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笔者认为要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就应从教学目标简明、字词训练抓实、文本朗读反复、课堂讨论务实、问题设计精细以及的课堂训练实效等方面入手,摒弃虚华浮躁的东西,实实在在的抓好我们的语文教学,全面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中职语文 课堂 高效
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载,从初中到中职,大大小小也上过不少的公开课、评优课。从当初的小黑板到后来的幻灯片再到现在的多媒体,语文课堂日趋现代化,不能不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课堂热闹,学生活跃。但笔者常常感到有些语文课堂教学手段走形式,媒体使用多而杂,语言训练不到位,对话简单少体验。原因是教师安排的任务重,设计的花样多,有时会为了完成任务而走马观花。所以,从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尽量简化头绪,给学生留出更多思考的时间,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
因此我觉得,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受益,就必须从教学的一些细节入手,实实在在的抓好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此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简单明了
当今语文课堂,大家都在强调三维目标,笔者并不反对三维目标,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较多老师机械地套用三维目标,以至于教学目标冗长啰嗦,学生整体把握困难,有的是为了目标而目标,我觉得这是亟待调整的。有人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我认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简单明了,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一看就记住,这样的目标才有针对性,才能让学生把握住课堂的重难点,这样学生听课才能切中要点,这样的目标才能真正的达成。比如我在教学《沁园春 长沙》一词时只提出一个目标,那就是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人的豪迈之情,我在这里强调了读,强调了对豪迈之情的体会,强调了诵。我在教学中首先从读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的读出词的内容;其次是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豪迈之情,我让学生找出词中的意象,找出词中作者感情流露的词句,去想象词中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去反复读,达成诵的结果。
二、字词训练必须抓实
在我们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能真正的把字词教学抓实的老师越来越少。课堂上往往出示生字词,找几个学生读读就完事了,还美名其曰课前预习了。因为多数老师为了保持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过程的流畅,大多会简化字词教学的环节,公开课等尤其如此,学生读课文时出现读错的字老师也是随口提提就过去了,更有发现不了的现象发生。我想这也是中职学生出现大量错别字的主要原因,因为就中职学生而言多数学生的字词基本功是差的,有的学生甚至错别字连篇,所以我一直觉得字词训练应是中职语文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且这一环节要落实抓实。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堂上一般都会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发现读不准的字词,自己整理容易写错的字,然后教师组织交流、相机补充,这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能很好的激发。
三、文本朗读注重反复
课堂教学中的朗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朗读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不可或缺的东西。前不久,和一位多年从事语文教研工作的同志交流,他特别谈到语文教师读的基本功的问题,他认为一位语文教师的范读的基本功必须过硬。笔者听了深有感触,语文课堂教学的朗读中如果失去了老师的范读,我认为这是教师备课不充分的体现,即使教师的范读不一定是全文。一个‘范’字其实意思很明确,学生能否读好关键在于教师的‘范’。
同时,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在文本教学中不组织学生多层次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这堂课一定是失败的。“千万不能脱离文本,千万不能冷落文字”(于漪语),学生走进文本是需要读的,不读就无法把握内容,不读就不能发表意见,不读就不会巩固知识。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读,还要注重反复读,中职学生尤其如此。自己在多年的教学中一直坚持文本的范读,在此基础上,反复指导学生朗读,不管是文章整体的把握还是重点此举的深入探讨,都让学生养成不朗读不思考的好习惯。
四、问题设计精巧细致
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是问题设计,教学重难点能否突破的关键也在于问题设计,整体教学环节的落实也靠问题设计,我认为一堂课的问题设计要直指教学目标,要找准切入点,要由易到难兼顾全体,要力求达到精巧细致。比如,在教学《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围绕学习说明白的艺术这一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组织教学的:
