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教学六诀

时间:2012年07月13日 信息来源:宿豫中专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摘要】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不仅要考虑怎样教,更应考虑学生怎样学,要立足学生实际,不断创新理念和学习方式,变“以教促学”为“以学促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尝试探究即先学后教,激其见而后开其意,导其悟而后达其辞。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趣 活 新 主
    近年来经常有同仁感慨:“现在的学生启而不发,你让他跳一跳去吃桃子,可是他们根本就不跳,甚至送到他嘴边都不吃,塞到他嘴里都不咽”。教师精心备好一节课,到课堂讲的津津有味,神采飞扬,学生却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教师感觉很失败。究其原因是否有强按鸡头不吃米的现象呢?大家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陶行知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他走进教室,就把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了一把米让它啄食。可是,公鸡惊悸不肯啄食。陶先生见它不吃,就强按鸡头“请”它吃,公鸡拼命撤退,依然不肯吃。陶先生干脆掰开公鸡的嘴用力地往里塞米,公鸡拼命挣扎,死不肯吃。之后,陶先生松开手,撤退数步。公鸡稍稍宁静,彷徨一阵后,渐渐接近米粒,继而悠悠地啄起食来。
    陶先生拿公鸡啄食来形象地启迪我们,教育者凭着主观想象去强迫学生学习或做某事,是欠妥的。需顺其志趣 ,讲究点艺术,才能见效。
    笔者从事职教近二十年,从事过《学期教育》《德育》《旅游管理》等领域专业教学,在提高教学实效性方面作了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注重一个“趣”字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就非常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兴趣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激发了兴趣就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通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来激发。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环节的一切机会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幼儿教育学中游戏这一节时,如果就机械的讲解游戏的分类、玩法、意义、指导,学生会索然无味,于是我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先引导学生玩游戏,在玩中学、在玩中悟,学生兴趣盎然,然后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分析她们所玩的游戏是哪一类的游戏,谈谈玩法以及如何指导,接着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轮流扮演幼儿和老师再玩游戏,师生点评,这样教学效果非常好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技能,身心得到发展,让学生感到上课是一种享受,盼着你去上课。再如,德育课中《合作与竞争》话题,我带学生到室外玩游戏《三条退走路》、《夹气球》、用肢体语言表现词或事物分组向后传最后一个同学猜等。学生兴致高昂。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从游戏中受到什么启发?你是如何看待竞争与合作?讨论后要求写出500字的短文。
    教学中教师语言要幽默,有一次德育课中,学生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是大公鸡叫,学生哄堂大笑,我镇静的看了看时间说:“现在是早上10:00,不是凌晨,今天大公鸡怎么睡懒觉了,是夜里上网了,玩忽职守,对它也得进行德育”。这样不仅赢得同学们的喝彩,对未关闭手机的同学也是一种警示。
    二.营造一个“活”字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程式可循,这样就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如德育课中旅行消费这一话题,学生中很少有旅游体验,五年制大专班学生都是本地人,我就让学生畅谈最想到哪里旅游(我最向往的地方)?为什么想去?怎么去?学生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教学内容迎刃而解,不需老师讲解。而在外省学生的班级,我改变方式,让不同地方的学生分别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和民俗风情。于是云南、山西、安徽、蒙古等地学生自然形成合作学习小组,竞相到前面介绍家乡风貌,而且非常自豪。接下来我又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向往的旅游胜地和外省学生家乡名胜,学生心情愉悦,兴趣盎然。
职业学校的教学有其特殊性,教学的场所不能只是教室,根据教学需要亦可是室外、实训室、实习工厂、企业、走入社会等。课桌的摆放也要灵活,不要始终都是秧田式,而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而变化,如:小组合作式桌子就可摆成几个方阵,学生面向前坐成u型,有时坐成弧形,半圆型等。
     三.把握一个“形”字
    教师的语言要形象典雅,通俗易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泼的口语和优美形象的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难懂为明白通俗,如心理学中记忆的过程有识记、保持、再现。学生无法直观感知,我就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巧打比方,深入浅出。如:识记好比图书馆购进一批新书,保持就是图书管理员对书进行整理编码归类上架,当你去借书,管理员把书提取出来就好比再现。后来又以计算机信息输入、保存、提取为例,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学手段要形象直观,“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杜威也提出“从做中学”,也就是理实一体化,能用实物就尽量用实物,能动手就动手。我们在评教评学调查中学生也提出:“有的老师讲解很细致,但我们听了却一头雾水,其实让我们看了也就明白了,动手做了就一切都清楚了”。 
    四.立足一个“实”字
    教学源于实践,离开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源。所以,教师要把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或亲身经历引入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种亲近感,感觉学习与生活同在,并不陌生神秘,这样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和成就感,当然也感觉到学习的知识技能有用武之地,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如:学生学习《旅游心理学》中的感觉规律时,教师先让学生吃糖再吃桔子,问是什么感受,学生说吃过糖再吃桔子感觉桔子更酸,教师相机引导这是感觉的什么规律呢?学生积极探讨找出规律是:对比规律中的相继对比,学生特有成就感。“那么在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感觉规律”?教师接着问。 学生七嘴八舌,“夏夜看星星,天黑星星多,有月亮感觉星星少,也就是‘月明星稀’”。“同学涂香香刚到跟前很香,过一会就感觉不到了,这是适应。”也就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久而不闻其臭”。学生还列举了不少生活中的例子,而且都能找到心理学根据,学生感觉太神奇了,原来学习知识是很开心的事。当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接着我又让学生拿出人民币,摸一摸上面的盲文谈感受,学生说老师怎么感觉不到呢?这时老师也满脸疑惑的问:“是啊,这是为什么呢?”(模仿小沈阳的口吻)。学生在笑声中积极探索得出原来是感觉的补偿咦!
