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宿迁职社网 >> 教育科研 >> 职教论坛 >> 浏览文章
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高
杜长磊
(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信息传媒系,江苏 沭阳 223600)
摘 要:职业教育在中国的教育发展中,一方面似乎处于鸡肋的位置,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另一面,则是中职毕业生或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匮乏已影响到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目前中国城镇劳动力里有三分之二的人没有任何技能证书。现今社会上学生家长对于子女上职校态度仍比较消极。如何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一直是教育界比较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工学校;教育
一、以课程改革促进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能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职业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变化,原有高职计算机教材的结构模式已不适应高职教学改革的需求。特别是对于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配套的实训教材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大,对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形成了很大的阻力,很难满足现今职业社会对高职毕业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已成为这一时代职业教育的最强音。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根本动力,根据目前课程改革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思考:
1.坚持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如果教育符合社会经济的需求,就能产生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同时教育本身也就能得到快速的发展。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必须与当地经济接轨。只要把课程改革融入到当地经济建设的海洋中,学校就能得到快速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如果把职业课程改革比作箭,那么当地经济就是靶,必须瞄准这个靶,否则就是无的放矢。
2.坚持以学生为本位的办学理念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普遍表现出以下状况:①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②渴望一技之长又不知如何下手。③兴趣爱好广泛又不愿太多投入。④思维灵敏活跃又常常自惭形愧。⑤乐于接受信息又厌恶理论学习。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职校学生学习基础差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降低教学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处理教材内容或动手自编校本教材。同时学生学习毕业管理标准可以实行学分制管理,积极实行“学分分解制”和“附加学分”。在课程标准规定的各科目学分标准的同时,附加学生技能大赛、专业认证等形式的辅助学分,以此来促进教学。
3.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线
要改变过去理论课以课堂、教师、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营造一种职业氛围,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达到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近年来职业学校探索出了“一体化模式”、“产教结合模式”、“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为课改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学校建立了技术技术实训中心,装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生产设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做到“教、学、做”结合,“手、口、脑”并用。
二、以校企合作提升办学环境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做好校企合作办学工作,首先学校要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职业学校学生求学的第一目的就是为了谋职,能够就业。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门办学,提高实效。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设专业,对准就业育人才,开发培训项目,增强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大力培养市场需求量大的实用型人才。
做好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必须要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企业在师资、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及就业岗位的提供。毋庸置疑,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具有实习基地资源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但是,只有企业向学校开放,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操作人员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和实践工作,这些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第一可以优化企业人力资源增量,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后备人才;第二可以盘活企业人才资源存量,提升在岗、转岗、待岗员工的素质;第三可以开展技术服务,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做好校企合作办学工作,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这就必须要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订单培养”的方式推动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推动职业学校瞄准就业岗位需求,主动作好市场调研,把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作为办好职业教育的核心环节,在就业市场上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学校和骨干专业品牌。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重点是实行产教结合,大力倡导“工学结合”,着力抓好职业学校学生到企业实习。
三、用创业理念整合职校教育
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增强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赋予学生独立创业、自谋职业的能力,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结构等四个方面。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技能。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既要加强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还要加强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创业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科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使学生得到创业的体验。
开展创业教育社会基地建设的目标:一是创造多元的教育环境,让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创业意识。二是开拓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教育路子,让学生带着书本知识去检测自我能力,寻找完善自我的目标,促进学生做到知和行的统一,发展专业特长,提高创业能力。三是挖掘教育资源,提高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思援. 中国教育报校企之间怎样合作办学.
2. 陆坚.职教课程改革需要做到四个“坚持[J] . 职教通讯 ,2008(03).
3. 李霄鹏. 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几点建议[J].职教通讯,2008(03) .
4. 陆广地、仲新娟.用创业教育理念整合数学教学的探讨[J] .内江科技,2009(09.)下一篇::论生本管理在职业学校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