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课文巧育人

时间:2012年08月13日 信息来源:宿豫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摘要:针对现在我国未成年人爱心淡漠、自私、缺少起码的文明礼貌、缺少节俭意识等等,以及近年来违法犯罪率逐年上升,呈现出团伙化、暴力化、低龄化发展趋势等让人无法乐观甚至触目惊心的现状,本文着重从语文教师的角度,结合自己在教学中从挖掘语文文本,把握教育契机这两个角度阐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 思想教育 文本 教育契机 感恩教育 节俭教育
    “某小学一男生因一句脏话被同伴邀人活活打死!
    某初中一学生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
    因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3岁的小A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A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晚上抢劫6名学生。原来,小A离家出走之后来到在网吧上网,因囊中羞涩,把手伸向了同学!……据调研,自1988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逐年上升,呈现出团伙化、暴力化、低龄化发展趋势。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星期天在家没事,随意打开电视,《法制频道》一组报道映入眼帘。看完节目,上面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一直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我的心一阵阵揪紧,不禁在心底千万次的发问:科技发展了,时代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受教育的环境改善了,而我们的学生到底怎么了?作为一个一直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明显地感觉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马虎应付或干脆不做,老师找到后还振振有词甚至有抵触情绪,有事没事干脆连招呼也不打就不来上课了,挨了老师或家长的批评动不动拿不上学来威胁,提出的要求家长满足不了就和家长赌气要么不上学要么负气出走甚至会自残或轻生……现在的很多学生似乎就成了任性、执拗、蛮横、粗野、放纵的代名词。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确,少年这一群体的素质将直接决定着民族的前途。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分子,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深深感觉到: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不能只喊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于漪老师说:“学校教育应强调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其智力的片面发展,‘教文’应纳入‘育人’的大目标。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我国伟大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如何发挥学科优势,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尽自己的一份力呢?下面就语文教学实施思想素质教育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首先,认真挖掘文本。课堂教学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一个明显的重要的标志,就在于课堂教学有规范的、供学生和教师使用的教材,它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它是教师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主要材料。几乎每门教材都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而语文学科的表现尤为明显,语文教学大纲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很显然,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和语文教学中的智育一样,既要充分肯定它的地位和作用,又要在教学实践中苦苦探索,寻找规律,以求取得陶冶的最佳效果。语文教材作为审美的客体,她虽没有音符跳动的旋律美,也没有线条块面的组合美,但由于文质兼美,语言文字合乎规范,必蕴含许多审美因素。许多文章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其中相当数量是著名的文学作品。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构成了美的世界,它们荟集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如鲁迅笔下善良热心有组织能力的双喜,杰克.伦敦笔下绝处逢生的淘金者,莎士比亚笔下聪明睿智、学识渊博的鲍西亚……映照了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如美丽的西双版纳,迷人的阿里山,清幽的永州小石潭……承载着人间的挚爱亲情:如常跃强的《淡淡的深情》赞颂了至善至美的人间亲情,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刘义庆的《人琴俱亡》(刘义庆组织编写)则赞美了兄弟间的手足情深。除此之外,教材中还蕴藏着丰富深刻的内容,如文中的景趣、情趣、理趣,文中的构思布局、曲笔直笔等等,这些都是教育学生的好素材。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饱含的内在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提供可能和条件,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浸染感化,使他们拥有独立健全的人格。记得在教鲁迅的《社戏》分析双喜这个人物形象时,我没有干巴巴地说:“下面我们分析双喜这个人物形象或双喜是个什么样的人?”而是采用谈话式的方式对学生说:“你们都喜欢交朋友是吗?那么你们喜欢教双喜这个朋友吗?”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喜欢。”我趁势问:“为什么?”有学生说:“双喜聪明。”有学生说:“双喜处事大方,主动要求摘他家的罗汉豆煮给大家吃。”有学生说:“他有组织能力,懂得体贴照顾人。”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对交朋友有一定的评判标准,其实也就是对自己的做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无形中就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的教育。
    其次,准确把握教育契机。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有目的地自觉地以教材中的内在美感染熏陶学生,在学生心中撒播美的种子呢?我认为是能准确把握住教育契机,正如商人经商要抓住“商机”,军人打仗要抓住“战机”一样,教育也要抓住契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把握教育契机,就是指教育者发现并及时把握被教育者心理上的兴奋点,通过教育活动使双方达到心理相容,从而取得最佳教育实效。实践证明,教育的契机往往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很难把握,所以语文老师要做个有心人,随时捕捉最佳的教育契机。
