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本时代”中职数学教学的着力点

时间:2012年06月19日 信息来源:宿豫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摘要】:面对中职数学教学现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中职数学教师必须找准教学中的着力点。本文从“生本时代”的教学特点谈起,结合自己一点微薄的教学体会,有针对性地探讨了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几个着力点:(一)尊重学生的基础,把握“立体学情”。(二)满足学生的需求,落实“三维目标”。(三)关注学生的“自然发展”,崇尚“自然教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以人为本 着力点

     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每况愈下,学生入学时学业底子薄、基础差,这在数学课程上尤为严重。而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进程。因此,作为中职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找准数学教学中的着力点,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生本时代”的教学特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育要以人为本,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生本时代”的教学特点正是其最佳体现,简而言之即教学要立足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中职数学教学自然也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支持学生的数学学习为宗旨。因此,笔者以此为出发点粗浅地探讨了“生本时代”中职数学教学的几个着力点,期望能收抛砖引玉之效。
     二、“生本时代”中职数学教学的着力点
     (一)深入把握学生的“立体学情”
     细思量,教师往往会有这样一个结论:一方面,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差,可能正是因为他们学情的复杂;另一方面,学习数学的基础差,却又导致了中职学生的学情更为复杂。如此恶性循环,前景甚是令人担忧。因此,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中职学生的学情分析必然被提到了一个新的教学高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认知水平、情感动力等进行整合分析,以求正确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态度起点。尤其是上面设例过的态度起点分析起来较为困难,它涉及的是学生要不要学、愿不愿学、肯不肯学的问题。或者更直接一点就是为什么不愿意学、不肯学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谈话、调查等形式,对学生形成一个“立体”的了解。“生本时代”要深入把握学生的“立体学情”,这一点绝不容忽视。
     (二)满足学生的需求,落实“三维目标”
     “生本时代”的教学目标已从过去强调“双基”转变为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对于知识和技能,教师往往精于此道。至于强调过程与方法即注重教学过程的价值,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活动参与获得更多互动、沟通、合作、探索的机会。就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言,即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设立的出发点是学生自身的需求,目标的落实也都是为了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因此,落实“三维目标”和满足学生的需求可以说是同步完成的。那么,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探讨落实“三维目标”,也就是探讨如何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在此笔者结合中职学生的“特殊需求”,仅将重心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1、满足学生的情绪安全感,让他们有勇气迎接数学学习中的挑战
     (1)建立一个相互接纳的教与学的场所
     中职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了太多的失败,让他们丧失了情绪上的安全感。教师首先要无条件地尊重学生的历史基础,深入把握学生的“立体学情”,尤其要努力去了解并理解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足和不安。这样有助于教师选择什么是必须给学生讲的内容或必须向学生解释清楚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上,亦可对某些教学内容作些弥补。学生明白了老师对自己的理解和接纳,会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拥有情绪上的安全感。我们的数学课堂也便成了一个相互接纳的教与学的场所。
     (2)示范勇于冒险的做法
     如果教师可以轻松自如地承认自己的未知领域和教学过程中所犯的过失或错误,这对学生情绪安全感的培养是极其有利的。他们会在想,老师也有不知道的,老师也会出错。这样一来,他们的安全感就在无形中增强了,而同时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也是有益的。
     2、满足学生的归属感,让他们感到自己有价值,被尊重,被信任
     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尊重在学生看来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教师和同学的支持是学生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而且学生在学校的归属感和学习动机、学习成就、学校内外的行为方式间有密切联系。要满足学生的归属感,教师本身可以采用得体的言行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与尊重,平时也可积极采用合作学习加强学生间的联系和合作技能。比如,在数学课堂中安排小组讨论、练习,轮流派代表上来板演,为小组争取荣誉。其间,让他们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及被尊重、被期待、被信任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团队精神。而且,对学生来说,通过参与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需要讨论、争辩和作出让步,这样的锻炼机会对他们将来融入社会是种非常必要的准备。总之,要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中体会到大家的爱,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3、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如果学生自认不能胜任学习的话,即便他们实际上能够学习,他们也可能会失败甚至放弃。因此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必定是失败的话,即便内容是有趣的,与其密切相关的,仍无法保证他们会自主地投入其中。所以教师别无选择,只有想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具体可尝试以下几个点子:“低起点,慢开头”,“额外帮助,适当监督”,“重结果,更重过程”。宗旨只有一个,要看到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滴收获,要给予不断的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培养他们迎难而上的精神。
     (三)关注学生的“自然发展”,崇尚“自然教学”
     1、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和策略,还教学以自然之风
“生本时代”往往强调在教学中要教师放开学生的手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等等。眼下数学教学中的主流也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方向正确无误,但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绝不能机械照搬,更不能片面夸大。因为我们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容易被误导,更容易中途自我放逐,甚至是自我放弃。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内容实际,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该讲的就讲,该发现的就发现,该观察的就观察。所谓因材施教,古训也。中职数学教师务必要以符合自然的教学方式去促进学生的“自然发展”。
     2、协调课堂预设与生成,给学生“自然发展”的空间
     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从本质上讲就是课前“精心预设”和课中“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一言概之,即预设为主,生成为辅。中职学生作为一个个生命,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参与到课堂中,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生成性。自然学生本身的“自然发展”同样具有丰富的可能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限量性。因此,教师如果按照预设方案忠实地加以实施,就会排斥学生的个性思考,脱离学生的“自然发展”,既而出现中职数学课堂上常见的“自编自演”现象。再进一步,中职数学课堂又有其特殊性,各类“怪人奇才”各显身手,使课堂的生成性被数倍放大,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协调课堂预设与生成。反过来,预设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缺之不可。高明的预设要结合学生的表现,灵活选择,弹性安排,动态修改。一堂好的数学课应是一节不完全预设的课,能留给学生“自然发展”的空间,这也是中职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
     在“生本时代”的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牢牢把握教学中的几个着力点。这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却是相当困难的。不合理的课程安排、准备不足的学生及与家庭相关的问题都是障碍,这些障碍造成了教师愿望与现实间的落差。但作为中职数学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们必须坚持奋然前行。

上一篇:直面语文教学的尴尬及思考略见
下一篇: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中职生健康职业人格教育
(作者:宿豫中专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