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筑专业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应以练好基本功为基础,强化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利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技能水平。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建筑专业 技能水平 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要求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要能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既懂理论更能熟练动手操作的技能型人才;要求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既要钻研专业理论,又要努力实践,争取做一名“既精又专”的技能型专业教师。
一、目前建筑专业教师在实践能力、技能水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教学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重理论轻实践
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因为经济能力有限,实训设备投入不够,好多专业课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书本上,教师不能通过做实验带动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比如《建筑材料》课的教学,没有建筑材料试验设备,教师无法带领学生做混凝土坍落度、抗压强度等试验,学生就不可能获得材料性能的感性认识,学习兴趣低下,不懂技能,甚至厌学;《建筑制图与识图》课没有CAD软件甚至没有制图板,就谈不上让学生实践,老师当然只能讲一些空头理论了。
(二)教师自身专业实践能力不足
专业实践能力不足表现在“三少”,即见得少、干得少和积累少。“见得少”,是对实际工程种类、结构组成、构造特点、施工过程、管理运用等见得少,缺乏工程整体概念、相互联系;“干得少”,是参与实际工程的勘探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设计、造价计算、运用管理方面少;“积累少”,是对工程的资料收集、归纳整理和运用方面少。
造成教师自身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有:中等职业学校介于普通中学教学的封闭性和大学教学的开放性之间,所以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比较严格,经常点名,害怕教师学到“真经”后“不务正业”,造成教师教学往往以“书本为本”,不能和工程实践联系起来,久而久之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能提高,自然技能水平就很低;其次教师自身没有吃苦耐劳精神,不能自己创造机会参与实际工程生产;还有我国的职业教育不能搞“校企”结合,不能向一些职业教育搞得好的国家学习先进经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让相关企业专家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大纲和行业标准,企业提供实习设备或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让职业学校师生都能掌握先进技能。
(三)专业综合运用能力不足
专业课程特点是专业应用性很强,具有多种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彼此交叉性、互相渗透性等特点。我们专业教师在某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往往顾此失彼,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自然的联系和补充,使得学生学习没有整体性、连贯性和区别性,专业技能不能有效的提高。比如近几年国家、省、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钢筋工技能竞赛”,要求我们专业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识图、会画钢筋大样图、会准确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记住一些规范要求等综合知识,涉及《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施工》、《建筑结构》等专业课程。所以我们专业教师必须加强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提高实践能力、技能水平。
二、提高建筑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技能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俗话说“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这就说明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要紧紧围绕“技能”体现“开放办学、产学结合、崇尚实践、强化应用”的办学特色,培养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办学品味。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努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技能操作水平,才能教会学生生产实践,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学生在复杂的就业环境中站稳脚跟,才能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建设人才。同时使自己成为具有“双师”特色的教师,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扩大其影响力。
根据学校及建筑专业教师的实情,结合自身经历,笔者就以下几方面谈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技能水平。
(一)参加实验室、实训操作基地工作 实验室、实训操作基地工作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技能水平、业务能力和素质,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加大,职业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更新迅猛,学校一定能建较为完备的实验室、实训操作基地。让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能有更多条件和机会参与实践,提高技能操作水平,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储备自己的“一桶水”;同时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在整个高中教学中的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挤”进来学,而不是“求”进来学。
(二)积极参加校外企业生产实践
学校培养学生最终要为企业生产服务,教师只有参与企业生产,才能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为其“量身定做”“有用”的人才,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发挥专业特长,为企业创造财富、体现学生的价值。不至于让“学生在校只读书本,失之以空”,工作后“学非所用”,企业再花人力和物力去二次培养,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江苏省建管局建管总站总工程
笔者曾在2007至2008年参与本校新校区建设过程的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经常深入工程一线,参与各楼基础测量放线控制、隐蔽工程验收、框架柱、梁位置复核、现场搅拌混凝土标号、坍落度控制、混凝土试块制作等,纠正了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在这过程中学到了书本中没有的实际工程生产知识,为课堂教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专业方面的技能水平。
(三)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以赛促练”,提高技能水平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非常重视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从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殷翔文在今年技能竞赛总结会上的讲话即可体现出来,他说:要通过技能竞赛达到三方面的目的:一是要反映职业界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是要提升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局面;三是要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技能教学质量。
我们专业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比赛和辅导学生参加比赛,通过比赛这个平台,带动自身苦练操作基本功,提高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为成为“双师型”“名教师”积攒资本。近两年笔者参加参加了省里组织的建筑专业技能竞赛,根据在深入工程生产前线时积累的操作经验,参考书本理论,通过自身努力和加强熟练程度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赛中取得了教师组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在08、09两年的省、市技能大赛中,采取集中辅导与因人而异辅导相结合,带领学生获得了两个省二等奖、一个省三等奖、一个市一等奖的较好成绩,自己也被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同时笔者也成长为本地区建筑专业的“名教师”。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都离不开各级技能竞赛这个平台,以及自己对技能竞赛的重视。
(四)提高入职标准,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资格制度
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除极少部分来自行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外,大多数专业教师来自于普通工科院校的毕业生,还有少部分来自于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建筑专业也不例外。这些教师知识水平高,但他们接受的多是学科教育,缺乏专业实践特别是职业实践,技能水平较低。
许多发达国家对职教专业教师的任职条件要求很高,除了要求任职者有较高的学历外,还要求有专业的实践经历与业务能力,这点值得我们学习。如德国,培训中心的实训教师必须是技术员学校或师傅学校毕业的,有5年以上的生产实践经验。
我国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技能水平,必须实施职教教师资格制度,提高专业教师入职标准,严把“入口关”。资格标准除了学历,职业教育技能要求,更应该注重技能水平要求。让每一位专业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有高超的专业技能,才能满足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标准将不断提高。作为培养这种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和具体实施培养的专业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技能水平,才能不断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技能型建筑人才,适应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学校才能处于不败之地,职业教育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金土 技术型人才的素质、能力培养及其环境条件
[2] 蔡婷 高职高专电子技术应用教学方法的初探
下一篇::以人为本,利用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
- 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通知
- 宿迁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 1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
各县(区)教育局职成教科、职社教研室,市直职......
- 2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由......
- 3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
宿迁市教育局文件宿迁市财政局宿迁市人力资......
- 4宿迁开放大学召开2017年省技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目标和责任意识,提......
- 5宿迁开放大学跟踪调查毕业生
为拓展学生就业渠道,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