记得几年前的一天大课间的时候,由于天气突然变冷,很多家长纷纷给孩子送衣服来,下课了,我因为有几本作业没有批完就没有回办公室,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这时候突然有一位同学叫另一位同学的名字,告诉他说:“你爸爸给你送衣服来了,赶紧出来拿。”那位同学听见后慢腾腾地走出教室,接过衣服转身就进了教室,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说,甚至连一眼都没多看爸爸。看到这儿,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滋味。赶在第二天上朱自清的《背影》,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①由课外导入课内走进课文,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看课文共写了几次“背影”,整体上把握文章。②具体讨论几次“背影”的不同描写,师生共同体会朱自清先生遣词造句之精到。③讨论《背影》一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阅读向写作扩展,进一步体会“父爱”。在进行第四步的时候,我是这样过渡的:“有首歌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可读了这篇文章,我们领略到父爱的深沉,我们应该真诚地说‘世上还有爸爸好’。然后带领学生进入了体验与反思。然后我又说:“平日里,或许你没有感到父亲对你的关爱那是因为你没留意。你只是自然地接受了父亲的所有的爱,而又没意识到,下面呢,请你也来说说你的父亲对你的爱吧!”(学生进入了若有所思的状态。)不一会儿,就有学生起来发言,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说道:“我总以为妈妈对我好,父亲平日里很严厉,好像并不爱我,读了《背影》我仔细想一想,其实父亲是很爱我的。有一天早晨,父亲生病了,躺在床上不能下地干活了。我急匆匆地去上学,到了学校才发现语文书没带,我很着急,怕老师批评。下意识地向窗外望去,一个熟悉的身影步履蹒跚地向教室走来,我赶忙迎了出去,是病中的爸爸给我送语文书来了。我竟一句话也没说,接过来转身进教室去了。现在想起来,真是太不应该了!”(说着泪水充满了眼眶,同学们也被打动了。)接着又有好几位同学说了平时被自己忽略的父爱。这时我看见昨天家长送东西来的那位学生坐在位子上,头埋得很低,脸红红的,偶尔抬头想说话却又欲言又止,这时我走到他身边对他说:“你有话说吗?”他站起来怯怯地说:“听了第一位同学的发言,我想起了我的爸爸,爸爸身体不好,他在砖瓦厂干活,昨天看天变了,专门跑十几里路来给我送衣服,而我连一句感激的话都没说,甚至……”说着说着竟泣不成声了。尽管他的话没说完,但从他的话语中我听出了愧疚。我趁机说道:“你现在懂了,那就把这份情写出来,找机会给你爸爸看看,以弥补内心的愧疚,好吗?”他眼含泪水,狠狠地点了点头。然后我又对全班同学说:“父亲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爱,那我们该怎么办?”学生近乎是不假思索地大声喊道:“平时好好学习,等爸爸年纪大了,好好照顾他,好好孝敬他!”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他们的眼里似乎放出了异样的光彩。这堂语文课我认为我上得很成功,由于我的细心,抓住了学生行为中的一个细节,把握住这个契机,紧密结合教材,既交给了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又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强了思想教育,唤醒了学生近乎麻木的心灵,让学生知道了人情世故,让学生懂得了感恩。
    学校的周前会上,负责后勤的领导几乎每次都会指出学生就餐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浪费严重。确实,每次到食堂吃饭经常看到好好的馒头没咬几口、白白的米饭没吃几口就被学生打进了冷宫——泔水桶;菜合口味的就吃,不合口味连筷子都不伸一下;甚至吃饭时有些学生到餐厅看一眼,饭菜不合口味转身就走。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学生在家就是小太阳、小公主,他们根本不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他们根本没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切身感受。怎么办?听之任之吗?不行,古人都知道 “教不严,师之惰”,那么现在面对学生有问题,当然更不能袖手旁观。语文书上曾经有一篇课文叫《俭以养德》,我准备提上来上。于是我让学生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其中有:①课外搜集与节俭有关的名言警句或名人故事。②上网查查水稻、小麦的生长期以及从播种到收获都要付出哪些劳动。在对课文进行讲解分析之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习课文的感受,先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查阅的关于节俭的名言警句或相关的故事,然后我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小麦、水稻的生长期以及从播种到收获所要付出的劳动,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有的学生这样说道:“我先前只知道小麦、水稻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主食,却从不知道从播种到收获需要付出那么多的辛勤劳动,农民太不容易了。”有的学生说:“在我们这个地方从播种到收获小麦需要那么长时间,价值还没实现就被我们浪费了,真是太不应该了,如果我是它们的话一定会伤心的。”有的同学说:“伟大的周总理在做总理期间,一条毛巾用烂了也舍不得丢掉,想想我们平时吃饭挑肥拣瘦、随便浪费真是太不应该了。”有的同学说:“鲁迅先生说‘生活太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一点也不错,如果我们学生一天到晚只想着吃好穿好,就没有时间去想着学习了……”从学生朴实的话语和真挚的眼神中,我知道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时时寻找教育契机,紧密结合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忘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比如上面借学生态度冷漠进行感恩教育,借学生浪费现象进行节俭教育,其实,像这样的教育契机无处不在,诸如可借学生随手丢垃圾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借学生考试失利进行挫折教育,借学生生病进行助人为乐教育,……除了紧密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外,还可以借助作文教学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拓展课外阅读陶冶学生情操,重视《语文读本》,交流心得体会,撞击学生心灵……总之一句话:心中有真爱,时时能育人!

上一篇: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引思培养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
下一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体会
(作者:宿豫中专魏淑红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