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宿迁职社网 >> 职教动态 >> 职教风采 >> 浏览文章
“如何才能正确评价职校生”系列3—— 评价职校生:要有正确的视角
审美学上对事物的审美要求做到“移步换形”,选定合适的立足点和视角,便能发现事物独特的美学意蕴。否则,便会埋没事物许多方面的美学特质。审视人的素质更应如此。我们看待职校生的素质状况也应该做到多角度审视,立体化评价。
首先要跳出传统人才标准的“围城”,从多方面发掘职校生的素质内涵。苏轼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应该坚持这样的观点:职校生的素质状况与普校生的素质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而不是存在很大“差距”。因为,职校生的学习环境、学校目标、发展方向都与普校生不同,他们要掌握的是专业技术,要发展的是就业能力(普高生虽然存在升学和就业双重发展目标,但在目前情况下,他们仍然没有步入成才的“立交桥”,升学仍然是他们主要出路)。在完全不同于普校生的学习氛围里,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特长、素质优势以及其它方面的闪光点,都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而这些“特色”,对职校生来说,是非常可贵的,是普校生难以具备的。即使是对他们思想品质上的问题,我们也应该看清楚这些问题产生的具体背景和原因。我们在立足于职校生特殊的成长环境,主观分析他们思想品德方面问题的同时,也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斑驳,思维发散,心理复杂”等特点。单就这些“特点”,我们就不能全然当作“问题”加以彻底否定。因为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对症下药,不但能够有效解决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抓住职校生具备的这些“特点”,合理利用,让它们转变为职校生发展的素质优势,促进他们快速成长。
职校生交往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应变思维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体验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些职校生在信息社会环境中,关注的不是文化课的学习成绩,而是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养成,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因也集中在后者。他们认为将来毕业后就业和创业主要靠专业技术实际操作能力来支撑,理论的重要性对他们则比较飘渺。而我们职教课程改革却在这方面总是过分的谨小慎微,难以实现在理论课程上降低难度、减少分量,加重实习实训课程的含量。不少职业学校实践课程的设置不仅时数不足,而且组织实施的随意性比较大,技术能力达成的检测手段比较落后,给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顺利养成造成了障碍。这种教与学的矛盾也是职校生问题引发的机缘之一。许多教师在感慨教学难的时候,只是归咎于学生素质差,却很少将问题的症结指归课程结构布局不合理。在这样的学习状况中,一部分职校生将兴趣的触角伸展向学习之外的其它空间,交往对象比较多,交际能力(包括言谈举止、感情联络等)比较强。他们大多待人诚恳,重感情讲义气;人生发展的理想定位和处理问题的技巧比较实在。所以,我们在职校校园很少看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以此为口实指责职校生学习气氛淡薄,其实有失偏颇),而看到更多的则是显得早熟的小大人,许多职校生在学习的同时经常到校外实习,或者帮助家长操练起“生意经”。放眼人生的发展长河,学生的这种表现应该有益终身。
职校生就业经营早,创业意识浓,意志品质强。职校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这就使他们老早地在心里萌发了尽快改变自己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念头。他们在求学过程中,经常勾画发家致富的蓝图。所以,一旦毕业后选定了就业岗位,他们就显得职业观念比较牢,创业意识比较浓,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坚定,在工作中表现出吃苦耐劳的品质。从就业经营的时间上看,他们比同时代的普高毕业生要早得多,职业定向稳定。这里并没有认定普通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状况就不如职校毕业生,他们也能够在社会职业森林里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绿荫;但职校生毕竟是教育园地一个独立的群体,毕业后所选定的职业岗位成为他们树起人生风帆的航船。在社会“金字塔”型的人才需求布局中,他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因此,职校生作为一群特殊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其鲜明的特征闪耀出素质的光芒。
下一篇::沭阳开放大学严密组织全国英语、计算机网考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