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何时迎来“条子生”?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2日 信息来源:宿迁经贸 点击:

吴维煊

(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沭阳  223600

  要: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让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叫苦不迭,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升学竞争的失败者,习惯不好、基础差、学习能力薄弱,教师教学难度大。生源质量也严重影响着学校在社会的声誉和地位,招到品学兼优的学生,甚至能有“条子生”的光顾,是全体职教人的期盼与梦想。职业学校只有找出存在问题,摒弃政绩与利益,远离浮躁,按教育规律办事,打造和谐的职业教育,方能吸引渴求知识的莘莘学子。

关键词:条子生,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发展

“条子生”是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资源较好学校“甜蜜的烦恼”。能陷入这种“烦恼”的学校象征着高质量、优资源。“条子生”的背后是权利和财富,接收了“条子生”可能会给学校带来更优厚的资源与优势。职业学校的生源与坐等好学生上门接收“条子生”的学校相比,其落差之大,使职业学校的师生们整体陷入趾不高、气不昂的劣势境地。在职业学校发展的初级阶段,天时、地利尚不占优势的职业学校不但从未有过“条子生”光顾,甚至普遍面临招生困难,如何杀出重围,不仅决定着短期内的生源数额和质量,也决定着今后职业学校的宏观发展。

勇于自揭伤疤,找出存在问题

职业学校招不到优质生源,甚至招生困难,有其客观因素,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事职业教育的人,特别是管理者和决策人员,如果不能对自身进行深层次剖析,如果没有自揭伤疤的勇气,总是自欺欺人的放大自己的优势,不仅会造成对自身弱点的短视,还会使职业教育陷入短时期内难以挽回的恶性循环。

把教育当产业——一切围绕政绩与利益转动  在一些官员与校长眼中,教育就是产业,只有“做大做强”,才能财源滚滚。一切向钱看的办学宗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不切实际的“认可焦虑症”,使教育成为赚取政绩与利益的工具,这样的教育怎能产生应有的文化与文明?怎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怎能招来优质生源?

行政干预太多——校长无暇潜心治学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各种会议、检查、评比、验收也随之增多。校长及教干中的相关人员,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行政往来之中,别说潜心治学,就连基本的教学活动都受到很大冲击,使原本质量不高的职业教育面临更大的质量危机。

无特色——职业学校的一大特色  各职业学校无论规模大小、公办民办,个个面目相似,经过统一标准评估后就更象了,导致同质化倾向严重。这个学校有的专业,那个学校也有,即使有的学校搞些“特色”,听起来很花哨,实质内容并不新鲜,只是换个说法而已。千校一面无特色,已成为职业学校一大特色。

办学理念滞后——成绩好的学生招不来,成绩差的学不到东西  “职业学校是学技术的”,这几乎成为许多办学者及教师的共识。为什么职业学校招不到优质生源?即使是那些升学考试的失败者——成绩差的学生,在“只需动手学技能”的教育环境下,也那么木讷,不但求学热情不高,而且有些学生宁可出去打工,也不愿在这里学习,原因何在?因为我们的办学理念存在问题,无法吸引及留住学生。

管理理念滞后——“死看”是普遍流行的管理模式  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其习惯、品行等或多或少都存在些问题,由于他们学习能力差,管理难度较大。学校、老师都怕学生在学校出事,怕担责任,怕对学校声誉造成影响,“死看”是职业学校普遍流行的管理方式。从短期看,采取“死看”的管理模式,出现违纪现象的确少了,但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看,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管理方法,不经历犯错、不经历挫折,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表面上压制学生犯错,不能从根本上唤起人的自觉,对学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谎报就业率——把顶岗实习安置率当就业率  何为就业率?如果今天把学生百分之百安排在某一企业,没过几天,大部分学生离开这个企业,此时你能否说就业率仍是百分之百?企业出于人力资源成本考虑,非常愿意接收学生到企业低薪顶班实习,从事技术含量低,简单而又单调的流水线作业,这种“顶岗实习安置率”往往被学校有意、无意地当成“就业率”逐级上报。

