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衣食住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四件基本事情,为什么把穿衣排在首位?我们先人对穿衣有什么要求?如果穿错了,会有什么后果呢?
《弟子规》中“谨”单独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谨慎小心,规矩低调,有自我尊严的生活习惯。
第一句的意思是早晨要早起,晚上要适当的晚睡,年老是非常快的事,朝华易逝,要惜此时,珍惜眼前的一分一秒,许多现代人生活没有规律,该起的时候不起,该睡的时候不睡,这是不好的习惯。《论语》中记载,宰予是孔子的学生,一天孔子找他,别人告诉孔子,宰予在睡觉,孔子说了一名: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意思是腐朽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似的墙壁粉刷不得,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没有良好习惯的人,我都懒得理你!
接下来《弟子规》要求孩子们爱护生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晨起来要洗脸,还要漱口,上洗手间后,你总归要洗洗手的。古人没有牙刷,用的是齿木,一种比较软的木片,刮齿。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帽子要戴正,纽扣得扣上,袜子和鞋子都要系上带子。先人们对自己的衣冠非常看重,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路,非常有才华,《论语》中多次提到过他,子路送孔子去卫国,卫国发生动乱,子路去骂这些乱臣贼子,有一个人把子路的帽子打歪了,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我死可以,帽子不能被打掉啊,他就把自己的帽子系好,这么一弄,他就被乱臣贼子砍成肉酱了。所以“冠必正”对古人来讲是很重要的。晋文公是一位名君,一次打仗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鞋带松了,他居然放下武器,把鞋带系好,幸好他是一位国君,旁边有许多卫兵,不然也会像子路一样成肉酱了。由此看来古人对着装的要求非常明确。在现代也是一样,你衣着得体,扣子扣好,带子系好,无论做什么都会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不仅衣着得体,还要归置有序,你的衣帽应该有一个固定的放置地方,不要到处乱塞,以免把衣服搞脏了,把环境搞得很乱。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人们在选择衣服时又有哪些原则呢?“衣贵洁,不贵华”。就是绝对不赞成衣服华丽,而是要整洁。上循分是要和自己的家族情况相称,和自己的身份相符,这一点我们今天是可以理解的,一个学生你不能穿着过于暴露的服装,上课时也不能穿个燕尾服吧!下称家,过去是有等级制度的,丝绸是有功名的人才能穿的,你就是亿万富翁,都不能穿。绣花鞋,好看,想穿?得先瞅瞅你丈夫考中秀才了吗?没中过,不能穿,穿了会惹官司的。更不要说黄色的服装,绣花的服装了。不以华丽为贵,要以整洁为贵,这是《弟子规》要求的美德。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后,有许多人同情他,为什么?当人们把他从树上解下来的时候,发现他的皇袍上是有补丁的,就说明,这个皇帝还是比较节俭的。不是一个奢侈的皇帝,是个多少让人同情的亡国之君。
今天的家长最关心孩子的饮食习惯,那么我们的先人对此又有何见解呢?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对于吃喝,不要挑三拣四,食够量就可以,不要过分。当然还要注意餐桌文明,也就是吃相,吃相不好会让人们认为你没有教养。餐桌上你不能向同一碟菜连续伸三次筷子,第一次,好吃,再来一筷,太好吃,再夹一次,人间美味,第四次伸出筷了,长辈会把你的筷子打掉,意味着这顿饭你不要吃了,旁边反醒去。
孩子年纪小的时候,不要饮酒,喝酒醉了,那是最大的丑事。特别是当代青少年,血气方刚,自控能力差,这时候醉酒,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后果。当今许多发达国家,酒是专卖,未满十八岁不能买酒,更不能喝酒,成人都不能当着未成年人的面饮酒,否则要面临违法控诉,处罚相当严重。《弟子规》对饮酒做了禁令后,用了一连串相当严厉的语气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做出了要求: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变,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为了让我们养成言行慎重的好习惯,《弟子规》对行走站立都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走路的时候不要慌慌张张,要从容大方,站立的时候要端正,不能歪歪扭扭;作揖的时候,腰要弯成大大的圆,叩拜的时候要恭恭敬敬。作揖和叩拜现在已经不用了,但对长辈尊敬的态度是不变的。唐朝有个著名诗人叫张九龄,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冒出来的吗?站相!刚到朝庭的时候,并不在重位,但他非常注重自己的举止,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得当,在众多大臣中相当突出,在聚会的时候,皇帝总会多看他几眼,时间长了,吏部的官员,就揣摩开了,皇帝每次都注意张九龄,他和皇帝有什么关系?于是,张九龄很快就从众多官员中冒了出来。不过张九龄是有真才实学的,为人也刚正不阿,提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弟子规》接下来连用了四个勿字,语气非常严厉,勿践阈,不要把脚踩在门槛上,古代的门槛有挡洪水的功用,因此都比较高,过门槛的时候站在上面,显得轻浮、不庄重,门槛是一定要跨过的。勿跛倚,一条腿着地,一条腿颠着,靠在墙上叫跛倚,非常轻浮,是个不好的行为习惯。勿箕踞,古人是席地而坐的,盘腿或跪坐,不能坐在地上两条腿象簸箕一样张开,这是非常没有礼貌的。勿摇髀,不能抖动大腿。站着的时候是不能一条腿站着,一条腿跷着,颠着在那里抖动,是一种没有教养的行为。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变,勿触棱。古人认为要非常文雅把帘子揭开,不要弄出声音,转弯时角度大一些,不要碰到棱角,主要是讲究举止从容,得体大方。
执虚器,如执盈;你手上拿一个空的器皿,要把它想象成里边装满了东西。这样你才能双手端着,才不会轻易碰坏物品,撞到他人,也更体现出,你的行为很端庄。入虚室,如有人;到了空无一人的房间,你要象房间里有人一样,为什么,这里要求的是修身,修身讲究的是慎独,就是独自一个的时候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这时更要慎重,要有自我约束。
下一篇::宿迁技师学院举行“拒绝早恋,珍爱友谊”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 弘扬国学 倡导文明 做好自己 感触他人
- 泗阳中专集中组织高三毕业生拍毕业照受欢迎
- 宿迁经贸高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宿迁经贸高职多举措加强通识教育
- 宿迁经贸高职多举措夯实校园安全管理责任
- 认识校园安全 保护自身利益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 1宿迁经贸高职召开职业教育活
5月16日,宿迁经贸高职召开相关会议,对职业教......
- 2认清形势 坚定信心 凝心聚力
st1\:*{behavior:url(#ieooui)} <!-- /*......
- 3宿迁经贸高职多举措加强体育
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为进......
- 4“汽车大讲堂”系列报道之六
5月17日晚,宿迁经贸高职第六期的“汽车大讲......
- 5“汽车大讲堂”系列报道之五
5月16日晚,宿迁经贸高职“汽车大讲堂”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