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校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实践与体会四

时间:2012年05月10日 信息来源:泗洪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五 实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职校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而光说不做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做到知行合一,让职校生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去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中获取道德的发展。为此,请学生围绕与“感恩”主题有关的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地、真诚地、卓有成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1、经常问候,让父母舒心

古人云:“言为心声。”语言是一个人内在思想、情感的外在体现。作为学生、晚辈对父母长辈如何表达才称得上尊重、有礼。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为此,鼓励学生坚持开展家庭“感恩”活动,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 经常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交流思想感情;经常为爸爸、妈妈等长辈制作“感恩”卡——例如:生日卡、节日卡等,写上一句幸福的话。

2、少说多做,让父母省心

“爱不仅仅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行动上”一个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行动,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行动,也比那些美丽动听的浮泛语言强千百倍。因而,在生活中学生力求自强自理,在双休日想方设法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扫地、洗碗、拖地板、烧饭、做菜等;多为父母做一些侍奉

性的事……例如“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擦擦汗等,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3、诚实守信,让父母放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做人”是职校生一生的头等大事。如果一个无论做啥事,总让人担惊受怕,不是违纪违法,打架坏事,就是不遵守社会公德,给父母带来耻辱,这样的人, 即使他有孝心,也是不能使自己的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慰藉,甚至整天让父母提心吊胆,不放心。为此,我在班级里开展了“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新三字经》印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边学边做,强化品行的培养,力求使学生形成人人争做讲诚实守信、积极上进、举止文明“孝星”的良好氛围,真正让父母满意、放心的好孩子的良好氛围。

4、勤奋上进,让父母开心

为人子者,要让父母真正感受到你的一份孝心,还必须有真才实学,掌握日后自立于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的过硬的本领。有了这些本领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并对人类社会作出贡献。只有这样,才会使父母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父母的脸上才会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如我班的小冉同学虽然家境比较贫困,但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仍十分重视,东拼西凑的为子女缴学杂费。小冉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发愤学习,刻苦钻研,尤其是专业成绩直线上升,在县里市里多次技能比赛中获奖。他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在我班类似的事例真是不胜枚举。

5、虚心好学,让父母称心

常言道“天下最慈父母心”。天下的父母大都十分疼爱自己的子女,加上父母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比较丰富,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因此教育学生当遇到大事难事时要主动与父母商量,多向父母学习,并尽可能尊重父母的意见。当自己的父母有不符合道义的事时,不仅不盲从,而且能勇敢地站出来纠正。这样,既显示出学生的一片孝心,又不失自己的人格。

6、宽容豁达,让父母顺心

世界是多情的:友情、亲子之情、手足之情;世界又是复杂的:矛盾无处不在,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两代人也有矛盾。面对矛盾,作为新时代的职校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想方法去化解。“唠叨”是父辈的通病,我们要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父母的唠叨,在父辈的唠叨中,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尽力维护父母的感情与尊严,消除“代沟”。

7、真诚坦荡,谏父母真心

对父母的感恩,并不是盲目服从或迁就父母的过错。引导职校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克服自己的依赖性,能勇敢地脱离父母的翅膀庇护,克服懦弱行为,又不能为了所谓的“感恩”味着良心,甚至帮父母隐瞒坏事,干坏事。“孝星”旭丽父亲曾一度酗酒成性,不但使工作效率一度下滑,而且还影响了家庭和睦。自小就很懂事的她,眼看父亲一天天堕落下去,心里非常痛苦。为了挽救父亲,她一边认真读书,一边不断趁父亲清醒时和他谈心,坚持劝他戒酒。日复一日,终于使其父醒悟,改掉了恶习。

在实践活动中,教育学生既要重视过程的探究,又要把实践活动过程完整的记载下来,作为“感恩”笔记,与此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孝敬行为习惯,并做到持之以恒,使中华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

8、持之以恒,使父母安心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感恩”活动蔚然成风。一方面根据《感恩实践细则》对学生的“感恩”行为进行自评、互评、家长评,最终评出“感恩标兵”,使之学有方向;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以点带面开展更扎实有效的感恩活动,并把“感恩”的真情实感由父母推广到邻居、乡亲、师长、同事以及全社会成员,使“感恩”的中华传统美德超越家庭,使我们生活着的社会变成一个充满爱心的温暖的大家庭。学生根据已拟定的“感恩”主题开展具有深度、广度的系列实践探究活动。  (待续)

上一篇:也说新生教育
下一篇:正确引导学生跨入职业生涯门槛
(作者:刘加亚 录入sih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