师资力量薄弱——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作用不大  师资力量薄弱是职业学校招生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基础教育的教师大多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基本功,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许多教师成长为学校、学生及家长认可的,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名师,这些名师能为学校带来更多的优质生源。但很少有那所职业学校能靠某些教师的实力与名声为学校招生起到促进作用。职业学校的基础课教师的师资力量似乎弱于基础教育学校,专业课教师中一部分是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一部分是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这些教师大多没有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都有待于提高。虽然在专业验收、上级检查、招生宣传中,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数额,双师型教师的高比例,外聘的“打飞的”到处兼职的专家、学者等让人眼睛一亮,但其中掺水成分有多少?不但学校自己知道,其他人也心知肚明,只是没人想把这层窗户纸捅破而已。

群策群力,积极解决存在问题

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但是,政绩与利益关注的是教育的规模与数量,对如何解决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似乎并不在意。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会使职业教育陷入难以扭转的危险境地。

避免行政干预,让校长潜心治学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衡量一名官员的政绩不要拿教育说事,套话连篇的报告、议而不决的会议、繁琐无比的各种表格、不得不敷衍了事的各种材料、接待不完的不请自到的各级领导……。这些原本不应该存在于职业教育发展初级阶段的“累赘”,沉重地挤压着本不成熟的职业教育,这样不仅无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还会把职业教育挤压到扭曲、畸形的境地。减少行政干预,让职业学校成为一方净土,让校长潜心治学,是对职业教育最大的扶持!

学校要有自己的特色,切勿 “跟风式”办学  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建设者,职业学校应立足多元社会发展需求,立足区域内经济发展需求,根据学校实际,开设有地方特色、对学生有实用价值的特色专业,“跟风”式办学理念,只能是重复他人的老路,不仅搞不出特色,还会由于各校专业设置重复,导致师资短缺、学生就业困难,没有师资力量作保证的职业教育是没有发展前景的。

加强学习,办学理念要与时俱进  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其动手能力,仅仅是教育目的的表层,其深层次的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构建学生科学的思维模式,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所学课程、专业只是一种载体,内在的精神与气质比专业知识更重要。职业教育也是一个系统的教育体系,不但要交给学生动手能力,还要教给他们为适应社会需求所需的各种能力。忽视基础知识学习、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职业教育,从近看,得不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从远看,必使职业教育走向失败。应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从所学专业出发,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奋发向上,把学习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让学习能力支撑起学生的职业人生。

加强管理,切勿只“管”不“理”  漫漫人生路,谁不错几步?对学生的管理应走入学生心灵深处,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真、善、美。采用“死看”的方式,把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控制在萌芽状态,是一种极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允许学生出错,让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寻找正确,这才是教育的作用。管的目的是为了不管,只“管”不“理”并非管理,学生在校的几年时间,不要采取“死看”的方式,使学生没有一点自由和体验,应在校规校纪、学校文化、学校精神的约束与感召下,充分信任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师资水平,教师培训不要流于形式  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早已纳入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日程,各级政府及学校每年都会拿出相当数额的财力用于教师培训,但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培训并没有对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要想让教师培训发挥其最大价值需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培训内容要适合职业学校教师的整体实际,要以“教师跳一跳能够得着”为标准,内容不要大而空。第二,在未能让全体教师全员参加省级及国家级培训的情况下,各校派出的参加培训的教师应是经大家讨论、推荐,具有一定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能把培训中获得的理念、方法带回学校,并能在他们所处的专业领域,象乐队指挥那样起到“定音”的作用,带动其所在团队共同成长。切忌未加思考、随意指派,这样不但浪费财力、人力,而且不能让教师培训起到应有的作用,师资力量难以提高。

只有摒弃“政绩与利益”方能迎来“条子生”