1、本文抓住了景泰蓝制作的什么特征来说明的?(特征:手工、繁复、精细);2、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总分总);3、景泰蓝制作共几道工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4、以第二部分为例,六道工序,哪几道详?哪几道略?(掐丝、点蓝属于详写,其他是略写);5、“掐丝”这一工序的特征是什么?(精细);6、“掐丝”是六道工序中最详细的,在说明时又把它分为六个步骤,分别用六个动词来表示,请从文中找出来。( 动词: 曲→粘→焊→煮→洗→烧);7、哪一个步骤写得最详细?(粘);8、阅读第4自然段,思考: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这四种说明方法);9、为什么要这样粘?哪一段讲了原因?讲了几方面的原因?(第6段,三个方面,首先是涂色料就有了界限,其次是铜胎和色料的膨胀率不相同,还有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10、请找出每条理由中的一个关键动词,说明这样粘的目的,(“溢”、 “裂”、 “剥落”);11、没有准确、通俗的语言,还不能把所要介绍的知识说明白。还就掐丝部分来看,哪些语言准确?哪些语言通俗?(略)
问题设计是一门艺术,它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学生思维的闸门一旦打开,教与学的矛盾就会荡然无存。
五、课堂讨论实在真诚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缺乏讨论,有的甚至很“热闹”: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匆忙行动,前后围坐,同桌交流,七嘴八舌,但仔细观察,其中也不乏不着边际的“题外话”,更有一言不发者,稍有不慎也会出现讨论结束后学生举手发言寥寥者。于是有的老师就更加精心安排,确定小组发言的代表,“逼”其说,这只能给人以“空”、“假”的感觉。其实,这样的课堂讨论只是作而不合,议而不思,说而不听,学生实质上是没有认真思考,更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课堂讨论重要,但课堂上讨论什么,怎么讨论,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是我们必须处理好的问题。我认为,知识性问题的教学教师直接讲授要比组织讨论好,像教学的重难点等开放性、思辨性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增长,这样,我们的课堂讨论才会实在真诚、切有实效。比如,在教学《荷花淀》一文时,围绕 “探究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这一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来到水生家的小院,去读一读水生嫂和丈夫之间的那一段对话(学生自由读书)。
读完这段对话你对水生嫂的印象如何?你认为这些语言反映出水生嫂怎样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找一句你认为最简洁,最传神,最动人的话,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 “你走,我不拦你。”表明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
师:你把原句中“家里怎么办?”给落下了,那么加上以后是否就表明水生嫂不支持丈夫了呢?
师:是啊,水生嫂是人而不是神,丈夫走了,生产任务、生活重担、服侍老人、照顾孩子,这一副副担子全都得压到自己的肩上,没有顾虑是不现实的。不过,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水生嫂还是毅然决定挑起家庭的重担。同学们能在文中找出这个句子来吗?
生:“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只要丈夫理解自己,再苦再累也愿意承担;体现了中国妇女纯朴善良、任劳任怨的传统美德。
生:“你总是很积极的。”体现出水生嫂对丈夫的行为感到骄傲自豪,引以为荣。从这句话里我觉得她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妇女,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
生:“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但这一句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生离死别。
生:我认为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
生:我觉得水生嫂还是一位体贴聪明的妻子。你看“‘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可见对丈夫非常关切、体贴。
生:还有 “怎么了,你?”问这句话是由于水生嫂看出水生笑得不像平常,反映出她的聪慧。
师:这一句中的逗号很关键,用逗号更能反映出急切、体贴的心情,句号则显得有点冷冰冰的, 传达了急切和冷淡两种态度。
最后,我认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还离不开扎实高效的课堂训练。当前,精讲多练似乎成了每位教师的口头禅,但我觉得,这四个字在我们语文教学课堂上还存在很大的缺失,因为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还大量存在着讲多练少甚至只讲不练的现象。我认为,我们要想求得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就必须贯穿一个“练”字,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精心设计,扎实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堂一定会风生水起、卓有成效。
上一篇::浅谈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词 中职语文 课堂 高效
