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要善解人意,同情达理,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必定是能与学生产生“共情”的老师。
“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如果老师和学生没有共情,就可能让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不理解、不关心,因而感到失望,减少甚至停止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寄托体,沟通是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教师须运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方法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理解和体味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的内心,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情感,让学生感到被理解。
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师生间无障碍沟通的渠道,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内心的即时变化,从而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泗洪中专 王伴音)
下一篇::最好的教育是感染力,最好的管理是示范力
(作者:王伴音 录入sihzz 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 弘扬国学 倡导文明 做好自己 感触他人
- 泗阳中专集中组织高三毕业生拍毕业照受欢迎
- 宿迁经贸高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宿迁经贸高职多举措加强通识教育
- 宿迁经贸高职多举措夯实校园安全管理责任
- 认识校园安全 保护自身利益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 1宿迁经贸高职召开职业教育活
5月16日,宿迁经贸高职召开相关会议,对职业教......
- 2认清形势 坚定信心 凝心聚力
st1\:*{behavior:url(#ieooui)} <!-- /*......
- 3宿迁经贸高职多举措加强体育
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为进......
- 4“汽车大讲堂”系列报道之六
5月17日晚,宿迁经贸高职第六期的“汽车大讲......
- 5“汽车大讲堂”系列报道之五
5月16日晚,宿迁经贸高职“汽车大讲堂”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