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自身素养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4日 信息来源:宿城中专 点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逐渐成为重要的因素,接受良好的教育、掌握知识和技能已成为人们生存的重要条件,从而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教学模式。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中职教育教学如何尽快跳出传统教育教学的圈子,实现向素质教育、专业教学的跨越,培养面向新世纪、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而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实施的要务就无疑对处于第一线的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一、加强师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培养学生的活动中,教师承担着特殊的使命。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更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不论是掌握知识、学得技能、陶冶性情、提高觉悟,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潜移默化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认真观察、自觉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的道德面貌和精神风貌就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内外,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无时不刻地都给学生作出了良好榜样。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说的那样:“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的监督,孩们子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无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多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模一切最细微的事情,这点是应该记住的。”可见,教师的道德品质、言谈举止、思想觉悟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

    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机的社会转型时期,形形色色的道德现象交织在快速发展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对于功利性和价值观认同和追逐的不同,就出现了厌学、难学等一系列的问题,尤其在职业学校,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产生了偏移,为此,教师必须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加强思想道德理论学习,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加强校风、学风学习,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离去。

    二、增强师能

    当前,知识发展的总趋势和新特点就是知识正在以高度分化走向高度综合。大量新型的边缘学科往往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于一体,学科间的相互综合已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传统的知识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同时掌握一技之长。只有这样的“双师型”教师,才能让学生对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综合,真正做到对知识的融合贯通,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教师的业务水平,不仅体现在有一技之长,不仅体现在有“一桶水”,而是体现在还应具备有全新的职教理念,有全面的职教思路,有适应职教发展的方式方法,有不断探索的研究能力,真正实现自身、专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创新

    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如果教师仅拘泥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模式,无疑扼杀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大胆尝试,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不断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方式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真正的到“常教常变”“常教常新”。

     创新,的确是个亘古不变的好词与思想,可能就是本身就是一种传承与发扬,过去有,现在提,将来变,其实质是一致的,只是表达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改革开放三十年,我想就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是个创举,也是不断取得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工作亦是如此。书本的所学,师者的所授,加之付诸的行动,那是必要条件,还要有现实的思考、创新,才能从容面对千变万化的种种与等等。目前,宿迁全市上下提出“三创”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优的氛围,学校教育教学也应顺乘这股东风,将其理念融入到中职教育教学中,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自身素质的要求,创新中职教育教学的新模式。课堂,那是创新过程的实验室,也是创新成果的展示厅,更是企业对接的操作间,在有限的空间中带来无限的思考与创造,在有限的贮备中挖掘更为丰富的资源,创造更加美好而有价值的明天。

    改则变,创则新。改,永远是在道路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变则是改所塑造的更加美好的景象。

(作者:宿城中专校办 录入suchzz 编辑:admin)
上一篇:激发兴趣因势利导
下一篇:对职校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实践与体会二
打印本页 导出pdf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