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融入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2年09月07日 信息来源:泗阳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摘要  创业教育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班级管理是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途

径之一。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灵魂,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如能很好地融入创业教育,

则不仅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教育创新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转变学生

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从而推动了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

发展。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创业教育    创业意识    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力求使更多的求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

创业教育是提高劳动就业层次,扩大劳动就业面的需要。创业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职校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客观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与时俱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笔者根据多年的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经验,对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创业教育的想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培养创业意识

受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和现在中职招生竞争激烈的现状的影响,在职校生中普遍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不知道创业的真正含义,在学习上存在一些消极思想,不自信,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施行。因此,首要问题是把学生的观念转变过来,然后才能逐步培养起他们创业的意识。

1.转变学生中“读职业中学,就是为了学校能安排工作”的观念

    的确,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就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项专业技能。毕业后,到社会上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每年都有很多的大、中专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有的即使能够就业,待遇也很低。

    特别是当前,全球陷入经济危机,我国的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影响。企业生产受到很大限制,劳动就业岗位供应不足,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就业者纷纷回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是其中一部分。相应地,应届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利用社会环境和身边鲜活的事例,引导和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对学生触动较大,感受很深。

2.转变学生中“创业离我太远,与我无关”的观念

    在职业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创业是有钱人或是有本事人才能干的大事,离我太远,与我无关等。这是对创业的狭义理解。真正的创业含义是指通过寻找和把握机遇,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并通过市场扩展企业或产业,从而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能创造新的成功和机遇、创造新的富于挑战的人生。简单地说,每个人都能创业,创业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办小企业、大企业是创业,开一个小店,为他人服务也是创业。创业对职校毕业生来说是更高层次和更加广泛的就业。创业者不仅为自己创造工作岗位,还可以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岗位。

   3.转变学生中“只要把技术学好就行了,学文化课没有用”的观念

持这种观点的职校学生也不在少数。而实际上,学习一定的文化基础课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文化基础知识面是学好专业技能的基础。没有专业理论的指导,掌握的技能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也是保持继续学习能力的需要,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在专业上有所创新,才能进一步去创业。

二、创设环境,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首先从教室环境开始突出创业内容。将班级文化建设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如在教室周围张贴一些立志创业的对联、名言警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立志创业显身手”,“心态决定成败,创业成就未来”,“我能我行我成功,创业创新创一流”等。在班级黑板报、班报上刊登有关创业的政策、法规及成功创业的人物、事迹,创业学生的风采照和成就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增强创业意识,激励创业精神。

另外,我还从学校图书室借一些和创业相关的书籍放在教室供学生阅读。如:《创业常识》、《法律和税收》、《市场营销学》、《管理学》、《人际关系学》等。为学生掌握创业必需知识提供条件,为学生今后创业奠定基础。

三、课堂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业教育,教学过程对于创业教育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敢于张扬个性、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与人合作等,这些通常是创业成功者应当具备的素质。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教学,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对学生来说,与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强烈的创业欲望以及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因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模式上,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师生共同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通过探索,使知识结构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独创性。创业人才在思维特点上须表现出不为陈规旧俗束缚,能随机应变,充分发挥创造性,能够适应变化着的外部条件,能摆脱惯性,改变定势;还能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那些不屑于已有知识和观念范围内的东西。追寻可能的世界,探索未知是创业人才应具有的品质。正如苏霍姆斯基说的,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        

四、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锻炼学生创业的意志品质

耐挫折能力,是指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即个体在遭遇挫折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行动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在创业过程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败。

现在的职校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开始大小事几乎都是父母包办。耐挫折能力、吃苦精神等意志品质相对较差。这些方面在实习过程中全部暴露出来了。针对这种情况,我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对他们进行耐挫折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和驾驭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挫折中不消沉、不徘徊,从挫折中学习,在挫折中成熟、奋进,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从而提高对未来创业生活的适应能力如,在实习中和劳动中故意适当加大劳动量、提高难度,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等方法来制造挫折。让学生在脏、难、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勇气。

五、鼓励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展特长

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能不能让他把潜能挖掘出来。职校生基础知识较弱,但并不代表他们的一切都差。相反,有的学生思维活跃,胆大,甚至有一些独特的想法,这样的学生只要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往往能够成功创业从而成就一番事业。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积极发展特长,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往往能够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我曾有一个叫张林的学生,当时在班级专业成绩一般。与他交流中得知他对电脑感兴趣,于是,我就鼓励他在电脑方面多下些功夫,借些相关书籍给他。请计算机老师给他指导等。毕业后,他没有接受学校给安排的工作,而是与另一名同学一起开了一家电脑服务门市,现在已发展扩大至三个门市。

注重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竞争与合作能力

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事业成功人士中,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占80%,而专业方面能力只占20%。这项调查也许有点夸大其词,但它告诉我们在创业过程中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不仅要学会竞争,还要学会合作。职校生从小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校中生活,思想相对单纯。因此,我们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平时在班级中,经常搞一些各种竞赛活动,如象棋、扑克、唱歌、演讲、拔河等;有意识地在劳动和实习中分小组合作完成,组织学生包饺子;精心组织选拔选手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等。

七、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精神投身社会实践,锻炼和发展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和思维的能力,也不仅是一种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既不能通过单纯的思维活动或智力活动的训练来发展,也不能通过单纯的专业活动或职业活动的训练来形成。创业能力是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创业能力最终要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和展现。同时创业能力又要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尝试和体验创业,进一步发展创业能力。从而加快自己的社会化进程。如,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尝试性的实践活动。可以和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合伙,也可以独立投入一点资本进行经营活动,参与家庭或他人的创业活动,到小企业如工厂、商店、农场等打工。还可以为厂家或商家进行产品宣传、产品推销等。

班级管理是对职校生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作为班主任如能做个有心人,善于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则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就能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从而推动了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发展。

上一篇:浅谈职业中学开展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打破传统模式,积极探索新路
(作者:泗阳中专 葛于健 录入siy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