在讲博弈话题时结合学生实际谈谈学生迟到,上课玩手机怎么办,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展开讨论。
    职业中学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学生要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作为旅游管理学生在实训室学习掌握基本的技能后,利用假期到酒店,景区实习,进行实战演习,让学生做然后知不足,开学后,学生针对自己找差距,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同时也带来一些鲜活的案例。
    五.力创一个“新”字
    “一个差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目前有70﹪的教师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教师只是简单地转录教材的内容,在滔滔不绝地转述给学生,做二传手的工作,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在评教评学中经常有学生提出:教师上课死板,气氛沉闷,照本宣科等现象。有的学生说:“我们也识字。”
    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上如果教师只考虑怎样教,教学环节是否完成,板书是否工整,讲解是否细致,而不考虑学生有什么收获,这样的教学往往只有教而没有学,只是教师一厢情愿,是不成功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不仅考虑怎样教,更应该考虑学生怎样学,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收获,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成功感,愉悦感,只有这样,课堂才有活力,生命力。
    所以我们要更新理念,变“以教促学”为“以学促教”,学会让学生带着教材或问题走向教师,即尝试探究式教学,倍受学生欢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组织、指导的作用,学生在教师指导和组织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为了保证活动效果,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处理,让其适合学生实际。再依据学习规律,运用各种具体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我教学生托盘和斟酒技能时,采取尝试探究法让学生先学后教的方式,先让学生自己分组尝试练习,练习材料先使用塑料饮料瓶灌满水,学生练习时没有不翻盘的,饮料瓶摔得满地都是。斟酒不是肿眼泡就是撒了一大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时学生练习发生困难,产生了求知的动机、需要和欲望。迫切需要知道如何托盘,如何斟酒,这时教师再示范讲解,学生豁然开朗。“哇!原来是这样子的!”学生很快掌握要领,再反复练习,学生有了成就感,兴奋地说:“我能托住不翻啦!”逐渐增加练习难度,设障碍呀,走楼梯呀,增加托盘内的容量呀,把塑料瓶换成真酒瓶等等,学生为每次进步叫好!“我太棒了!”并自豪的告诉我,“老师我能走楼梯啦!”“老师我能左转右转自如啦!”“老师我斟酒不撒了,而且是双眼皮的”。教师及时给以鼓励,然后分组竞赛,教学效果非常好。
     自己出题自己做:对口单招考前要经过三轮总复习,如果就机械的识记,或采取题海战术,往往是事倍功半,怎样才能提高学习实效呢?于是笔者变换方式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做,让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出一份讲义,印发给全班做,而且每组要批阅讲评总结。有时课上分组互相出题抢答。有时开展争当“小问号”活动,让学生大胆质疑,师生研讨解答,当时解答不出的,课后查阅资料,再次进行交流研讨,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有合作、有争论、讨论、辩论等,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六、突出一个“主”字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的人,他们接收和输出信息,决不简单等同于录音、录像等吸收和处理信息的活动,而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
让学生主动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相信学生,但总是有教师担心学生不行,不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总是一言堂,收效甚微。
    比如,我在教《幼儿卫生保健》幼儿传染病时,因各种传染病的内容都是按症状、护理、预防体系介绍,学生都识字,如果教师还是机械的讲解会很枯燥,于是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自选一种传染病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学生交流讨论热烈,介绍讲解时他们的表现让教师为之喝彩,其中有一组是以医院游戏形式,有医生,病人,护士等,关于疾病的症状由病人叙述,医生给看病,然后交代如何预防护理等。最精彩的一组是介绍非典的,有一个学生扮演电视台主持,背景是有几个同学戴着大口罩和帽子在主持后面行走,表情惶恐。还有一个同学扮演摄影记者,他们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告诉观众非典的症状及预防。自然得体。让我非常欣赏他们,他们真的都是天才。 
    还有,我在教《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时,当学到某一领域时,都由学生分组选课题进行备课上课,学生一起进行教学设计,制作教具,反复试上并不断改进。再在全体同学面前试上,这时全体同学扮演幼儿,然后师生提出改进意见。接着再到幼儿园上课,请幼儿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几轮下来学生俨然就是合格的小老师了。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个组织者、指导者,由前台变为后台服务和观众,而学生在前台忙的不亦乐乎,所以真正的课堂是教师闲,学生忙。
    总之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尝试探究、体验感受、交流合作、辩论、讨论、谈话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让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运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新探
下一篇:浅谈生利教育思想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宿豫中专胡晓梅 录入suyuzz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