计出本小组的测验题目。由于在此之前,已经由老师出题测验过多次,所以经过小组讨论出题的难度不大。这样做既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敏捷思维、主动学习、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1、游戏法:在讲《江苏导游基础知识》中的“特产”时,根据导游工作的特点,请每位学生说出一种特产,如果说不出或者重复,则由该学生讲一个笑话或唱一首歌。2、角色扮演法:在讲《前台与客房服务》中的“服务员的工作程序”时,请两位学生上台分别扮演服务员和旅客。3、实地考察法、猜谜语、小竞赛等等。这些方法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形成轻松自信的心境和创造的热情,而且还可以促进班级内思想感情的交流,提高社会交往的技能。
二、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脱离教材强加上去的,每一节课所要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该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自然的。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带着新的眼光和思路认真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出现的心理问题,便可从教材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讲解《江苏导游基础知识》中的“江苏历史名人”时,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些历史名人为什么能入选我们的教材呢?”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答案:因为他们曾经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过贡献。从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来也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学习“江苏的人文旅游资源”时,可以针对园林、水乡等旅游资源等引导学生分析:江苏的人文旅游资源不仅丰富多彩,而且独具特色。由此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从而激发学生将来建设家乡的热情。在讲到“江南园林的风格”、“淮扬菜的形成”、“昆曲的形成”等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分析江苏人历来就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心理,正是这种开放和包容的心理促使江苏的文化和经济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由此引导学生走出狭隘、闭锁、自私、嫉妒等心理阴影。
三、挖掘学生优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决定着你的情绪;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就有什么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情绪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当老师改变对某些学生的看法,就会收到另一种教育效果,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因此老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以充分的肯定,挖掘他们的优点,很好地利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自己取得成功。把成功、榜样、激励等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例如,对各类学生的作业和发言适时予以肯定和赞扬,并提出近期发展的新目标。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跟学生交流,要改变“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他们满怀期待。激发他们产生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发现竞争意识强的班级,就鼓励他们与兄弟班级展开竞赛。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当教师接受到这些学生的良好反馈后,他的“热情期待”再次受到强化,无意或有意地又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产生良性循环。在这样良好的心理氛围里就能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
四、捕捉教育时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拔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学生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接话碴时流露出来的不良思想,把握时机,结合旅游行业的特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使学生了解新时代我国公民的生活准则,认识到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都是当代公民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认识到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恰当地认同他人,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御,且能主动为社会贡献力量。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旅游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为祖国培养出身体和心理同样健康的优秀接班人。
下一篇::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者:宿豫中专张萍萍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 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
- 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通知
- 宿迁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 1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
各县(区)教育局职成教科、职社教研室,市直职......
- 2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由......
- 3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
宿迁市教育局文件宿迁市财政局宿迁市人力资......
- 4宿迁开放大学召开2017年省技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目标和责任意识,提......
- 5宿迁开放大学跟踪调查毕业生
为拓展学生就业渠道,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