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载,从初中到中职,大大小小也上过不少的公开课、评优课。从当初的小黑板到后来的幻灯片再到现在的多媒体,语文课堂日趋现代化,不能不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课堂热闹,学生活跃。但笔者常常感到有些语文课堂教学手段走形式,媒体使用多而杂,语言训练不到位,对话简单少体验。原因是教师安排的任务重,设计的花样多,有时会为了完成任务而走马观花。所以,从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尽量简化头绪,给学生留出更多思考的时间,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
因此我觉得,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受益,就必须从教学的一些细节入手,实实在在的抓好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此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简单明了
当今语文课堂,大家都在强调三维目标,笔者并不反对三维目标,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较多老师机械地套用三维目标,以至于教学目标冗长啰嗦,学生整体把握困难,有的是为了目标而目标,我觉得这是亟待调整的。有人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我认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简单明了,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一看就记住,这样的目标才有针对性,才能让学生把握住课堂的重难点,这样学生听课才能切中要点,这样的目标才能真正的达成。比如我在教学《沁园春 长沙》一词时只提出一个目标,那就是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人的豪迈之情,我在这里强调了读,强调了对豪迈之情的体会,强调了诵。我在教学中首先从读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的读出词的内容;其次是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豪迈之情,我让学生找出词中的意象,找出词中作者感情流露的词句,去想象词中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去反复读,达成诵的结果。
二、字词训练必须抓实
在我们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能真正的把字词教学抓实的老师越来越少。课堂上往往出示生字词,找几个学生读读就完事了,还美名其曰课前预习了。因为多数老师为了保持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过程的流畅,大多会简化字词教学的环节,公开课等尤其如此,学生读课文时出现读错的字老师也是随口提提就过去了,更有发现不了的现象发生。我想这也是中职学生出现大量错别字的主要原因,因为就中职学生而言多数学生的字词基本功是差的,有的学生甚至错别字连篇,所以我一直觉得字词训练应是中职语文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且这一环节要落实抓实。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堂上一般都会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发现读不准的字词,自己整理容易写错的字,然后教师组织交流、相机补充,这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能很好的激发。
三、文本朗读注重反复
课堂教学中的朗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朗读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不可或缺的东西。前不久,和一位多年从事语文教研工作的同志交流,他特别谈到语文教师读的基本功的问题,他认为一位语文教师的范读的基本功必须过硬。笔者听了深有感触,语文课堂教学的朗读中如果失去了老师的范读,我认为这是教师备课不充分的体现,即使教师的范读不一定是全文。一个‘范’字其实意思很明确,学生能否读好关键在于教师的‘范’。
同时,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在文本教学中不组织学生多层次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这堂课一定是失败的。“千万不能脱离文本,千万不能冷落文字”(于漪语),学生走进文本是需要读的,不读就无法把握内容,不读就不能发表意见,不读就不会巩固知识。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读,还要注重反复读,中职学生尤其如此。自己在多年的教学中一直坚持文本的范读,在此基础上,反复指导学生朗读,不管是文章整体的把握还是重点此举的深入探讨,都让学生养成不朗读不思考的好习惯。
四、问题设计精巧细致
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是问题设计,教学重难点能否突破的关键也在于问题设计,整体教学环节的落实也靠问题设计,我认为一堂课的问题设计要直指教学目标,要找准切入点,要由易到难兼顾全体,要力求达到精巧细致。比如,在教学《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围绕学习说明白的艺术这一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组织教学的:
1、本文抓住了景泰蓝制作的什么特征来说明的?(特征:手工、繁复、精细);2、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总分总);3、景泰蓝制作共几道工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4、以第二部分为例,六道工序,哪几道详?哪几道略?(掐丝、点蓝属于详写,其他是略写);5、“掐丝”这一工序的特征是什么?(精细);6、“掐丝”是六道工序中最详细的,在说明时又把它分为六个步骤,分别用六个动词来表示,请从文中找出来。( 动词: 曲→粘→焊→煮→洗→烧);7、哪一个步骤写得最详细?(粘);8、阅读第4自然段,思考: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这四种说明方法);9、为什么要这样粘?哪一段讲了原因?讲了几方面的原因?(第6段,三个方面,首先是涂色料就有了界限,其次是铜胎和色料的膨胀率不相同,还有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10、请找出每条理由中的一个关键动词,说明这样粘的目的,(“溢”、 “裂”、 “剥落”);11、没有准确、通俗的语言,还不能把所要介绍的知识说明白。还就掐丝部分来看,哪些语言准确?哪些语言通俗?(略)
