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宿迁职社网 >> 教育科研 >> 职教论坛 >> 浏览文章
浅谈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
摘要:职业学校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待遇不公正、自我效能感低,产生了情绪耗竭、无所事事、自暴自弃的职业倦怠现状,严重地危害了学生、危害了自己、危害了工作。职业学校要注重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给予人文关怀,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适当提高待遇,结合建章立制,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实现改善职业学校教师生存状况,提升学校整体发展能力,促进职业学校更好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职业学校 教师 职业倦怠 问题及对策
《教师心理健康的养成与维护》一书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已经缺乏兴趣,又不得不为之时,产生身心俱疲,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下降的心理状态。本文将探析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及对策,进而达到改善教师生存状况,提升学校整体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的目的。
一、不容乐观: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1.情绪耗竭 职业学校学生中,文化基础偏差、思想道德偏差的比例较高,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学对象的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而且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特别是当今安全被高度重视的时代,有些职业学校的教师常自嘲为保姆、消防队员,可见他们的精神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和门类也多,专业稳定性又差,加之生源不确定等因素影响,往往会出现师资结构性失衡。有的专业招生人数多,教师缺乏,该专业的教师就会担任较为繁重的课程教学任务;而有的专业开设不起来了,专业教师只好改教其他课程,有的课程不熟悉,备课量大,投入精力多。特别是由于学生基础差,教学效果不显著,教师为此会渐渐地对所从事的工作失去兴趣。
2.无所事事 在党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很多人走上工作岗位时是充满热情和乐于奉献的,感到自己的工作具有社会意义,也想以此来实现个人的价值。但是现实是无情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子女经过职业教育以后能成为有用的人。但是学生在入学时文化基础太差,以及在入学前所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也不可能在短暂的职业学校生活中得以改正,有的学生家长便不再信任职业学校了。暑期本是教师修身养性的时间,教师们却不得不冒酷暑、顶烈日下乡招生;更何况目前招生形势日趋激烈,下了功夫也不一定能完成招生任务。既然付出了,却又得不到应有的信任与报酬,也就不怪一些教师厌倦教师职业了。厌倦又不能放弃,就只有放任自流。
3.自暴自弃 由于平行班级少,教师的工作成果通常难以比较和衡量,这对积极表现并渴望得到认可的教师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打击。有的学校,中专班教师的课时费比对口单招班的课时费低,中专班的任课教师当然不乐意。比较而言,对口单招班的学生学习兴趣稳定,课堂易于组织,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教师要付出的教学精力也多得多。对于中专班来说,学生学习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兴趣低,课堂教学管理困难,课堂若管理过死,学生则会昏然睡倒一片;若放得过活,课堂难免有比较乱。教师若负起责任来,投入的精力应该与单招班的教师是差不多的,但是取得的报酬不一样,有些教师肯定会心灰意冷。职业学校教师课时费还远远低于普通高中教师的课时费,职业学校的教师若用投入来衡量自己的收入,职业倦怠是肯定会产生的。
二、不容忽视: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1.危害学生 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中的教师,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得不到快乐,因而对学生缺乏耐心,缺乏情感关怀,习惯性的处理学生的言行,使师生关系逐渐疏远、猜疑、消极沉默到互不信任、甚至发展到相互为敌。这损害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业,而且还有学生的人格发展。
2.危害自己 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中的教师,常有莫名的疲劳感、紧张感,内分泌失调、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生理疲劳疾病多,长期得不到缓解也可诱发神经官能症、重型疾病等。研究表明,近八成职校教师自感身心疲惫;半数以上的人反映自己缺乏热情和活力,常感到烦躁,有一种衰竭、无助感,他们容忍度低,易怒;近一半以上教师脾气变坏,常为一点小事而发火,也严重损害教师的身心健康。
3.危害工作 处于职业倦怠中的教师,工作关系紧靠工资来维系,工作是一种惯性,全无主动性、创造性可言。他们较少关注职教领域的新情况、新进展,对学习与进修没有兴趣,愈发加剧了难以胜任教育教学的不良表现,以致出现恶性循环。处于职业倦怠中的教师往往士气低落,通常说些消极的话,甚至挖苦、讽刺积极进取的人。同事间协作困难,工作效率低下,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工、旷课,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不容忽略: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1. 工作压力大 基于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思想道德品质差的实际情况,班主任总会担心班级里会出事情;任课老师也担心课堂上会出事或逃学在外的学生出事,而使自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学生基础差,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却希望职业学校将其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而职业学校教师必须付出比其他学校教师更多的劳动。
2.待遇不公正 有些教师工作很认真,成绩也不错,但是评选先进、年度考核总得不到好评;推荐培训、学习也与他们无缘。特别是凭借自己的投入,平时总在一片赞美声中,但在实际的考评或提拔中总排不上队;或者向领导提出自己合理的要求,而被拒绝之后,教师也自然会产生职业倦怠。
3. 自我效能低 由于职业学校很难有可以比较的平行班级,即使是同一个专业同一个年级的班级,一般也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分班的时候,学校并不是以成绩来分班,而是以专业随机分班的,所以在应该平行的班级中,即使你付出了努力,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不一定能取得相应的成就感。学生文化成绩低,厌学情绪严重,对学习的投入少,教师即使下功夫,也不一定能取得自己所希望的的成绩。有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投入的少,取得的成绩也不一定太差,所以也难免让教师觉得投入多少无所谓。
四、刻不容缓:如何驱走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阴霾
