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

时间:2012年06月25日 信息来源:宿豫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内容摘要: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中生想要学好语文,“仅仅一本语文书是不够的”,必需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高中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去阅读,如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其中教师合理的引导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至关重要。
    关键词:数量中求质量 阅读求效果 应用
    新课程改革后,语文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高中生有限的时间里,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外阅读,就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的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五部以上的名著。"课改后的高中语文课本对课外阅读也特别重视。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下面我就结合教学来谈谈自己是怎样进行课外阅读。
    一、要在多读书中求数量,要在读好书中求质量。
    课改后,想要学好语文,“仅仅一本语文书是不够的”,必需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然而人类的文明用文字记载下来,书籍真是不计其数,仅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就有400多万册图书,学生面对着天文数字一样多的书,将不知何去何从。可见学生读什么样书,怎样读,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就要向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读物,还要指导学生怎样读,要指导学生怎样检索名家名著,怎样查检工具书。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能准确地运用精读与略读的方法。在浩瀚无际的海洋中去寻找有用的信息无异于大海捞针。这样,略读便显得很重要,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学生要学会筛选有用的信息,一旦找到就要使用精读的方法,对文章进行详细的阅读分析。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多读书的益处,古人就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在高中设有读书课,每周初我都列好书目,让学生课外阅读。并让他们备好一个笔记本,把文中精彩的句或段摘抄下来,也可写出自己的评价和感受。课外读物可在学生手中轮流更换,并在周末以检查笔记的方式来检查他们的阅读效果,并选出每周的“最佳读者”,给予表扬。这种做法,激励了很多学生去认真阅读,同时也保证了数量。
    我校已有几位教师也采用了我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问题式阅读法
    教师可针对某一篇或某一本书设计出若干问题,这些问题要有质量,保证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就能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就是“有的放矢”,也能抓住重点。通过检查我发现这种阅读方法非常好,“艺术的教学方法是学生通向成功的天桥年”。我认为能够教给学生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我最大的成功。课改后,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做到“授人以渔”。
    2、评价式阅读
    这种阅读难度较大,就是让学生针对作品中的词句,结构等给以适当的评价,或写出自己的感受,这种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可在阅读难度不大的文章时使用。
    3、自愿式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阅读的材料有自主的权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往往能身临其境,融入其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往往能得到很好的效果,“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界”,这是国际教育界的共识,高新课程改革就是迎着潮头而上要成为弄潮的高手。创造性阅读要走的更远。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教师面对目前的形式,就是要掌好舵,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百舸争流。
学生阅读的面要广,不能仅限于教师推荐的书,只有这些还不够。因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课外阅读的对象要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包括电视等各种媒体,社会上的各种广告标语等。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脑逐渐普及,网络阅读也随之而来,并且会成为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式。作为农村学生也要认识和接受这种新事物,并能去使用它,这种阅读空间会更大。进入网络会进入一个新的天地,将会带给学生无穷无尽的享受。
    二、要在评价中求效果、要在激励中求进步。
    所谓评价就是给予事物以价值上的判断。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如何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再阅读有很大的好处。有的教师安排学生读某篇文章然后就置之不理,学生读完后也不知掌握程度如何,这种不了了之的做法危害很大,会导致学生失去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有教师认为过多的阅读这些杂书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实施新课改后,这种“只读圣贤书”的思想要改变了,新课改,教师的观念也要改新。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其实,《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择功能”,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作为课外阅读的主要手段。教师的一句表扬,能让学生产生无穷的动力。如有可能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的多样性,可以很好地激励学生。一句表扬就是学生前进的一块垫脚石。
    三、要在写作中求运用,要在运用中求升华。
    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见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广泛地有针对地阅读。从而获得写作的第一手资料。”
    阅读的最高层次就是能在写作中成功地借鉴别人,能灵活地运用。“阅读一篇好文章,就如同和一位大师在谈话”,这位大师会告诉你如何写作。所以能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们班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读课中读中外名著,读其他精美的文学作品,读历史,读科学,读自然等等。此外,我们学校学生阅览室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供学生使用。在这样的大量阅读中,我指导学生作好读书摘记、读后感、文学评论。在保证学生阅读量的同时,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我们还精心选编文质兼美、时代感强、可读性强的文章,补充和规范学生自己进行的广博性阅读。我们的这种广博性和精选引导性相结合的阅读训练取得了多元正相效应,其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方面尤为突出的作用是: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写作语言,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
    教师也可在阅读中创设情境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有一次,学生读杨利伟乘“神州五号”飞船上天时,有学生说:“要是我就好了”。我听后,立即让他们说一说进入太空的事情,一位学生想到自己在太空中遇到外星人,他们高度赞扬中国飞船的优点,并相约到地球做客。另外,在语言的运用上,篇章的 结钩上,学生要能借鉴优秀的作品。这种训练可让学生去“依葫芦画瓢”,在不断的画瓢中找感觉。阅读中那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将会一步步地体现出来。
    最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以课内阅读为主,课外阅读为辅,不能本末倒置,要将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培养出的能力,充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育学生要脚踏实地去学习,只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必将有丰硕的收获。在课外阅读的催化作用下,学生定会在语文这片充满神奇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上一篇:职中生体育兴趣培养之我见
下一篇:服装设计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作者:宿豫中专王艳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