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培训“种”进乡村的“田间地头”

时间:2017年02月28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国有古语: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8亿农民”之多,耕地务农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途径。宿迁,作为江苏一个经济相对薄弱的地级市,农民最大的渴望是富裕,最强烈需求的是农作耕种技术,如何让他们在现代化进程的洗礼中,尽享科技带来的好处和便利,成为淮海技师学院开展农村技能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日,培训处朱东峰老师带着使命前往湖滨新区的江苏农民培训学院拜访该院副院长张成理,洽谈有关农民培训事项。朱东峰详细地向张成理介绍了淮海技师学院关于农民培训的计划安排,张成理认真听完了介绍后,告诉朱东峰:“建议你们针对农村的培训不能光是让农民走向‘非农化’,而更多要鼓励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民化’。现如今,要提高农民收入,不能光靠带领他们转行,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他们不懂科学技术,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要把农业实用技术送至各个乡村的田间地头,讲给农民听,带着农民干,给他们养殖耕种传‘经’送‘宝’”。

带着这个中肯的建议,淮海技师学院培训处开始了在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的筹备工作。

一是深入农村,广泛宣传,增强农民培训积极性。当前,农民的文化素质依然偏低,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好多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淡薄,始终抱着自己的老经验、老方法种好自己的一亩二分田。为此,培训处首先就是做好农村培训的宣传工作,取得镇村领导和相关农业部门的支持,通过农村集市等农民聚集场所举办培训科技展览,深入到农民中进行宣传,使广大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学习意识,增强他们学技术、学科学的积极性。

二是集思广益,充分调查,掌握农民知识需求。因学院前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经验较少,盲目的培训不但不能吸引农民参加培训,也不会达到预期目的。只有充分调查,才有发言权,才能为农村科学设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内容,要强调实践性,要求“学了就能用”,只有以用为本、按需施培,才能让广大农民群众接受可口的“知识大餐”,尽享“科技盛宴”的欣喜。

三是融会变通,灵活机动,适用农民生产实际。农作物都有固定的生长周期时间,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培训处既要有年度总的培训计划,又要根据平常掌握农民生产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做要因时而培,因事而异,争取实用为主。比方,西瓜种植户都在反映在培育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疑难问题,他们渴求这方面的种植技术培训,学院就可以适当安排这样有针对性的培训班,及时给他们“雪中送炭”,指导村民如何科学的选育品种、施肥、修枝防虫,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四是创新方式,拓展多形式,解决农民实际问题。提高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质量,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学院的农民培训应当改变封闭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多样形式,采用班级授课、参观学习、现场指导、经验交流等培训方式,通过流动课堂、田间地头技术讲授、实地观摩等多样的培训形式,让学院培训真正成为农民解忧的“服务站”和助民增收的“加速器”。


上一篇:泗阳中专缘何获评市技能培训先进单位
下一篇:50名退役士兵走进培训课堂学技能
(作者:淮海技师 编辑:hhjs)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把培训“种”进乡村的“田间地头”]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