1.加强道德教育 通过教育,让教师树立追求卓越的理想,让教师把工作看作是享受幸福,脚踏实地地靠自己的实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每一天。让教师培养起执着不拔的信念,让教师知道人生中最大的资本是上进心,事业是使命,是责任;让教师把工作当做事业去追求,不要把工作看作是工资的来源;让教师知道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行程中总会遇到不如意的地方,让教师培养起承受失败的度量,能承受挫折,不自暴自弃;让教师知道吃苦受累、挫折也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要在困难、失败、挫折面前,振作精神,面对现实,相信自己有智慧去改变不如意,才能理清思路,寻求对策,取得成绩。让教师知道成就感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追求成就才能接近成就,让教师知道,融入集体也是员工幸福的指标,要有合作的意识,要有合作的精神,合作的雅量,要自觉、自然、主动地成为集体中的一员,才能在与他人合作的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与快乐。
2.给予人文关怀 教师从事的劳动,是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的劳动。教师作为特殊的脑力劳动者,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对于尊重的需要高于对物质的需求;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高于对金钱的追求。他们最大的愿望是精神上的鼓励、事业上的成功;最大的苦恼是精神上的创伤和能力上的压抑。要关心教师的精神生活,当教师遇到烦恼时,学校要上门慰问;遇到喜庆时,要上门祝贺。要为教师创造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平台,培养他们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特别优秀者,吸收入党,提拔到领导岗位,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3.促进专业成长 为了让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树立起标杆,可引导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用目标激励自己。要帮助教师做好自我反思、自我定位和行动计划制定,反思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以往的长处和不足,了解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自我定位,给自己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又具有挑战性的定位,是职业生涯设计的关键。明确总目标后,再从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开始。一个具体目标的达成都会让自己向职业生涯的总目标前进一步,目标渐次达成后的成功喜悦都利于驱走职业倦怠。专业成长的实现也会让教师主动适应专业需求的变化,以学习来充实自己,也可以让处于职业倦怠中的教师恢复底气,消除知识枯竭的恐慌,走出职业倦怠。
4.切实提高待遇 古人云:衣食足然后知荣辱。教师首先是职业,其次才是事业。教师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和其它职业一样,是教师谋生的工具,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通过完成既定任务获得报酬,满足家庭生存的需要。很久以来,我国教师经济社会地位不高,收入相对偏低,但社会对教师的行为规范却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职业学校教师。当老师的经济社会地位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感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厌倦职业的心理。古人又云:不患贫而患不均。同一所本科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在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任教,工资差不多,但课时津贴、奖金却差很多,特别是处于同一消费水平的区域里,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当然难以平衡。特别是职业学校的绩效工资政策还没有出台,试想处于乡镇的普通初级中学教师都比处于县城的职业学校的教师的工资拿得多得多,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又怎么能平衡。政府从大力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切实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待遇,也是必要的。
5. 建立规章制度 学校要根据新的形势制定科学的行为准则,规范教师的行为。建章立制包括建立行为规范,引入竞争机制。行为规范可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吸纳兄弟学校和企业的管理经验,在民主参与的基础上,汇编规章制度,并在随后的时间里不断补充完善,让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要求。引入竞争机制应在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方面加大力度,可根据教职工基本素质、教育科研、教学工作、出勤、奖惩等方面的表现,以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为考核依据,采用个人、群众、部门、学校的考核程序,对全员进行考核,并以考核成绩为依据,进行岗位管理和人事聘任,实行竞争上岗,择优上岗,对教师而言,既可增加压力也可激发动力。在分配制度的改革方面可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并依据量化考核的结果进行分配,把工作量、劳动质量、出勤、奖惩、履行职务情况与绩效工资相挂钩。在实行制度的时候要严格执行制度,保证教职工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维护制度的公平公正性。
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教师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教师才能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才能使职教事业不断得到发展,不断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存江、肖金凤.用专业发展的阳光驱走职业倦怠的阴霾.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等职业教育分会.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2008年优秀论文选.张家港.2008.
[2]曹越明.夯实师资基础 打造品牌职校.刘畅.中国教育理论参考[G].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3]曹越明.工作人生的几个要素.刘畅.中国教育理论参考[G].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4]张素珍.新时期学校管理刍议.刘畅.中国教育理论参考[G].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5]迟雅.教师心理健康的养成与维护[G].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2008.
下一篇::职业学校何时迎来“条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