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校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实践与体会二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4日 信息来源:泗洪中专 点击:

一 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然而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日趋递增。“他们的生活、身体状况如何呢?”我请班中的学生担任记者,对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者邻居老公公、老婆婆等进行采访,特别要询问老年人是否有受到冷落、虐待、遗弃等不孝的情况。让职校生自由选择对象,自主发问,真实记录情况。当然也可以在我的提示下去了解以下这些情况:

1、你家的老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和你们住在一起吗?若不是,他们住在哪?

2、老人的房间里有彩电看吗?有冰箱、空调用吗?若没有,那是什么原因?

3、年老体弱,有的已失去劳动力,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本身无养老保险费,晚辈给他们赡养费、医疗费吗?

4、当老人生病卧床不起时,晚辈会带他们去医治吗?会有人去护理吗?

5、老人在家里经常有不开心的事情吗?这是为什么呢?

6、你是怎样对待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长辈的,有什么不孝之言行吗?

7、假如你老了,处于一种被冷落、遗弃的处境,你的感受将会是怎样的呢?

……

让职校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身临其境,去探索问题的奥秘,去探求问题的核心与主题,去亲身感受那些不幸老人的滋味。通过职校生的采访调查,晚辈对老人的一些“不孝之举”令人深思、催人警醒。这一幕幕真实事例的采访,使职校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次振憾。可见,“感恩”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啊!

二 领略“感恩”教育的时代内涵

职校生刚成人,对道德的认识、理解光凭课堂上单纯、空洞的说教,那只能是徒劳无益。为此,我们要根据职校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在上好“感恩”教育课、开展好“感恩”教育主题班队活动的基础上,让职校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开展搜寻活动,进行心灵对话,从而去获取,“感恩”有关的知识。

1、与父母对话  学生爱听故事是天性,请父母讲述前辈孝敬的故事,从纯朴的语言中去领略“感恩”的内涵。

2、与教师对话  明确“感恩”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特征,知道应该弘扬什么,摒弃什么。

3、与同伴对话  各自交流生活中是如何孝敬长辈的故事,了解“感恩”在彼此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4、与书本对话  让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通过查阅圈划、摘录笔记等形式来知晓前辈“感恩”的动人事迹。

5、与电台对话  通过声讯,认识“感恩”的含义、内容与方式。

6、与网络对话  学生对网络爱不释手,引领他们进入教育信息网络,搜寻,了解新时代赋予“感恩”的新的涵义。

……

通过这些活动,让职校生从具体的情景中、典型的事例中去感知理解“感恩”的时代内涵,懂得“感恩”的内容与方式,从而使职校生真正领悟到“感恩”是中华传统的美德,是当代职校生必备的道德素质。(待续)

(作者:刘加亚 录入sihzz 编辑:admin)
上一篇:浅谈教师自身素养
下一篇: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打印本页 导出pdf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