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作文教学的建构

时间:2015年12月01日 信息来源:泗洪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生态化作文教学的建构

“和谐”是美的基本原则,生态化作文教学必须以和谐作为其追求的目标。和谐基本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他人的和谐、人的自身世界的和谐。所以,在生态化作文教学中必须关注天人和谐、建立生态化人际关系、抒写“生态自我”。生态化作文教学的建构主要表现在:

(一)走近自然,感受天人和谐

在古代,我国的一些先贤就提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天人和谐”朴素的观念,强调对天地和谐境界的“体道”,“开创了生态审美之路”[3]。“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育’。”[4]生态化作文教学首先就应该让学生关爱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走近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关注环境,去激发作文热情以及对美的欣赏、丑的批判,去“体道”,去提升生命质量。那种关起门关爱环境的传统作文教学是绝对不行的

当今的环境污染,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受了严重挑战,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世人关注的重点之一,作为未来社会的设计者——学生尤其应该对此加以关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写出环境方面的文章,我组织学生去真正的“体道”——去考察流经我们小城的濉河的污染状况,去感受我县杨毛嘴湿地的“清新”:

   在濉河边,阵阵恶臭随风飘扬,乌黑的河水上白色垃圾自由徜徉;堤岸上,来往行人匆匆逃开,靠水之处,小草透着地狱的信息。面对这曾经是我们小城生命力象征的河流,同学们愕然了。他们分成小组,有的拍照,有的取水样,有的观察水中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有的估算每平方米的垃圾物数量,有的沿河寻污染源……

在湿地,蓝天白云,凉风送爽,荷香淡淡,水鸟时而在水中嬉戏,时而从碧绿荷叶间飞起,翱翔在茫茫的天际……

考察回来后,一篇篇见解独到的文章送上了我的案桌,一期以环境为主题的画栏出现了,一篇污染治理方案送到当地政府了。通过“走近自然”这类活动,同学们深深感受到自然对人类报复的可怕性,“天人和谐”的生态化的理念逐渐融入学生的思想与作文中。

(二)关爱他人,和谐人际关系

在工业文明观的指导下,人是征服了自然,但从某种角度看,人类征服自然的许多伟大的胜利在人的精神的熔炉里化成了一滴泪水。“地球上人类社会中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正在不知不觉地向着人类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迅速蔓延,下一个污染,将是发生在人类自身内部的‘精神污染’”。[5]在弗洛姆看来,现代人的身心承载着太多的控制与强迫,显得越来越多的“无能感”,在精神上,现代人比以往病得更加厉害!所以构建生态化人际关系在当今显得越来越重要。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生活美育’。”[6]生态化人际关系不是道家所说的“老死不相往来”,而是面对科技的控制与强迫时的人际关系的重构。科技是理性的,也是无情的,人往往成为海德格尔所说的“技术‘座架’(gestell)上的可怜虫”。科技不能关心人们的关系、人们的心理,唯一能够关心我们的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了。生态化人际关系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网巴、拳巴的发泄,而是建立在对他人真诚关爱上。生态化人际关系理应成为生态化作文教学的关注对象。

为了让学生感受健康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写好这类文章,我让学生“回归生活”,选择自己的关爱对象,采取对方能够接受的关爱措施,小组探讨措施的可行性,小组汇报关爱的具体行动,然后进行写作。

在作文中,有的同学选择失业的父亲,写出了“父亲的微笑丈量了我人生的厚重,父亲坚毅的目光化解了我学习的畏难”;有的同学选择和自己闹过别扭的同学,写出了“宽容是远天的朝霞,它让每个露珠都熠熠闪光”;有的同学选择家庭困难的同学,写出了“她母亲疼爱的目光是汩汩清泉,助她走完人生的沙漠”。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通过这样关注生活,关爱他人,学生写作文时不再畏难了,不再千篇一律了,而是个性纷呈,不乏精彩。

在作文中,学生深深感受到关爱生活、关爱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的价值体现在对他人关爱的深度、广度上,游离于人生态之外的人是找不到自己的。在作文中,学生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增强了对和谐的生态人际才是疗治人们的精神污染和“无能感”的认识。他们的文章富有个性、充满人情味的,加强了对生态化人际关系的思考。

(三)感悟生命,抒发生态自我

    “人类肌体和心理也是一个很复杂的生态系统…… 由于工业文明对人自身自然的片面要求,教育又片面地参与其中,所以往往也导致人们自身的‘生态危机’。”[7]在应试教育下,传统作文教学或多或少地给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造成自身的“生态危机”,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自我(Ecologicalself)。生态自我是身心健康的标志,是生命的感悟,是灵气与个性的潜在;生态化作文教学则要求抒发健康的生态的自我,抒写诗意的人生,努力建构学生的创新能力,呈现人的生命过程和人生境界。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生命美育’。”[8]抒写“生态自我”不是简单的自我心态的评判,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体验。抒写“生态自我”的价值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学生心中的压力和郁闷得到了舒解,学生写出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真实的性情,学生变得轻松、活泼了,以便更好地进行学习、生活;其次是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珍贵,更加热爱生命,从而树立良好的生命观,能够用健康、和谐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再次是学生文章张扬了个性,体现了创造性。

当然,抒写“生态自我”绝不回避生命的坎坷,教师不可压制学生的不良心理,要让它们抒发出来,然后合理的引导他们建构“生态自我”;一味地说教、压制往往会扭曲学生的心理。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学生的作文才能个性更加鲜明,才能抒发真情感,精彩纷呈。面对困境,有的学生写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耕耘困境,收获甜美”;面对同学的误解,有的学生写出“误解的深处是理解的清泉,我深信乌云的背后是永恒的阳光”;遭遇坎坷的学生写出“没有狂风,海燕就没有翱翔天宇的斗志;没有坎坷,就没有厚实的人生”……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令人动容,对生命的理解叫人欣慰。抒写“生态自我”舒缓了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生态危机”,培养了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趣味,提高了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增强了学生作文的可持续发展。

  (泗洪中专 刘增爱)

上一篇: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系列谈话题四
下一篇:生态化作文教学法与传统作文教学法的区别
(作者:刘增爱 录入sih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荐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