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若不按教育规律办事,一切围绕政绩与利益转动,教育管理者任何一项决策与改革,都以能让头上的乌纱帽更加耀眼为出发点,把教育当成获取政绩的工具,甚至把教育当成产业,把学校当成贩卖文凭的企业,把学生当成换取钞票的产品。政绩与利益像一个毒瘤,不仅严重阻碍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使本不成熟的职业教育百病缠身。只有摒弃政绩与利益,以让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的,方能迎来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方能迎来“条子生”。

定位要明确,追求不能功利化  如果一所学校定位是模糊的、追求是功利的,自然不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地位。别说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招不到,就是那些升学考试的失败者,也要费尽唇舌去做工作,至于“条子生”,那是职业学校难以实现的梦想。

职业教育不应被理解为单纯的技能培训,认为技能就是“操作”,就是简单的“装配”,进而认为职业教育就是操作工、熟练工的培训。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考取中级工、高级工证书为教育目的,甚至弄虚作假帮助学生考工、考证。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升学竞争的失败者,他们的自信心、行为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等需要特别关注,这些决定人生发展后劲的内在素质比技能更重要。如果认识不到这点,以学生考取××等级证书、获得××技能大赛的奖项为主要目的,不仅学生拿到的证书含金量低,而且严重影响学生诚信素养的养成,使大量职业学校毕业生成为“伪蓝领”——证书多,身手差。使职业教育步入为职业而教育的怪圈。

教育要为学生打好两个底子——终身学习的底子和精神底子,职业教育应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地位,让学习能力支撑其职业人生。职业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生存技能,还应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目前职业教育只是机械地定位在中专和高等专科基础上,应彻底改变对职业教育的定位,让就读职业教育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能有机会读本科、读硕士、读博士。

发展要循序渐进,切忌大跃进式发展  职业学校的老师在招生时大多遇到这样的尴尬:当他们苦口婆心地向学生及家长介绍学校优越的办学条件时,学生及家长并不感兴趣,“办学条件好有什么用?关键是教学及管理质量”。这个连学生及家长都通晓的道理,教育管理部门及校长们不会不知晓吧。质量不提升、内涵不提升,规模再大、专业再全,也只能是孤芳自赏,自作聪明地标新立异,无的放矢地瞎折腾。

许多职业学校在办学的初级阶段,就浮躁地为自己树立争创“一流”的宏伟目标。在办学理念、管理能力、教学质量底气不足的现实中,把“一流”错误地定位在大楼之多,校园之大。如果职业学校不按教育规律办事,不循序渐进办教育,只是糊里糊涂地追求规模,盲目开设专业,校园占地面积越来越大了,楼房越来越高了,师生人数越来越多了,但办学的路子可能会越来越窄,办学的精神底气可能会越来越枯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慢的艺术,急不得。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大跃进式的发展,必导致教育百病缠身,功利化的追求,必成为毁千里职教之堤的“蚁穴”。

一所好的学校,不在美丽宽敞的校园,不在高楼大厦之多,不在看似权威的讲坛,更不在那些张扬的东西,而在有自己独立的灵魂。内涵不足,围绕政绩与利益转动的教育,怎能产生社会需要的文化与文明?怎能招来渴求知识的莘莘学子?

提升内涵,和谐发展,方能坐等“条子生”上门  “条子生”虽然令校长们“烦恼”,但这个“烦恼”是多么令人向往!当“条子生”来“困扰”学校时,说明学校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学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校能让学生健康发展。

教育管理部门不要对职业学校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尽力为学校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校长们要摒弃功利和浮躁,在提升内涵、提升质量上下功夫!

老师们不但要教给学生技能和谋生的能力,还应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

    当学校靠自身的实力和教育科研中的成绩赢得社会尊重时,不仅可以免除走街串户招生之苦,而且能坐在学校招生,甚至能坐等好学生上门,自然也会被“条子生”“困扰”。


[2]作者简介:吴维煊(1963 ),女,江苏连云港人,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数学教育教学

(作者:宿迁经贸 录入sqjm 编辑:admin)
上一篇:浅谈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落实行知理念提升职教质量
打印本页 导出pdf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