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技师学院充分发挥社会培训功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时间:2015年01月26日 信息来源:淮海技师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2014年度,淮海技师学院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找准发展定位,大力推进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在技能人才的数量需求和质量提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政治、经济、社会三重效益。2014年开展各类社会培训班216期次,培训16489人,比2013年净增6133人。鉴定取证15676人,鉴定取证率95%其中,中高级工9143人,占比58%。年培训收益1630万元。培训人数、鉴定率、培训收益比上年分别净增57.6%、40%、55%。学院的高质量培训、高效率鉴定、高速度取证,受到参培学员和用工单位的一致好评。和着两资改革的推进步伐,学院的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本年度,淮海技师学院获批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先进单位、江苏省培训工作成绩突出院校等称号。具体做法是:

一是借助改革,乘势而上,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发展空间。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自2014年初我市实施资格资质去行政化改革以来,学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在规范做好学制教育的同时,坚持“两条腿”走路。充分利用技工教育资源优势,全年开展了失地农民培训、下岗职工培训、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退役士兵培训、残疾人培训8个培训项目等,开设了数控车工、维修电工、食品检验工、服装制作工、育婴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等43个职业培训工种,依托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组织或参与全市资格资质考试鉴定109个工种。

二是建章立制,完善体系,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证。为了适应培训项目下放、考试鉴定市场化的新要求,学院严格对照《国家就业训练规定》、人社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及我市两资改革精神,规范培训内容,严格培训程序。设定了学员报名、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资料交接、费用报账、资金申报等6项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培训教学、技能鉴定、现场督查、学员管理、设备使用、后勤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专门成立培训处具体负责,制定《目标任务分解表》,明确完成时限和奖惩措施,有效促进培训鉴定工作的开展。

三是加大投入、校企共建,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保障。为对接培训鉴定项目下放,学院在考试鉴定中心投入40余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养老护理、育婴师实训中心和鉴定场所;在校内新建27000平方米基础设施,目前已完成了4000平方米的汽车实训基地和2000平方米的体育场看台建设,与上海大众、比亚迪、长安汽车等生产厂家和本地汽车4S店共同完成汽车检测与维修、装潢美容、汽车营销等项目培训鉴定基地建设任务,企业不仅参与项目规划设计,而且直接投入资金50余万元。同时正在建设的6000平方米的集室内体育运动场所和企业招工大厅为一体的体育馆将于春节前封顶,15000平方米的集创业孵化、网络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培训中心预计2015年8月份投入使用。

四是外引内培、校企共享,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人才支撑。学院一直坚持外引内培的原则,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企业共享优质双师人力资源,为技能培训教学提供师资保障。2014年先后选派机械加工、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等8个专业36名教师进企业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实践锻炼,接触企业文化和工作流程,打造素质过硬的“双师型”和“理实一体化”教师队伍;同时在坚持“够用、实用”、“用人不养人”原则基础上,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更加紧密地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本年度,学院已建立起了由宿迁学院、秀强玻璃、可成科技等62名院校教授、高级讲师、企业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组成的外聘培训师资库。

五是理实结合、工学一体,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适岗模式。在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大背景下,学院坚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学院与企业结合、教室与车间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四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建立起高素质适岗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真正做到“工学一体”,改变过去“睡中学、学中睡”为现在的“做中学、学中做”,大大提高培训教学质量,2014年学院培训鉴定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中,95%以上都在企业一线技术岗位上。2234名学制教育毕业生,全部取得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进入本地的东贝集团、尼吉康电子、可成科技、京东商城以及大众(宿迁)4S店等学生占毕业生78%,真正实现了技工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

下一步,淮海技师学院将根据国家、省、市关于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我市资格资质去行政化改革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两个“国”字头项目建设,坚持“学历教育规模适度,社会培训项目拓展,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剧增”的办学思路,在更好地对接两资改革,扩大社会培训规模,进一步提高鉴定率方面,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靠大靠外靠强,壮大自身实力,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围绕打造“苏北领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国家级重点技师学院的目标,借助两资改革平台,做强培训载体。加强与北大青鸟、北京正保等国内知名高端培训机构合作,在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形式培训学习需求的前提下,坚持以培训中高级技能人才为主,2015计划培训总量突破2万人,鉴定取证率达96%以上,其中,中高级技能人才占比达到70%以上;以后每年社会培训达到3万人,鉴定取证率在98%以上,其中,中高级技能人才占比达到80%以上二是坚持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办学机制,实行多元化培训模式。创新“符合政府要求,满足企业需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办学理念,做到市长、厂长、家长三个满意。坚持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开展什么样的培训项目,打造技工院校培训新特色,逐步完善招工即招生、入厂即入校、校企双方共同培养的育人模式。在把握好政策性培训的前提下,坚持市场化和校企共同培育发展新优势,充分利用学院远程教育资源,实行培训课程上网,学员自主下载学习与周末、节假日集中培训相结合,最大限度解决企业在职人员的工学矛盾,实现与政府、市场、产业、企业、员工五个贴近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更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作用,校企双方针对岗位工作任务,研究培训内容,开发培训校本教材。特别是针对本地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在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基础上,实行项目培训,制定培训工作页,建立模拟鉴定考试题库,确保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考核鉴定更有实效性。计划在2014年开发11本校本培训教材基础上,2015年新增建筑新材料、玻璃化工等10个专业20本校本培训教材。四是坚持品牌效应,树立风向标杆,提升培训影响力和辐射力。以“提质、增量、扩面”为目标,2015年初,淮海职业培训网将全面投入使用,通过培训专题网站,全面介绍学院社会培训的优势,特别是围绕我市重点产业的食品生产、机电加工、模具制造、纺织服装等项目培训,以及两资改革后考试鉴定和取证的高效率,加大培训鉴定对市外、省外宣传力度。开设网络培训模块,不断拓展培训范围,扩大培训工种和培训数量,满足不同社会主体培训需求,通过淮海职业培训网加强我市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培训鉴定工作的影响力,树立培训鉴定品牌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社局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淮海技师学院的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一定会越做越好,淮海技师学院也一定会早日建成专业水平优质、师资队伍优秀、技能人才优胜、校园环境优美的一流技师学院,成为宿迁地方校企合作的主会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服务企业的主力军!

上一篇:宿城中专承办全市乡镇调解员培训
下一篇:沭阳中专积极开展寒假技能大赛集训工作
(作者:郭宜勇 录入hhjs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荐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