问题设计是一门艺术,它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学生思维的闸门一旦打开,教与学的矛盾就会荡然无存。
五、课堂讨论实在真诚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缺乏讨论,有的甚至很“热闹”: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匆忙行动,前后围坐,同桌交流,七嘴八舌,但仔细观察,其中也不乏不着边际的“题外话”,更有一言不发者,稍有不慎也会出现讨论结束后学生举手发言寥寥者。于是有的老师就更加精心安排,确定小组发言的代表,“逼”其说,这只能给人以“空”、“假”的感觉。其实,这样的课堂讨论只是作而不合,议而不思,说而不听,学生实质上是没有认真思考,更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课堂讨论重要,但课堂上讨论什么,怎么讨论,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是我们必须处理好的问题。我认为,知识性问题的教学教师直接讲授要比组织讨论好,像教学的重难点等开放性、思辨性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增长,这样,我们的课堂讨论才会实在真诚、切有实效。比如,在教学《荷花淀》一文时,围绕 “探究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这一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来到水生家的小院,去读一读水生嫂和丈夫之间的那一段对话(学生自由读书)。
读完这段对话你对水生嫂的印象如何?你认为这些语言反映出水生嫂怎样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找一句你认为最简洁,最传神,最动人的话,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 “你走,我不拦你。”表明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
师:你把原句中“家里怎么办?”给落下了,那么加上以后是否就表明水生嫂不支持丈夫了呢?
师:是啊,水生嫂是人而不是神,丈夫走了,生产任务、生活重担、服侍老人、照顾孩子,这一副副担子全都得压到自己的肩上,没有顾虑是不现实的。不过,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水生嫂还是毅然决定挑起家庭的重担。同学们能在文中找出这个句子来吗?
生:“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只要丈夫理解自己,再苦再累也愿意承担;体现了中国妇女纯朴善良、任劳任怨的传统美德。
生:“你总是很积极的。”体现出水生嫂对丈夫的行为感到骄傲自豪,引以为荣。从这句话里我觉得她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妇女,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
生:“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但这一句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生离死别。
生:我认为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
生:我觉得水生嫂还是一位体贴聪明的妻子。你看“‘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可见对丈夫非常关切、体贴。
生:还有 “怎么了,你?”问这句话是由于水生嫂看出水生笑得不像平常,反映出她的聪慧。
师:这一句中的逗号很关键,用逗号更能反映出急切、体贴的心情,句号则显得有点冷冰冰的, 传达了急切和冷淡两种态度。
最后,我认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还离不开扎实高效的课堂训练。当前,精讲多练似乎成了每位教师的口头禅,但我觉得,这四个字在我们语文教学课堂上还存在很大的缺失,因为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还大量存在着讲多练少甚至只讲不练的现象。我认为,我们要想求得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就必须贯穿一个“练”字,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精心设计,扎实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堂一定会风生水起、卓有成效。
下一篇::职业中学流生的原因分析
(作者:宿豫中专李成建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 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
- 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通知
- 宿迁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 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 1关于开展2016年宿迁市职业教
各县(区)教育局职成教科、职社教研室,市直职......
- 2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
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三号公告由......
- 3关于举办2016年宿迁市职业学
宿迁市教育局文件宿迁市财政局宿迁市人力资......
- 4宿迁开放大学召开2017年省技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目标和责任意识,提......
- 5宿迁开放大学跟踪调查毕业生
为拓展学生就业渠道,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